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白是一项非常具有智慧的艺术,创作者通过留白,力求使整个作品协调精美,给观众留下无穷想象的空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留白艺术也被大量运用,例如在文题解读上,语言运用上,文章结尾处,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均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具。本文就将从苏教版语文文本的留白上展开具体阐述,从而探讨如何打开学生的想象闸门,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留白 打开想象 激发思维 语文素养
所谓留白,原意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尤其是在书画作品创作过程中,留下空白点,以使整个作品画面或者章法更加协调精美,充满意境,从而激发观赏者的无穷想象力,给看客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文学体现手法上,有“不着一字,而形神具备”之精彩。
留白艺术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也被大量运用。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都是经过精编细选出来的篇目,文质兼美,同时匠心独具,留白艺术也运用得非常好,不管是在文本标题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或者是在文本语言的运用上,以及文本插图,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上,都把留白艺术运用到了极致。作为语文教师来讲,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善于运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艺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丰富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地为文本补白。留白,体现了文本编写者的良苦用心,补白,体现了语文教学者的独辟蹊径。一留一补之间,尽显语文教学之魅力,集语文智慧于大成。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积极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艺术,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充分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为提升语文素养而不懈努力。
一、利用标题留白,先入为主,激发认知冲突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编写者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编了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又兼具趣味性的文本教材,这些文本情境丰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良好范本,看似一个简单的标题,都能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功效。在授课之初,如果教师巧妙运用文章标题的留白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文本内容,便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标题引导得好,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标题中的关键字词猜想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或者紧抓题眼设疑解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都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思路。
例如,在第五册《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上课之初,我便让学生通过自己提问题,和同桌合作交流合作,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险情?它是如何脱险的?等等等问题的提出,利用了文题的留白空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也让他们涌现了求知的欲望,对于探索文本内容,起到了良性的引导作用。
再如,在学习第七册的课文《人类的“老师”》时,上课之时我便针对文题的留白引发学生思考:人类的老师是谁?他教给了我们哪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学生很明显地会发现题目上在老师的上面加了双引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加了引号的老师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师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当学生针对文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就表明了学生内心暗含阅读期待,想急切地进入文本一探究竟了。
二、运用关键词留白,步步为营,拓展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遣词造句非常精妙,意蕴久远,想象丰富。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想象,引导小学生认真体会文章作者的用词用语的精炼和隽永。同时对文本中的语句留白部分,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句进行艺术再加工,进行有效拓展延伸,加入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使创作出来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也是非常有利的。
文本中的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只要留有空白,就可以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当学生对这些特殊的语言加以理解运用,填补空白,就会在大胆想象中深刻体会文本情感,与文本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在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文章有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于是我针对“轰动”一词,展开思维:
1.你是如何理解轰动这个词的?你能想象出当时画展的情景吗?
2.把你自己想象成去看画展的人,你当时会有哪些表现呢?
之所以设计以上两个问题,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如果单纯地照本宣科教学生理解“轰动”,学生只是理解了词语的字面意思,但是对于徐悲鸿画作带来的影响体会不深,所以我巧妙地抓住了这个词语留白空间,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当时的画展现场,描绘出当时画展人山人海、群情沸腾的场面:
生1:当时去看画展的人好多呀!他们对着徐悲鸿的画作,赞不绝口,一个劲儿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中国人真是了不起,这些作品真是棒极了!”
生2:不愧是大师达仰的弟子呦!你看这构图,这色彩,真是大手笔!达仰先生果真没看错人。
……
这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话语,是从学生心底发出的真实的声音,抓住这样的词语留白,让学生获得思想和语言的提升,对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用标点留白,一触即发,培养说话能力
在苏教版的教材安排中,文本不仅内容精妙,涵义丰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也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文本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而文字和标点就像其中一个个有机组成的细胞,均饱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尤其是文本中感叹号、省略号这些标点的用法,如果教者可以从这些留白出发,引导学生去想象标点背后的内容,就会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自己的语言感知。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的《庐山的云雾》一文时,作者在文末写到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在文末用了一个省略号,笔者便针对这个省略号引导学生积极地发挥想象,告诉学生:你觉得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以变成哪些形态和物体?发挥你的丰富的想象力把它说出来好吗?
有的学生说到: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明明是一朵洁白的白莲花,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座巍峨的大雪山,真实太神奇了!
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是威武雄壮的力士,一会儿是慈眉善目的菩萨,一会儿又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天王,一会儿又变成了丰富有趣的动物世界,把我看得眼花缭乱,异常有趣!
巧妙利用标点的留白,顺利补白,鼓励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而且对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效的。
四、巧用结尾留白,奠定基础,激发写作欲望
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有良好的开端,精彩的过程,就连结尾都充满了惊喜。在苏教版的多篇文章中,结尾都是开放式的,这样的结尾好处在于激发小读者求知欲和表现欲,让他们跃跃欲试,和文本充分對话之后,从头挖掘教材,拓展文本深度,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文章最后写到小骆驼因为跟随妈妈去了一趟沙漠后,转变了自己对美丑的肤浅认识,在心里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结尾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小骆驼再一次遇到小红马,他会对小红马怎么说呢?同学们因为熟读课文,明白了在小红马眼中丑陋的几个部位,原来在沙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就懂得了判断美丑,不能光看表面,而是应该看实质的道理,所以在接下来的小练笔中,美丑观念得到升华,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结 语】
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各项留白艺术,加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文本中的文题、关键词句、标点符号以及文章结尾进行有效补白,就会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晓燕.巧用留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J】.小学生语文学习,2013(2)
【2】赵艳君.浅谈留白和补白的辩证认识【J】.语文天地,2014(10)
【关键词】文本留白 打开想象 激发思维 语文素养
所谓留白,原意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尤其是在书画作品创作过程中,留下空白点,以使整个作品画面或者章法更加协调精美,充满意境,从而激发观赏者的无穷想象力,给看客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文学体现手法上,有“不着一字,而形神具备”之精彩。
留白艺术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也被大量运用。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都是经过精编细选出来的篇目,文质兼美,同时匠心独具,留白艺术也运用得非常好,不管是在文本标题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或者是在文本语言的运用上,以及文本插图,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上,都把留白艺术运用到了极致。作为语文教师来讲,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善于运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艺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丰富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地为文本补白。留白,体现了文本编写者的良苦用心,补白,体现了语文教学者的独辟蹊径。一留一补之间,尽显语文教学之魅力,集语文智慧于大成。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积极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艺术,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充分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为提升语文素养而不懈努力。
一、利用标题留白,先入为主,激发认知冲突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编写者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编了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又兼具趣味性的文本教材,这些文本情境丰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良好范本,看似一个简单的标题,都能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功效。在授课之初,如果教师巧妙运用文章标题的留白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文本内容,便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标题引导得好,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标题中的关键字词猜想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或者紧抓题眼设疑解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都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思路。
例如,在第五册《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上课之初,我便让学生通过自己提问题,和同桌合作交流合作,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险情?它是如何脱险的?等等等问题的提出,利用了文题的留白空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也让他们涌现了求知的欲望,对于探索文本内容,起到了良性的引导作用。
再如,在学习第七册的课文《人类的“老师”》时,上课之时我便针对文题的留白引发学生思考:人类的老师是谁?他教给了我们哪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学生很明显地会发现题目上在老师的上面加了双引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加了引号的老师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师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当学生针对文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就表明了学生内心暗含阅读期待,想急切地进入文本一探究竟了。
二、运用关键词留白,步步为营,拓展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遣词造句非常精妙,意蕴久远,想象丰富。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想象,引导小学生认真体会文章作者的用词用语的精炼和隽永。同时对文本中的语句留白部分,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句进行艺术再加工,进行有效拓展延伸,加入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使创作出来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也是非常有利的。
文本中的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只要留有空白,就可以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当学生对这些特殊的语言加以理解运用,填补空白,就会在大胆想象中深刻体会文本情感,与文本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在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文章有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于是我针对“轰动”一词,展开思维:
1.你是如何理解轰动这个词的?你能想象出当时画展的情景吗?
2.把你自己想象成去看画展的人,你当时会有哪些表现呢?
之所以设计以上两个问题,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如果单纯地照本宣科教学生理解“轰动”,学生只是理解了词语的字面意思,但是对于徐悲鸿画作带来的影响体会不深,所以我巧妙地抓住了这个词语留白空间,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当时的画展现场,描绘出当时画展人山人海、群情沸腾的场面:
生1:当时去看画展的人好多呀!他们对着徐悲鸿的画作,赞不绝口,一个劲儿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中国人真是了不起,这些作品真是棒极了!”
生2:不愧是大师达仰的弟子呦!你看这构图,这色彩,真是大手笔!达仰先生果真没看错人。
……
这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话语,是从学生心底发出的真实的声音,抓住这样的词语留白,让学生获得思想和语言的提升,对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用标点留白,一触即发,培养说话能力
在苏教版的教材安排中,文本不仅内容精妙,涵义丰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也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文本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而文字和标点就像其中一个个有机组成的细胞,均饱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尤其是文本中感叹号、省略号这些标点的用法,如果教者可以从这些留白出发,引导学生去想象标点背后的内容,就会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自己的语言感知。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的《庐山的云雾》一文时,作者在文末写到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在文末用了一个省略号,笔者便针对这个省略号引导学生积极地发挥想象,告诉学生:你觉得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以变成哪些形态和物体?发挥你的丰富的想象力把它说出来好吗?
有的学生说到: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明明是一朵洁白的白莲花,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座巍峨的大雪山,真实太神奇了!
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是威武雄壮的力士,一会儿是慈眉善目的菩萨,一会儿又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天王,一会儿又变成了丰富有趣的动物世界,把我看得眼花缭乱,异常有趣!
巧妙利用标点的留白,顺利补白,鼓励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而且对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效的。
四、巧用结尾留白,奠定基础,激发写作欲望
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有良好的开端,精彩的过程,就连结尾都充满了惊喜。在苏教版的多篇文章中,结尾都是开放式的,这样的结尾好处在于激发小读者求知欲和表现欲,让他们跃跃欲试,和文本充分對话之后,从头挖掘教材,拓展文本深度,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文章最后写到小骆驼因为跟随妈妈去了一趟沙漠后,转变了自己对美丑的肤浅认识,在心里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结尾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小骆驼再一次遇到小红马,他会对小红马怎么说呢?同学们因为熟读课文,明白了在小红马眼中丑陋的几个部位,原来在沙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就懂得了判断美丑,不能光看表面,而是应该看实质的道理,所以在接下来的小练笔中,美丑观念得到升华,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结 语】
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各项留白艺术,加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文本中的文题、关键词句、标点符号以及文章结尾进行有效补白,就会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晓燕.巧用留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J】.小学生语文学习,2013(2)
【2】赵艳君.浅谈留白和补白的辩证认识【J】.语文天地,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