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尽快有效地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呢?结合本人参加课改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谈几点拙见。
一、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根据这一培养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下列理念: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新课程首先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的教育。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所以,相对于旧课程,新课程更注重体现时代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使思想政治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了教学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吸收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联系现实,以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的有效性。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新课标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
理念之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新课程力求突破以往政治课偏重政治说教、政治阐释的局限,注意纠正中学政治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倾向。新课程体现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必修课程的四个模块设计上,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块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理念之四: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例如《经济生活》模块,相对于过去的《经济常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知识内容的把握上,要注重获得知识的体验、感悟的经历;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的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了过去过分注重传承知识、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
因此,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注重实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策略
1.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相统一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需要和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把知识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做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等教学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知识、品德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起着导引教学过程的作用,对于整个教学设计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联系热点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政热点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鲜“活水”。时事材料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便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联系热点问题,运用他们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以提高他们的能力、觉悟和责任感。联系热点问题,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现象,不断从学习、工作、生活中捕捉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通过语言、音像、挂图等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情境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比如在进行“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时候,可以联系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大学生救人事件”开展讨论。
引用经典故事。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引用、借助中外经典故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颇为真实和生动,进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讲解有关汇率问题的时候,可以引用梁小民在《汇率与经济》一文中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游客在墨西哥的小镇上,用0.1比索买了一杯啤酒,他付了1比索,找回0.9比索。美国的小镇上美元和比索的汇率是1美元=0.9比索。他把剩下的0.9比索换了1美元,用0.1美元买了一杯啤酒,找回0.9美元。墨西哥小镇上比索和美元的汇率是1比索=0.9美元。于是,他又把0.9美元换为1比索买啤酒喝。他在两个小镇上喝来喝去,手里总有1美元或1比索。换言之,他喝到了免费啤酒。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适度型、开放型的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示例一: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
一、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根据这一培养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下列理念: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新课程首先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的教育。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所以,相对于旧课程,新课程更注重体现时代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使思想政治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了教学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吸收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联系现实,以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的有效性。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新课标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
理念之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新课程力求突破以往政治课偏重政治说教、政治阐释的局限,注意纠正中学政治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倾向。新课程体现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必修课程的四个模块设计上,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块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理念之四: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例如《经济生活》模块,相对于过去的《经济常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知识内容的把握上,要注重获得知识的体验、感悟的经历;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的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了过去过分注重传承知识、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
因此,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注重实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策略
1.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相统一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需要和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把知识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做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等教学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知识、品德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起着导引教学过程的作用,对于整个教学设计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联系热点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政热点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鲜“活水”。时事材料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便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联系热点问题,运用他们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以提高他们的能力、觉悟和责任感。联系热点问题,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现象,不断从学习、工作、生活中捕捉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通过语言、音像、挂图等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情境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比如在进行“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时候,可以联系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大学生救人事件”开展讨论。
引用经典故事。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引用、借助中外经典故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颇为真实和生动,进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讲解有关汇率问题的时候,可以引用梁小民在《汇率与经济》一文中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游客在墨西哥的小镇上,用0.1比索买了一杯啤酒,他付了1比索,找回0.9比索。美国的小镇上美元和比索的汇率是1美元=0.9比索。他把剩下的0.9比索换了1美元,用0.1美元买了一杯啤酒,找回0.9美元。墨西哥小镇上比索和美元的汇率是1比索=0.9美元。于是,他又把0.9美元换为1比索买啤酒喝。他在两个小镇上喝来喝去,手里总有1美元或1比索。换言之,他喝到了免费啤酒。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适度型、开放型的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示例一: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