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记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要范读低年级日记来引导学生模仿写日记,从而使学生能从生活获取日记素材,让生活趣事、小事融入于日记中,教师于学生写的成功日记的展示,培养他(她)们写日记浓厚兴趣,并能循序渐进地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为高年级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模仿 指导 观察
我们知道,学生入学时,口语已有一定的发展。入学后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会了拼音,识了七八百字,又能读书造句,这就为写日记打下了初步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忽视了这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面对七八岁的孩子,怎样为整个作文教学起好步,因此写好日记成了关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写日记呢?
一、引导学生入门
学生开始学写日记,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所以最初的指导要非常具体。可以收集一些低年级学生写的日记,读给学生听。为了便于模仿,选择的日记应该是简短的,就是那些学生基础较差的也可以学习写。例如,有个写道:“今天下午,我奶奶给我一元钱,买了一袋方便面和一颗棒棒糖,很好吃。”管只写一两句话,而且有的还不太通顺,但他独立写出来,就应该肯定。
最初写日记,学生没话可写,要么就是记流水帐。例如:“今天放学回家,我在家做作业,做好作业,我就出去玩啦。吃过晚饭,我去看电视,后来我去睡觉。”事情虽然写得不具体,但是放学后做了哪几件事,倒写清楚了。对初学写话来说,这种按照自然顺序写的日记,正是最基础的日记训练。待以后指导他们把日记写得丰富起来。
二、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事物
写日记存在“虎头蛇尾”的通病,开始学写还能够写得出,没出多久,就不知写什么好了。其次,在周围有许多可写的事,但他们缺少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从生活中汲取日记素材的本领。因此,要使日记常写常新,坚持写下去,就得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从生活中汲取日记素材的能力。观察是汲取日记材料的基础,只有有意识地感知周围事物,才能理解它、记住它。有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自己做过的事,也会忘得一干二净,提起笔来也感觉无从写起。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并对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给予关注,并进行观察指导。
1、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生活。课前进行准备,课上各自介绍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的事情。
2、经常宣读日记,开拓学生思路,激发观察兴趣。例如,课上读了“买本子”的日记,就可启发学生写“买冷饮”、“买饮料”之类的日记。
3、指导学生有意的观察活动。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内和课外活动适当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学生会从中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有了优美的原材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尤其当大自然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带孩子去观察。因为这是最能显示大自然力量的时候,最能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辨证规律的时候。如秋天来了,指导学生观察秋天到来,大自然的变化,居住的周围有哪些新的变化,出外活动有哪些新鲜的、有趣的见闻等。学会了观察和思考,逐渐就能写出丰富内容的日记来。
三、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写日记兴趣
相互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写日记兴趣不可或缺的一环。体验成功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
1、教师的肯定与认可。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学生有了得意之作,最愿意听到的是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看见学生写的好的,便抽出时间读给大家听,及时予以表扬。这时你会看到他们脸上那自豪的神情,喜悦的微笑。
2、展览。这是提高学生写日记能力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班的墙报中,总有一个版块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叫《我是日记小能手》。同学们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在上面展览,课间我便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每周更换一次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都希望把自己的日记粘贴在墙报上,以此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四、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
光有写日记兴趣、形式和机会,不练笔,不实践,还是难以形成能力的,时间长了,兴趣也会减退。因此,在培养写日记兴趣、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勤练笔的好习惯。多写勤写日记。手里经常有一支笔,有一些好词好句、好的想法,见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便马上记下来。这样养成了习惯,积累的东西多了,一写起来就会思如泉涌。
坚持写好日记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写好日记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经之路。学生学好心理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感情,有助于克服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心理。同时,也可通过日记这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据。在学生的日记中能较充分地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河北省曲阳县文德乡西诸侯小学)
关键词:模仿 指导 观察
我们知道,学生入学时,口语已有一定的发展。入学后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会了拼音,识了七八百字,又能读书造句,这就为写日记打下了初步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忽视了这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面对七八岁的孩子,怎样为整个作文教学起好步,因此写好日记成了关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写日记呢?
一、引导学生入门
学生开始学写日记,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所以最初的指导要非常具体。可以收集一些低年级学生写的日记,读给学生听。为了便于模仿,选择的日记应该是简短的,就是那些学生基础较差的也可以学习写。例如,有个写道:“今天下午,我奶奶给我一元钱,买了一袋方便面和一颗棒棒糖,很好吃。”管只写一两句话,而且有的还不太通顺,但他独立写出来,就应该肯定。
最初写日记,学生没话可写,要么就是记流水帐。例如:“今天放学回家,我在家做作业,做好作业,我就出去玩啦。吃过晚饭,我去看电视,后来我去睡觉。”事情虽然写得不具体,但是放学后做了哪几件事,倒写清楚了。对初学写话来说,这种按照自然顺序写的日记,正是最基础的日记训练。待以后指导他们把日记写得丰富起来。
二、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事物
写日记存在“虎头蛇尾”的通病,开始学写还能够写得出,没出多久,就不知写什么好了。其次,在周围有许多可写的事,但他们缺少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从生活中汲取日记素材的本领。因此,要使日记常写常新,坚持写下去,就得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从生活中汲取日记素材的能力。观察是汲取日记材料的基础,只有有意识地感知周围事物,才能理解它、记住它。有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自己做过的事,也会忘得一干二净,提起笔来也感觉无从写起。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并对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给予关注,并进行观察指导。
1、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生活。课前进行准备,课上各自介绍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的事情。
2、经常宣读日记,开拓学生思路,激发观察兴趣。例如,课上读了“买本子”的日记,就可启发学生写“买冷饮”、“买饮料”之类的日记。
3、指导学生有意的观察活动。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内和课外活动适当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学生会从中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有了优美的原材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尤其当大自然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带孩子去观察。因为这是最能显示大自然力量的时候,最能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辨证规律的时候。如秋天来了,指导学生观察秋天到来,大自然的变化,居住的周围有哪些新的变化,出外活动有哪些新鲜的、有趣的见闻等。学会了观察和思考,逐渐就能写出丰富内容的日记来。
三、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写日记兴趣
相互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写日记兴趣不可或缺的一环。体验成功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
1、教师的肯定与认可。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学生有了得意之作,最愿意听到的是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看见学生写的好的,便抽出时间读给大家听,及时予以表扬。这时你会看到他们脸上那自豪的神情,喜悦的微笑。
2、展览。这是提高学生写日记能力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班的墙报中,总有一个版块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叫《我是日记小能手》。同学们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在上面展览,课间我便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每周更换一次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都希望把自己的日记粘贴在墙报上,以此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四、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
光有写日记兴趣、形式和机会,不练笔,不实践,还是难以形成能力的,时间长了,兴趣也会减退。因此,在培养写日记兴趣、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勤练笔的好习惯。多写勤写日记。手里经常有一支笔,有一些好词好句、好的想法,见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便马上记下来。这样养成了习惯,积累的东西多了,一写起来就会思如泉涌。
坚持写好日记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写好日记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经之路。学生学好心理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感情,有助于克服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心理。同时,也可通过日记这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据。在学生的日记中能较充分地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河北省曲阳县文德乡西诸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