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与新冠肺炎病毒打交道的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3日零时至24时,北京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北京市已经连续两天新增病例为零,这对于大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现在绝不能放松警惕!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两位“零距离”与新冠肺炎病毒打交道的人——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和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研究员潘阳。
  核酸检查有什么风险?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在电子显微镜下,新冠病毒究竟长啥样?如何确定疾病“元凶”,让病毒无处遁形?什么是核酸检测?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研究员潘阳说,病毒的核酸和人的基因一样,是决定病毒性质的关键物质。核算检测应用的时间比较悠久了,相对比较成熟可靠,在国际上也是可靠、准确的金标准来应用于各类病毒的检测。因此在这次疫情中,也被作为首选方案在实验室中使用。
  新冠肺炎的确诊,检测病毒样本是关键的一步。北京市疾控中心有一个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本市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的样本复核,都是在他们的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員和病毒可以说是“零距离接触”,那么,他们是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的?
  潘阳说,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采样人员也面临一定风险。首先,他们需要用棉签去采集患者扁桃体部甚至更深的上呼吸道部位。他直面的就是患者随时可能排出的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液滴,也有可能引发患者咳嗽以及其他反应。因此,采样人员也要随时随地做好安全防护,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采集到合格质量的样本,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从采集到一份样本到实验室出具结果,中间也包括了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关键影响。样本被采集后,工作人员会对样本进行三层包装,经过专门的样本运输箱,由具有合格资质的工作人员专人专车运送到检测单位,这样也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也避免样本泄漏危害公众安全。
  贺雄表示,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保护环境、保护人、保护标本。
  作为和新冠肺炎病毒“零距离”打交道的人,潘阳表示,他们在现阶段最担心的是运输的时效。因为,每一份检测结果都直接决定了对检测者的下一步处理,比如是否应当收治等。同时,结果也决定了对他的家属、亲人应当在后续进行怎样的处理。所以,他们一定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时间过长或者运输中保存条件不是十分理想,就可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零距离”工作人员如何保证自身安全?
  病毒的活性究竟能保持多长时间呢?潘阳说,在4摄氏度冷藏的条件下,进行核酸检测的样本能够保存一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病毒的外壳就有可能会碎裂,里面的核酸就释放到周围的液体中,就会造成检测时工作人员抓不到病毒,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他们怎么保证自身的安全?
  潘阳说,为了保证自己在检测过程中不被病毒感染,工作人员是在有特定的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中,在生物安全柜中对病毒的样本进行处理的。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病毒进行灭活,让它不再具有传染性,随后再针对病毒开展一系列检测。每位检测人员也会采取一定等级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比如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口罩、眼罩等。这些装备在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也都会按照生物垃圾的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不会被感染,也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老百姓有句俗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每天接触病毒的人内心真的没有害怕过吗?
  潘阳说,从内心深处讲,他们也会比较担忧在实验过程中受到感染。因为,这是一类高致病的微生物。同时,他们对这种病毒的了解不如流感等已知病原那么多。但是,他们也坚信在实验室安全周密的生物安全体系的控制之下,只要遵守好每一步的实验步骤,他们一定能够保证在实验室中不发生相应的感染情况。
  “狡猾”的新冠肺炎病毒
  最近发生了两个特殊的病例。一个是在四川的一名男子患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后十天进行核酸复检,结果成阳性。另一个病例是咽拭子检测为阴性,粪便却为阳性。在检测过程中,北京疾控中心的检测人员们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
  潘阳说,对于急性传染病来说,都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从病人的第一次被感染,到病程中期,再到末期的痊愈,病毒在患者体内也是有一个规律的波动过程。在病程早期,偶尔发生咽拭子检测很难检测到初始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一般采用的策略是连续监测,不断对这名可疑的病例进行检查。同时,他们也开发了多种样本手段,比如可以检测其他呼吸道样本,比如痰液等。而下呼吸道样本的阳性率会比较高。
  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已经检测了几千例的病毒样本。他们也总结出了病毒的特性,比如病毒比较狡猾,在一些样本中没有检测到。另外,有的患者在痊愈后仍然可能出现病毒核酸的阳性。这也就证明了这种疾病的病程相对于以前的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时间会比较长。所以,他们会在后续进行持续的跟踪,彻底弄清这种病毒的性质,为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
  贺雄主任说,这次的病毒很“狡猾”,从病毒进化学上来讲,它进化得比2003年的SARS病毒要“好”。它已经进化到了可以在人体中共存,利用人的生理条件来保存自己。所以,会有一些轻症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
  这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就有两种,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他提醒大家,一定要戴口罩、别乱摸、勤通风、常洗手。
  潘阳说,在2003年的SARS期间,全球的科学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才最终发现了这种病原体。而这次疫情中,我国的科学家只用了十几天就已经分离到了病毒,并取得了电镜图片,并公布了全基因组的数据。从几个月到十几天的变化就是这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的巨大体现。贺雄补充道,这也是学科应用领域中发生的变化。通过整个大数据和相关领域里的科技进步,来帮助我们丰富流行病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他说,其实早在2020年元旦期间,他们已经开始研究新冠肺炎病毒,并为这次疫情开始做着准备。
  本报记者周一根据BTV科教频道《健康北京》提供的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为BTV科教频道周一至周五18:38,周六18:28播出
其他文献
北京广播电视台外语广播旗舰外宣节目《感受北京》2月17日开设了特别版块“和你在一起”,记者采访各领域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外国媒体高管和记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等,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帮助海内外受众了解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有助于国际社会共同面对这一挑战。  “这是基于全球利益的人道主义行动”  受访的这些国际友人大多在北京工作,有的在北京学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目睹并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人民
期刊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英氏家族四代人代代出英才,并在各自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是什么精神让他们突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又是什么方法让这个家族长盛不衰?《春妮的周末时光》栏目,日前清来英家第四代的三兄弟:英达、英壮、英宁,来聊聊家训。  家族第—代  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  英达说他的曾祖父创办了大公报。英氏家族发迹于英敛之,因为参加戊戌变法被通缉,流亡到了我国的边陲地区。直到19
期刊
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指导,北京卫视专业团队制作的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节目《老师请回答》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第八期于近日在北京卫视播出。  假期期间,由于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缺乏运动,给了“青少年健康隐形杀手”以可乘之机。  青少年健康的两大“隐形杀手”分别是什么?它们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会遗传给后代吗?本期节目邀请到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期刊
20分钟的海量资讯,更多改造,更多的贴心服务就在新版《居家卫士》的居家大餐中呈现,“居家实验室”带来了更贴近生活的内容;大拿来支招,装修不踩坑。  栏目的制片人刘朝晖说:“装修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件大事,省心、省力效果好,确实能让装修业主的生活质量大有提升。全新改版的《居家卫士》,主持人在回访家庭的环节中设定了百姓对装修结果是否满意?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以及主持人和专家一起去现场支招,为百姓装修
期刊
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做堡垒;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冲在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昌平区广泛动员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充实基层一线人员力量,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截至目前,共22623名在职党员参与到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计开展巡逻值守、环境消杀、疫情防控宣传、服务保障等志愿服务66425人次。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村)干部的关心关爱,昌平区委员会组织部日
期刊
42集连续剧  主演:刘佩琦、王丽云、李光复、曹力  (接上期)第26集 因误会袁晓梅是大乐的女朋友,白艳不让母亲再托她找房子。大乐在书房看着账单发愁,想起了郭晓燕这几年给孩子的抚养费犯起了难。为了还钱,祖孙三人准备变卖家里的两个瓷瓶,老乐带着调换来的瓷瓶来到古玩市场,被一个自称大家的收藏家以高价将两个瓶子买走,交易过后崔里田发现是假钱,老乐又闯了祸。老乐无奈来到幸福院想打份零工,院长出于同情想让
期刊
35集连续剧  主演:李东学、于越、李若宁、巫刚  (接上期)第9集 叶豆豆将林杰推荐给朱总,朱总用300万聘请他们帮他解决难题。林杰和吴数兴奋地答应了。林杰和叶豆豆等人回瓯江龙山岛考察朱总项目,前来接车的孙云茹见叶豆豆林杰同为事业奔忙,很伤心。她约闺蜜王艾乔去酒吧喝得烂醉而归。正好碰见来家里做客的林侨栋。林杰和吴数在岛上找问题解决发电的问题。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终于有了发挥能量的地方,快乐地工
期刊
本报与北京城市广播《城市文化范》联动 《城市文化范》FM107.3/AM1026每天7:30-9:00播出  古代是否疫情频发?古人有何防疫之举?  当前,全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成为全国公共事务的重中之重。实际上,在古代中国也早有“防控”之举,元代“大都饥疫流行,疫者众,乞以积谷赈济”。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控疫情、开展赈济的呢?  疾病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  瘟
期刊
国培源 连线武汉社区医生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国培源连日来一直在节目中连线武汉前方的医护人员。他在微信中说道“再次连线武汉最基层的社区医生,感受疫情中的武汉人。在昨晚的《首都晚间报道》直播中,我连线采访了正在武汉汉阳社区隔离点上工作的北京社区医疗专家胡海鹰医生。他每天负责汉阳116个社区、80万居民的疫情防控指导和调研,每天出入六个隔离点。这些刚刚建立起来的隔离点每个可容纳100至300个单间,
期刊
正在CCTV-1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奋进的旋律》将镜头聚焦新时代奋进者,刻画一批与新时代同行、拼搏奋进的年轻人及其父辈形象,展现新时代奋进者敢想敢拼的精神风貌。导演苏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剧表现的是‘产业革命’,要把这样的题材拍得好看,拍得让观众接受,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直面展现鲜活时代  《奮进的旋律》讲述中国潮流能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成就,以及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苏舟想要直面反映鲜活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