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君的“水”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滩附近,一幢1930年代老建筑的一楼,正在展出艺术家张健君旅美近30年来首次回家乡上海举办的大型个展。引人瞩目的是名为“第一滴水”的系列作品。宽敞的空间,一幅幅尺幅巨大而色彩简约的作品显得格外惹眼:滴滴瞬间绽放的“水”,似水又不似水,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叙说着艺术家多年漂泊于东西方文化河流上的美学思考。
  被人誉为“理性绘画先锋”之一的张健君,擅长哲理思考。滔滔江水,潺潺溪水,乃至点滴水珠,都成为他寄寓艺术梦想和人生思考的载体。你不到展场无法想象他的“水”,运用架上绘画、装置艺术以及行为影像,他将人人熟悉的“水”演绎得酣畅淋漓。
  他为何如此钟情于“水艺术”?“对水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说‘水向东流’,而美国人却习惯说‘水向西流’,两者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关键是看你自己怎么来解读。”这是他的言说。那么,他的艺术材质对“水”是怎样表现的呢?你得去现场看。我看了展览有点吃惊:他的作品很少有过去作品里流露的焦灼、迷茫、挣扎,而今显得清澈、宁和甚至奇妙,无论构图、色块、材质等,所构成的艺术面目是清晰的、独特的。
  我不由地想起1990年代。彼时,张健君以类似的画材和手法探索创作的一批作品,在虹桥一间画廊展出时被我邂逅。毋庸讳言,当时我觉得他的作品有些粗糙、生涩和怪异,时过境迁,他的修炼成果跃然于画面,娴熟的技艺和充分的自信,使得一幅幅画面以及影像、装置洋溢着生动的气韵。我不期然遇见一个30多岁美少妇正在展厅里耐心地给自己的孩子讲抽象艺术,此景让我百感交集:画家在变化,时代也在变化,抽象艺术的知音越来越多。
  想当年,大约上世纪80年代,张健君以抽象画初登美展,竟受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媒体的严厉批评,以致他从美术馆的体面职位被罚至“看门人”,后又被遣至工作间修理画框。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艰难的困境并未磨损他探索抽象艺术的意志,他暗暗给自己鼓劲,为了理想,一个人可以做王子也可以做乞丐。凭着这股不甘落魄的精神,他在单位用匠心将一只只画框钉得坚固美观,在家里则坚持不懈地创作,在画友间也继续发表自己的态度和主张。
  命运垂青有准备的人。沦为美术馆“二等公民”的他,于1984年得到洛杉矶威斯曼基金会董事长的垂青,“洋伯乐”慧眼识珠,以一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张健君的综合材料抽象画《永恒的对话》,创造了当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纪录,也让张健君对自己的创作探索倍添信心。1987年,渐渐走出低谷的张健君拿出一批新作在美术馆办展,令同行刮目相看。同年,他又收到纽约洛克基金会亚洲文化协会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赴美研究和创作。
  纽约是世界现代艺术的大本营。张健君抵达纽约的翌日就急不可耐地去MOMA看展。大量的现代艺术给了他丰富的滋养,反过来又促使他回望和审视自己的文化本源。身处异国文化的包围,张健君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说:这种感觉就好比是“远看成岭”,在国内的时候往往会注意观察“山体”的很多细节,但在保持一段距离,特别是在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后,就能发现整个状态,更全面地理解了中国悠久文化中精神层面的东西。
  张健君在纽约大胆尝试雕塑、装置、影像,却也不放弃架上创作。偶尔的一个机会,他从“水”里突然悟到了什么,随即开始酝酿“水”系列创作。他在美国的第一件装置就叫《水》,由水墨、纸、水、木炭、玻璃缸以及书法大篆组成……
  如今,张健君既搞创作,也在大学任教。他给学生讲述“西方当代艺术”以及“中国水墨艺术”,在创作上则试图将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水墨进行交融,以表现自然与生命的张力。从他的个展里,我感受到了一个横跨东西方文明的华裔艺术家的境界和意趣。
其他文献
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的快速上涨,使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4个城市加总的房屋价值已经达到美国整个房地产市场价值的一半。分别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均价=住房总价值”,对4个城市进行统计,可以得出中国一线城市住房总值达到约12.8万亿美元,而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机构测算的美国全国家庭住房总价值为26万亿美元。  房价上涨取决于人口流入等基本面因素,日本当年房价大跌之前也是有各种
期刊
上海九江路501号,Dobe We Bund,中文名称是“德必外滩”,1914年落成之际,它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百多年来,见证了九江路这一东方华尔街的兴衰。如今,在这百年老建筑里,能看到的竟然是室内的“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实际上,在此室内楼板、墙壁上种植的绿树芳花,都是精心挑选并精心设计的。  2016年4月22日下午,其设计者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
期刊
4月26日,国际知名的《早期蒙娜丽莎》研究者阿提拉·苏亚雷斯·达科斯塔菲略教授、对作品进行光学鉴定的瓦季姆·帕尔菲诺夫教授、策展方瑞士蒙娜丽莎基金会副总裁大卫·菲尔德曼以及香港明星杨恭如亲临预览现场,为公众解读这场非凡的艺术与科学的发现之旅以及永恒的达·芬奇密码。  《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展上,除了《早期蒙娜丽莎》这幅旷世杰作之外,您还可以看到关于两幅蒙娜丽莎的历史证据,从引用关于画作的叙述前后
期刊
那是一个周末下午,黄浦江边景色美好,温度宜人。但在这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黄浦江黄金水岸线边上,懂得生活的人们可以享受的,不止是景观——就在上海克拉哈勃游艇俱乐部的精致空间里,一场品鉴会愉快地进行着。  那是上海艺术家陆云华的作品个展,名曰“后园”。于是乎,观者得到了一次在浦江边上的“后园”里享受艺术之风的机会。展出的作品,不仅仅是架上油画,而且还有瓷上绘画、陶瓷作品。  陆云华在色彩和画面空间上的探
期刊
很多年前看电影《诺丁山》只记得里面那扇蓝色的门,只记得电影一开场的各式小贩摊和男主角的独白,“那是一个无聊的星期三上午,推开一扇蓝色的门……”  上个月在伦敦特意去了诺丁山,同去的友人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自然也不知道这里有家蓝色门的书店,我一路地拍诺丁山各式各样的门,在他们看来有点匪夷所思,有点傻,那些彩色的门对于我来说除了漂亮,也许还应该有些别的什么……那天下午天气很好,白色得云压的很低,几乎一
期刊
随着O2O商业模式的高速发展,传统商业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在这个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商品,都能在互联网上解决的时候,传统商业的转身自然让我们瞩目。在太德励拓(中国)公关传播集团旗下的艺观文化的策动下,雨花客厅E- PARK用一场招商大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交融着科技的自然之美成为主角,为传统商业的华丽升级奏响一曲别样的诗篇。  蓦然回首科技路那人却在山水间  在公关活动业内,有一个不成文的现象,那就是
期刊
这就是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大胖纸!哥伦比亚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以画胖子闻名于世。我们有些小盆友已经很瘦了,还老是嚷嚷要减肥,看看人家胖子活得多潇洒?  本次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是博特罗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回顾展的第二站,第一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不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做展览的都是中国最顶尖的艺术殿堂,可见博特罗的级别之高,我们国家对他的重视程度。  展览精选了艺术家20
期刊
很多人对陈幼坚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并不仅仅局限于设计界,艺术、广告、娱乐圈中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50多年来,他不停地汲取着世间每一个角落的养分,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直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只能仰望着他,感叹这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  然而他却说自己很庆幸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没有财富、没有背景,如此才能很努力地去完成每一份工作,珍惜每一个成就。“否则我不会达到现在你们所
期刊
上海广播101·7频率每天晚上有档节目,是关于解答听众各类关于情感上的问题的。主持人罗妈经常在节目里义正词严地教育那些在爱情方面执迷不悟或犹豫不决的青年男女……听多了之后,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该不该爱,如何爱。  我没有听过这档节目,但就夜晚能打电话给电台倾诉情感问题这件事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听上去罗妈似乎也是扮演着一个闲人马大姐的角色。以一个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翻滚过的浓缩鸡精来调味爱情。  有
期刊
徐汇滨江,手握徐汇黄金地段与稀缺滨江岸线两大资源,在这片文化、传媒、航空三大产业中心,纯居大宅中洲君廷举办了一系列的跨界圈层活动,让我们一同来体会一下这份奢荣与优雅!  伊丽莎白出生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拥有荷兰和威尔士血统,由她缔造全球热追的Elisabeth Koch礼帽王国,在王室贵族、好莱坞明星、时尚引领者、知名造型师的高端圈层一直饱有盛誉,不仅仅是典雅气质的展现,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