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拉”读《湘行散记》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睡梦中被一阵阵急风骤雨、飞沙走石、龙吟虎啸声吵醒,惊觉台风“米克拉”已汹汹来袭。休假一天,停水又停电,貌似什么也干不成,只好“米克拉”(闽南语“躲起来”)看书。无意中从书橱里抽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今日的精神食粮就是它了。沈从文的书我读得并不多,这本和另外的几本书是之前从图书馆借来的,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在家里滞留了很久。
  没想到真的是拿对了书,在这样特殊的天气里。散记中包括“湘西书简”与“湘西散记”两部分,皆是沈从文乘船往返故乡湘西一路的见闻,他笔下的故乡是很美很浪漫很传奇的,小河、小溪、大小船、木筏、小山、山谷、绿树、岩石、吊脚楼、风雪……皆别具一格,在读者的视野里一一呈现。人物亦很动人,水手纤夫们摇着船桨唱着橹歌说着野话赚了钱到吊脚楼找大宽奶女人过着最朴野的生活;小说《边城》里的原型小翠低眉顺眼,品性明慧;血气方刚的虎雌、机警的煤矿工人、世故的爱惜鼻子的朋友、精通奇门异数的干爹等,都栩栩如生,至情至性,相当可爱。他们多来自于生活的底层,貌似“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但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部分的命运,活出了他们自己的人生,庄严而忠实,从而赢得沈从文的尊敬。在日夜晨昏四时交替中,旅途中景物的声音、色彩、形状、不断地交织变幻,像一首首的诗,似一曲曲的音符,亦如一幅幅的画,难怪沈先生不时地拿出相机拍摄,不时地画点小图,还会时时想起爱妻张兆和给其写点家书分享内心的感动与喜悦:“三三,山水美得很,我想你一同来坐在舱里,从窗口望那点紫色的小山。我想让一个木筏使你惊讶,因为那木筏上面还种着菜!我想要你来使我的手暖和一些……”就连小船上各处的人语声、小孩的吵闹声、炒菜落锅声、船主问讯声,也令其莫名感动,萌发写诗的意念。
  全身心沉浸在沈从文的笔力之功里,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飞快,室外的地动山摇天崩地裂恍然充耳不闻视若不见。约莫到中午时分,“米克拉”似乎戛然而止,良久,外面渐渐喧闹了起来,说话声,脚步声,汽车喇叭声起起落落,时隐时现。掐指一算,“米克拉”居然疯狂肆虐了好几个小时。想想台风还真像一个顽劣蠻横的小孩,在其无理取闹时暂时不理他等他玩够了闹够了自己便会自动停下来,悄悄地拉着你的衣襟对你说:“渴了,想喝水。”这时候大人得辛苦一下准备收拾残局了。此时《湘行散记》也已读了大半。
  沈从文的文风自然典雅,充满灵性,这与他是个性情中人有关系,他能在其实是天寒地冻、险象环生的小船上赏风景、想佳人、听故事、品美味,还外加艺术创作,令人惊叹其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程度。在战争频发的乱世里,故乡与故乡的河提升了他的智慧,可以说他是开动了身上所有的感官在体验着、在感受着、思考着也升华着。沈从文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人类,他希望他活得长一点,他会用他的文字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透入些。沈从文给张兆和的家书情意绵绵,温柔婉约,甜言蜜语虽是洋洋洒洒信中的点缀,却实足地“掏心窝”且贯穿主线,一往情深,疏而不散,读来着实使人心动不已,“一个人心中倘若有个爱人,心中暖得很,全身就冻得结冰也不碍事的!”……那还仅仅是婚后的家书,婚前“三三专利”的情书想象一下就更加不得了了吧。现代人已经不写情书了,先是电话,然后是微信语音视频,即便是情到深处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行动先于思想罢了。无怪乎古代的人容易产生“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之感,以纸质书信传情达意的确非同凡响。
  出门逛了一圈,发现这次的“米克拉”的确威力巨大,比当年的“莫兰蒂”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路上都是断瓦残亘,满地都是横七竖八的电线杆,几人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更有甚者大树倒下刚好砸在停靠一侧的小车上,从顶部从天而降整个击穿深陷其中,幸亏人是没在车里,否则后果难以想象。蓦然接到公司的电话,说公司后墙倒了差不多二十几米,天花板被吹走了好几片。急急忙忙给保险公司报案并催促他们前来定损,才知道各地灾情严重,该保险公司200多人已倾巢出动。回家后接到C先生的粗略统计,海澄的老房子约有两台空调和一台热水器被烧掉,此外损毁的还有其它的窗户玻璃、灯泡与监控。农田里婆婆的菜园已全军覆灭,看来要有一段日子吃不到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农家菜了,心中隐隐作痛。往年的台风大多是走走过场就掉转方向了,今年的台风连女排“定风珠”也没定住,真是流年不利。
  下午,在风平浪静中读完了余下的另一小半《湘行散记》。傍晚时分,来水来电,于是就着一碗清粥,炒了一盘地瓜叶,外加荷包蛋、白灼虾,美美地吃了一顿晚餐。想到沈老先生说,吃饭,是顶重要的一件事。内心无比柔和。
其他文献
[摘要]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在地域上山水相连,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密切的。这个区域里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或族群,他们的文化相似性和可比性是很明显的。从跨国的视角来探寻文化互动或文化个性,这是一个理想的地域。这些不同民族或族群身份的诗人写作的民族志诗歌是探寻各自文化共性和个性的较好途径:虽然诗歌创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言,印度东北的土著诗人通常用英语写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诗人经常用汉语写作,但是这些诗人
期刊
某个假期,忽然多出了一天时间没有安排活动,我坐在久违的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器,偶然搜到一部以前一直想看而又因各种原因未能观看的都市剧,于是,昏天黑夜地追了一天,过足了电视瘾。想起以前的种种,真是不胜感慨。  曾经,我是个超级电视迷,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个“电视控”。一天到晚守著电视剧不放。未有宽带、移动数据之前,哪个频道有好看的,哪个频道有重播,什么时间段,同事们问我,包准满意而归,是公认的典型“电
期刊
如果把人生的智慧比作努力成长的茂密植物,这种植物上会点缀着美丽纯真的三色花,一瓣是红色的,代表着无私的爱;一瓣是蓝色的,代表着炙热般的梦想;还有一瓣是黄色的,代表着坚强的笑。  为爱而生  每一个出生的婴儿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天使,他们单纯漂亮,在爱的灌溉下幸福健康地成长。只因有爱,善待自己,帮助别人亦是他们长大后的真实写照。不仅是在爸爸妈妈平平凡凡的爱情下诞生,同时父母潜移默化的关爱也教会了他们爱自
期刊
噜噜打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和其他狗狗不一样的路线。先是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二,呱呱落地不长时间,就被主人送到弟弟家,作为礼物,它被新主人关在新房子楼下的旧瓦房四年。直到2019年底,新主人的侄儿回到老家,看到这一幕,动了恻隐之心,劝叔叔大发慈悲把套在狗脖子的铁链解掉,噜噜才迎来人生的转折。  先来说说它的身世。噜噜的母亲是进口哈巴狗,最早是在厦门岛内出生长大的,一位漂亮的未婚的上班族美女带着它的母
期刊
小时候听到别人喊你“大锦”,感觉是真难听呢,总以为他们是在叫你的绰号。未曾料到,你一直以自己的名字为豪。  懂事以后才知道,你出生于一个大家族。“大”字是你的辈分。你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内心特别期待,你能给整个家庭锦上添花。  “你知道吗?到了我这里,所有可以用‘大’字来取名的,几乎都被用光了。以至于后来,你二姨出生时,族里长辈实在想不出好名字来了,竟然给她取名为‘大大’。但是你外公外婆都觉‘
期刊
去年五月的某一天,作家朋友携家眷前来。晚饭过后,我想带他們到哪里散散步,远一点的地方,是不方便去的。近一点的,又嫌人多太吵。突然眼前一亮,何不到紫云山上转转?  紫云山,就在古镇石码南部。它,不高,海拔仅有208米。这样的高度,在崇山峻岭横亘的山区人看来,也许只能算阻隔道路交通的“山丘”“蚁穴”了。与他们眼里的那种嶙峋险峻,耸入云天,巍峨壮观的大山一比,紫云山在气势上似乎太小儿科了。但有一点,那些
期刊
母亲的生命最终没有跨越今年冬至节气的门槛,带着尘世八十四载风霜悄然地离去,留给我们许多的悲伤。  但这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她卧床不起,病情一天天地加重,只是时日的问题了。还好,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从外地赶回,陪伴在她的身旁,而病危之际,漳州、厦门工作的孙辈们也匆匆回家,见到她老人家最后一面,阴阳两界也没留下什么遗憾。  记得母亲上年纪后,身体就不好,前后住了四次医院,不是心脏问题,就是静脉曲
期刊
每次到福州,岳父岳母和小舅子夫妻都把我当成了客人热情款待。就拿说岳父母来说吧,他们各有忙活,岳母负责在家里备办好饭好菜,岳父则是当我的专职导游带我逛街看风景。  这次出公差到福州,公务结束时正值周末,我就趁这好机会到小舅子家住下。已是阳历十月底了,福州天气开始转冷。吃过早饭,岳母又“指令”岳父带我出门逛逛。  对福州,我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最初时的向往只因为它是我们的省会。1983年,我第一次到
期刊
年少就像一朵乳白色的栀子,常常绽放在我的梦里,自然留下淡淡的芬芳。  童年的我像个小男孩,喜欢赤脚亲近大地,扑进自然的怀抱。村里哪里比较好玩,哪里有美丽的花儿,有好吃的果子,一定少不了我的身影。春天伯母菜园子里的茉莉、鄰居院子里的月季;夏天医院围墙里的栀子,池塘边上的美人蕉;秋天田野里的野菊花、庙前的三角梅;冬天的水仙、海棠都曾经在我的案上瓶里美丽过。  让我魂牵梦绕的是那美丽如仙子的栀子花。  
期刊
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在一阵阵柚浪推涌、花香翻腾中,牵引着我走向那魂牵梦绕的精神原乡。  一条幽幽的石子小巷,是通往最欢乐童年的时光隧道。巷子里,墙壁上被磨蹭得灰黑油亮的石头,层叠着一张张曾经纤尘不染的笑脸,斑驳的生土墙体,跳跃着年少时欢乐无邪的符号。路边的老龙眼树和老屋后的小竹林,应该也还记得,那曾经在路上奔跑的少年透亮如冰的风采。  时光荏苒,花开未央。眼前这曾经在心中最安全最温暖的几间高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