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考向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题呈现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二、考点分析
  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风能开发为主题,考查风能的优缺点,该地风能开发的条件,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该考点对应了考纲要求,必考内容: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解题思路
  首先,要具有风能和风力发电的必备地理知识,即风力发电的优缺点: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占用大片土地;不稳定。
  其次,能结合问题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具体解析:
  第(1)小题,考查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特征,煤炭属于非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对环境污染大,会面临枯竭。水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在施工过程中会淹没耕地、聚落,造成库区移民。审题时需要注意題目中的“分别”二字,即风能要分别与煤灰和水能进行比较,得出其优势。(答案: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第(2)(3)小题,考查风电场的区位条件,一般考虑风能资源、地形、可利用土地、市场及距离、交通条件、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因素。第(2)问,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自然条件”,即只能从自然因素入手分析。结合瓜州(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平坦、气候(年大风日数多,风库)、戈壁广布(可利用荒地多)进行说明。第(3问),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不足去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西北或其他地广人稀(如:两极地区或青藏地区等)的地区开发风电或太阳能等一定有的优势是土地面积广,劣势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建设成本高……。(答案(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第(4)小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采用由果推因的方法,建设热电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具体的工作原理是:当风力减弱,风力发电量减少时,热电作为补充电力;而当风力增强,风力发电量增多时,减少热电站的发电量。(答案: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四、预测考向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综合开发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试题会以某区域为背景, 围绕区域地理特征与区域的开发和建设,考查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试题主要涉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常见题型为非选择题。
  区域背景多选材于高纬度区域、高海拔区域、干旱荒漠区域、湿热雨林区域,之所以选这样的区域,一方面反映素材的新颖、典型和独特,另一方面体现情境的真实公平,高考命题所选择的区域或地理事物不能对某一些考区的考生有利。同时这些区域通常都是生态脆弱区,人类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因素较多,最能体现人类人地协调发展的理想追求。
  沿着“一带一路”选取典型案例,是近几年试题的突出特点。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整个民族的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全面分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缺失;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德育观  一、加强对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逐渐被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知识不同的呈现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各科教学,以此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给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本文主要讨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能运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被大部分老师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新素养大大提升。但明显的是,若要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初中语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为初中语文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广为提倡的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成立学区教育共同体,以探索本共同体范围各校的中小衔接。众所周知,中小学英语都是基础教育,两个教學阶段是一脉相承,但是他们二者的衔接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老难题。如果学区中小学教学能有效衔接可以使爱上学英语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学到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从而全面提高本学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稳步提升全学区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学区;英语教学;衔接  小学阶段学习英语为初中
【摘要】初中三年的英语,知识复杂,内容繁多,复习课是九年级的一个重要课型,如何使课堂实现最大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举措:整合知识,形成网络结构;运用不同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分层次做练习。  【关键词】九年英语复习;有效性整合;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分层次  复习课是九年级的一个重要课型,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再现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完善知识结构,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小说的文体特点设置主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人物形象入手提问能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从文本细节入手提问能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内涵;从对比分析入手提问能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主旨;从结构特点入手提问能引导学生整理作品思路。运用这些方式提出主问题都能让学生深入分析小说,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小说文体;主问题;初中语文  小说具有人物形象丰富、内容复杂多样、思想深邃等
【摘要】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理解能力;必须考虑游戏的活动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必须考虑游戏的可行性是否符合游戏对象的主体性及客观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兴趣  我是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步入教坛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刚一步入教坛,接触的便是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我感觉到:要上好小学
【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促进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探究;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进步,教学模式不断推陈
【摘要】教师情感作为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因素,我们要充分认识其教学作用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功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策略;情感功能  作为当代的教师,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教师技能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情绪情感规律的运用也自然成为这些教师技能的一个重要的亮点。过去,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注重从认知的角度来进
【摘要】通过合理的教材整合与改编,设计适合当下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训练以提高学生听力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探讨教材整合与改编的必然性,对如何整合、改编英语教材作深入的思考,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案例阐明有效地对听力教材进行整合和改编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材;整合与改编  一、听力的重要性  “听”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Harmer,1998)美国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