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初中化学探究课的操作及反思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探究实验现象中揭示化学知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质疑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交流中进一步优化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提高;有效途径;同伴互助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使日后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持续学习及持续发展的能力,化学课堂教学应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下面笔者以一节化学探究课为实录,进一步来反思化学探究课的模式及意义。
  一、激趣——提出探究课题
  根据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实践探究这样的化学课题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及已经积累的一些化学常识的实例人手,让学生举出自己发现的生活实例。有些同学通过观察可燃物在空气和氧气燃烧现象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各有不同,但他们却有了浓厚的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可由此提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的课题。这种从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课题,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认识到化学学习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假想——进行探究猜想
  在浓厚的兴趣中提出的课题,学生探究的内因具备了,接下来就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探究要点。为了便于研究,可将问题整理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可能有哪些?这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有怎样影响?多数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提出多种影响因素并阐明自己的观点:温度——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更易变馊;浓度——硫粉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催化剂——KC103分解时使用Mn02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接触面积——燃烧时常将木材劈开燃烧比整块木材直接燃烧更旺。经学生讨论、交流、辩论、归纳,确认本节课探究重点: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及接触面积等四个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猜想,课堂中发现:组内同学之间时有辩论,尽管争得面红耳赤,但脸上却露出喜悦的笑容。同学们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同时,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落实——制定探究方案
  学生根据试验台上提供的化学药品和实验用品,联想相关化学原理,制定相应计划,设计多种方案。
  教师提供的药品:铁丝、硫酸铜溶液、块状的石灰石、1%稀盐酸、10%稀盐酸、双氧水、二氧化锰。仪器:试管、酒精灯、药匙、镊子、试管夹、试管架、纸槽、火柴等。根据几种常见的药品,学生设计出十多种方案,有的小组通盘考虑,有的别出心裁,孰优孰劣,不一而足,设计方案主要有:
  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后,教师不做评价,同学们展示并交流实验方案,对其设计的方案作出选择和决策,并初步达成共识。学生对同一探究目的的不同方案自发质疑,学会反思、借鉴。设计方案时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同学之间的群体交流活动。在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同学们有意识地将物理学上的控制变量法运用到本次探究活动中,注重化学与物理学科之间融合和渗透,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得到质的升华。
  四、实践——探究实验现象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各小组先搜集证据再进行实验,为了提高探究效率,小组之间既要有合作又要有分工。组内有些同学争先恐后要求探究自己所感兴趣或有疑惑的一个外界条件,多数同学不仅保质保量完成本组任务,甚至尝试探究其他的外界条件,极个别同学积极主动探索四个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索结果如下:
  实验过程中,学生专心致志、合作自如,勇于交流,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自主探究本组任务以外的实验内容;有的学生在实验中所收集证据与自己的猜想不相吻合时,两次甚至三次重新探究;有的学生主动亮出实验发现的“意外”结论,并作出种种猜想,引发其他同学的猜想,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实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实验操作可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不仅释疑解惑,积累化学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又能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与同组同学分工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根据获取的新知识对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一些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触发他们的情感和求知欲,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同时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困惑:
  ①大块状石灰石和小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不同是否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②双氧水分解是否一定需要催化剂二氧化锰才能发生反应?
  ③如何理解活泼金属Mg、Al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及时间关系?为什么先快后慢再停止?
  以上的疑惑表明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还要灵活运用,对比实验仍需巧妙处理,举一反三、迁移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借此告诫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极个别同学对压强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出猜想,这将为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并成为学生热爱化学、关心化学,增强探究的动力。在质疑过程中他们勇于反思,巧于借鉴,培养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享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他们学得更主动,由外在的压力逐渐转向内在的需要,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六、交流—一优化认知结构
  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借助与他人讨论,同学们得出一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外界因素: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间 敢于大胆自我否定,同时又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分享探究的成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表达,加强了对已有的信息交流,从而推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但组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意见,不但拓宽自己的视野,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而且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从而获得对知识较为全面理解。心理学界曾有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7%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表情。可见丰满的表情是形成良好情绪的催化剂,更是建构知识、享受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更为可喜的是,个别小组成员还有“串联”现象,主动“下乡”服务,到其他小组进行答疑解惑。听课的老师也被同学们互帮互助、集体智慧共享、博爱又传递的场面所感染。探究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撰写相关的小论文,还有同学共同策划了一期黑板报。个别同学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或亲自到化工厂咨询技术人员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综合情况。上述种种做法表明我们的学生充满激情、带着悬念走去课堂。
  限于初中生知识水平有限,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可能在一节课全面掌握,更不可能进行精确定量讨论,随着以后学习,会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这一课题,意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许多专家认为经历过“探究”学习的学生更喜欢提出问题,乐于倾听他人观点,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既勤于观察,又能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评价;他们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应变能力强,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专家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或课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是对某一问题的继续研究;或是对某一知识的再认识。长期以来,学生的评价能力得以提高,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有些同学课后对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还有些同学将干电池多种成分分离出来带给我,甚至有些同学电解NaCI溶液,并将收集的H2和Cl2带到教室与同学们分享实验成果,从网上下载化学资料,丰富了我的教学资源。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过程中思维过程不断的优化,大部分同学的化学成绩比较优秀:他们在2005、2006、2007、2008、2009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人、省一等奖12人、省二等奖5人、省三等奖36人,市级奖8人。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的学生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结束语:反思——师生共成长
  难能可贵的是,在笔者的课堂中经常出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场面,有时还看到“兵教官”的情景,甚至出现师生间PK赛。这不是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更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场不同观点的碰撞。向老师挑战,向“权威”质疑。宽度与深度共存的理性质疑,体现学生良好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今天他能对老师教学提出异议,明天他就敢对社会上流行的观点持不同的见解。知识易忘,但创造能力和潜在智慧、勇于探索的气魄却不会轻易失去。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让国人对2020年的中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抱有希望。
  “同伴互助”创造着一种学习与探索的精神氛围,一个“心理场”。同伴之间的相互切磋、相互砥砺、相互提醒和相互借鉴,’能够有效地整体提高一个团队的教育素养。只有把学生也看作学习的伙伴,教师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实现教学学长、共进共赢。陶行知曾说过:只须你心甘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或失望的心境,都具有强烈的弥散性。因此长期处于轻松、和谐、愉悦、充满探究的课堂氛围中的学生,定能形成自信、阳光、张扬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学习过程中思路比较开阔,探索创新意识强,注重多元理解,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只有具有这样品质的人才,才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的核心问题——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利用月球上的尘埃、岩石制取氧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NASA最近却设立了一项25万美元大奖,鼓励科学家们创新,希望独辟蹊径,找到获取氧气的新途径。据报道,此次“月球制氧竞赛”是
中国加入WTO做了两项承诺:承诺按国际规则办事,承诺逐步开放市场。这意味着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
金保华,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校长兼书记。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辽宁省数学特级教师,东北三省数学学会理事。
顾元彩,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凤城市政协委员。他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和成功”。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敬天、爱人、利他、律己。
摘要:文言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应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精神,灌注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课型中,使新课程理念转换成基本的教学流程。老师们在运用基本教学流程时,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  关键词:文言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流程    所谓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语文现行教材文本为探究内容,以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大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常规思维可能有用,但有时用常规思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甚至有时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使得思维“沙漠化”,这时要想在“思维的沙漠”中呈现出“绿洲”,就要有相应的“绿色思维”。  绿色思维是相对于常规
"学案"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运用学案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钻研和合作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在"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高考背景下,学案编制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一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新课标不仅强调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
2010年10月18日,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辽宁省高中三年级英语有效复习教学研讨会在沈阳市第十一中学隆重召开,全省15个市地近400名教师参加了会议。辽宁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