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如一波巨浪,带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品使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艺术感知在近几年中发生了巨变。20多年前,美国的艺术品鉴赏家屈指可数,他们并不看好中国艺术品。博物馆、收藏家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也仅仅是从商朝到汉朝的艺术珍品或其他早期作品,美国人喜爱的中国艺术品也仅仅局限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12世纪的古中国铜器和7—8世纪的唐三彩、宋朝的陶器和佛雕,其观点是,拥有人类早期艺术品是一种时尚。但是,近十余年来,美国人的审美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最显著的标志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已成为全国性最重要的中国艺术收藏馆。那里收藏的中国古董,从青铜器到微型菩萨,应有尽有,多达万余件。美国媒体认为,虽然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但他们任何时候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更看重以中国为主的东方艺术。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所以能大量收集和陈列来自中国的展品,这要归功于该馆中国艺术部主任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先生。詹姆士.瓦特只是一个化名,他是一名华人,其真实姓名叫曲志仁(Qu zhiren)。他曾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随后辗转来到美国,应聘成为该馆主任。随后,他代表该馆加大了收集中国艺术品的力度,从全世界收集了大量中国古董艺术品,也接受了许多捐赠。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原为美国最大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中国人入主这家著名的城市博物馆尚属首次,但曲先生早已以瓦特的名在欧文画廊中国装饰艺术公司功成名就。他创作的中国工艺品早在数年前就曾深受美国人士的青睐。随后,他把自己的中国装饰艺术和画作风格深扎于美国肥沃的艺术土壤中。美国亚洲艺术公司总裁温峰(Wen Fong)先生对纽约大都市博物馆的这种变化深有感触。他说,六年前,美国人绝对不敢相信,一家如此规模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会陈列如此多的中国藏品,这使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走到了美国拍卖市场的前沿。
事出有因。90年代初,一家名为“景观唐”的藏馆(Jingguantang Collection)把原收藏的全部藏品都推上了克里斯蒂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使该拍卖公司首次如此大规模的拍卖中国古董藏品。当时,这些藏品由于鲜有人问津,克里斯蒂决定以最低价全部拍出。这时,一名叫T.T.Tsui的藏家出现了,据称,他是一个拥有巨大实力的商入。他看了这些中国古董后立即被其中一些非常特别的古董迷上了,如产自5—6世纪的青铜色犀牛角大口杯。他很快购得大量这类藏品并创办了T.T.Tsui艺术博物馆。随后,Tsui先生又逐渐拍卖这些藏品。与之同时,他又从中国寻找可作收藏的艺术品。直到90年代末,他已拥有很多有关中国的艺术藏品并开始在拍卖市场出售包括春秋战国时代的鼎等藏品。当时,西方藏界对这些无价之宝不置可否,就连日本藏家也不愿出价。其原因是这些藏家看不懂鼎上的图案和甲骨文。最后,这个鼎以38.7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名叫乔赛普.埃斯肯纳兹(Giuseppe Eskenazi)的大藏家。此举引起美国媒体和藏家的一片哗然。虽然,那只被高价买走的鼎再也没出现过,但从那时起,许多美国人也开始注意源自中国的艺术品。随后,另一古代编钟出现在美国的拍卖市场上。据考证,该编钟产于公元前9世纪。很快,它被一中国台北的藏家以13.4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如今,这座编钟陈列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内。随后,洛杉矶藏市又出现中国19世纪的鸭型白玉盒(pale jade container in the form of a duck),该藏品被一香港藏家以1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
美国人不仅开始注意中国的古董,也渐渐发现,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他们试图从现当代中国艺术品中发现某种与西方审美特征相关联的艺术品。自从9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藏家开始出现在海外拍卖市场上,收购被严重低估的原出自中国的艺术品。索斯比拍卖公司曾拍卖12件中国康熙时代的“月杯” (month cups)。这些杯上刻有艺术字和图案。当时,许多美国藏家认为,中国的伪劣艺术品太多,对中国古董心存疑虑。为此,他们在购买中国艺术品时往往愿意听取中国藏家的意见。最终,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大藏家以7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所有“月杯”(花神杯)。自那以后,许多外国藏家开始遵循这样的做法:出价前要看看中国藏家的态度或眼神。中国人若青睐有加,那么他们就与中国人竞价。渐渐的,他们意识到,凡中国的艺术品都带有深邃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1995年,英国人马科斯.福莱克斯(Marcus Flacks)与妻子黛博拉在纽约东57大街开设了一家中国古董家具展示店。弗莱克斯发现,他们的90%的客户都是美国本地人。继而,前来光顾这家古董家具店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认为,中国古董家具蕴含着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又带有自然主义特色,给这个多民族的国度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新意,因此特别受欢迎。与之同时,在美国其它地方,也不时出现渗透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国古董家具。在许多西方藏家眼中,中国还是个马可波罗的神秘之地。这个拥有13亿人的文明古国创造的文化究竟有多深的文化底蕴,很少有人说清楚。
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美国与中国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13亿中国人中顶多只有2.4万艺术家可依赖艺术创作养家糊口,他们中可能只有10%的艺术品可供国际藏家品评。但2007年3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拍卖会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他们发现,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接受西方绘画技巧,开始把西方的画技与中国人的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一代新型的艺术风格,并且,他们这些风格越来越对美国人产生影响,越来越被看好。07年3月的拍卖会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因为美国上海艺术画廊的Mr Helbing先生说,购买中国画的客户不仅有来自瑞士、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更多的是美国人。索斯比拍卖公司的欧亚副总裁亨利.赫华德.斯内德(Henry Howard-Sneyd)说,美国人产生购买中国艺术品的欲望原因是,与创作艺术品的艺术家产生了雷同的审美观,而影响美国公众艺术品购买欲最根本的的因素也是审美的趋向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为什么,07年3月的拍卖会交易量一下超过了04年全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交易量。与06年相比,07年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品真是旗开得胜。
当然,美国人的艺术品审美观的改变与中美近年来的交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中国不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美国已开设了诸如孔子学院这样的对外交流机构,它们在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美中不足的却是,在美国展出的中国艺术品寥寥无几,有关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也太少,在中国大陆的艺术品又太多太滥,因此中国人要促使西方社会真正深入理解东方艺术的底蕴还任重道远。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所以能大量收集和陈列来自中国的展品,这要归功于该馆中国艺术部主任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先生。詹姆士.瓦特只是一个化名,他是一名华人,其真实姓名叫曲志仁(Qu zhiren)。他曾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随后辗转来到美国,应聘成为该馆主任。随后,他代表该馆加大了收集中国艺术品的力度,从全世界收集了大量中国古董艺术品,也接受了许多捐赠。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原为美国最大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中国人入主这家著名的城市博物馆尚属首次,但曲先生早已以瓦特的名在欧文画廊中国装饰艺术公司功成名就。他创作的中国工艺品早在数年前就曾深受美国人士的青睐。随后,他把自己的中国装饰艺术和画作风格深扎于美国肥沃的艺术土壤中。美国亚洲艺术公司总裁温峰(Wen Fong)先生对纽约大都市博物馆的这种变化深有感触。他说,六年前,美国人绝对不敢相信,一家如此规模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会陈列如此多的中国藏品,这使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走到了美国拍卖市场的前沿。
事出有因。90年代初,一家名为“景观唐”的藏馆(Jingguantang Collection)把原收藏的全部藏品都推上了克里斯蒂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使该拍卖公司首次如此大规模的拍卖中国古董藏品。当时,这些藏品由于鲜有人问津,克里斯蒂决定以最低价全部拍出。这时,一名叫T.T.Tsui的藏家出现了,据称,他是一个拥有巨大实力的商入。他看了这些中国古董后立即被其中一些非常特别的古董迷上了,如产自5—6世纪的青铜色犀牛角大口杯。他很快购得大量这类藏品并创办了T.T.Tsui艺术博物馆。随后,Tsui先生又逐渐拍卖这些藏品。与之同时,他又从中国寻找可作收藏的艺术品。直到90年代末,他已拥有很多有关中国的艺术藏品并开始在拍卖市场出售包括春秋战国时代的鼎等藏品。当时,西方藏界对这些无价之宝不置可否,就连日本藏家也不愿出价。其原因是这些藏家看不懂鼎上的图案和甲骨文。最后,这个鼎以38.7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名叫乔赛普.埃斯肯纳兹(Giuseppe Eskenazi)的大藏家。此举引起美国媒体和藏家的一片哗然。虽然,那只被高价买走的鼎再也没出现过,但从那时起,许多美国人也开始注意源自中国的艺术品。随后,另一古代编钟出现在美国的拍卖市场上。据考证,该编钟产于公元前9世纪。很快,它被一中国台北的藏家以13.4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如今,这座编钟陈列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内。随后,洛杉矶藏市又出现中国19世纪的鸭型白玉盒(pale jade container in the form of a duck),该藏品被一香港藏家以1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
美国人不仅开始注意中国的古董,也渐渐发现,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他们试图从现当代中国艺术品中发现某种与西方审美特征相关联的艺术品。自从9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藏家开始出现在海外拍卖市场上,收购被严重低估的原出自中国的艺术品。索斯比拍卖公司曾拍卖12件中国康熙时代的“月杯” (month cups)。这些杯上刻有艺术字和图案。当时,许多美国藏家认为,中国的伪劣艺术品太多,对中国古董心存疑虑。为此,他们在购买中国艺术品时往往愿意听取中国藏家的意见。最终,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大藏家以7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所有“月杯”(花神杯)。自那以后,许多外国藏家开始遵循这样的做法:出价前要看看中国藏家的态度或眼神。中国人若青睐有加,那么他们就与中国人竞价。渐渐的,他们意识到,凡中国的艺术品都带有深邃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1995年,英国人马科斯.福莱克斯(Marcus Flacks)与妻子黛博拉在纽约东57大街开设了一家中国古董家具展示店。弗莱克斯发现,他们的90%的客户都是美国本地人。继而,前来光顾这家古董家具店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认为,中国古董家具蕴含着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又带有自然主义特色,给这个多民族的国度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新意,因此特别受欢迎。与之同时,在美国其它地方,也不时出现渗透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国古董家具。在许多西方藏家眼中,中国还是个马可波罗的神秘之地。这个拥有13亿人的文明古国创造的文化究竟有多深的文化底蕴,很少有人说清楚。
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美国与中国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13亿中国人中顶多只有2.4万艺术家可依赖艺术创作养家糊口,他们中可能只有10%的艺术品可供国际藏家品评。但2007年3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拍卖会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他们发现,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接受西方绘画技巧,开始把西方的画技与中国人的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一代新型的艺术风格,并且,他们这些风格越来越对美国人产生影响,越来越被看好。07年3月的拍卖会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因为美国上海艺术画廊的Mr Helbing先生说,购买中国画的客户不仅有来自瑞士、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更多的是美国人。索斯比拍卖公司的欧亚副总裁亨利.赫华德.斯内德(Henry Howard-Sneyd)说,美国人产生购买中国艺术品的欲望原因是,与创作艺术品的艺术家产生了雷同的审美观,而影响美国公众艺术品购买欲最根本的的因素也是审美的趋向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为什么,07年3月的拍卖会交易量一下超过了04年全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交易量。与06年相比,07年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品真是旗开得胜。
当然,美国人的艺术品审美观的改变与中美近年来的交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中国不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美国已开设了诸如孔子学院这样的对外交流机构,它们在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美中不足的却是,在美国展出的中国艺术品寥寥无几,有关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也太少,在中国大陆的艺术品又太多太滥,因此中国人要促使西方社会真正深入理解东方艺术的底蕴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