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家拳湖南四大名拳之首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家拳创始人巫必达左脚微跛,因此摒弃了少林拳里的长桥大马、跳跃翻滚等腿脚动作,转而添加一些内家拳的心法,编创出刚柔相济的巫家拳。
  巫家拳在湖南流传广泛,练习者众多。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和“鉴湖女侠”秋瑾都曾练过巫家拳。
  湖南自古便是一块尚武之地,不仅民间练武风气极盛,乡社武装遍布全省,在军中也有“无湘不成军”的谚语。在湖南,“全国武术之乡”就有东安和新化两个。据1936年的统计数据,湖南每100人中,就有15人会武术,东安县和新化县会武术者比例高达全县总人口的30%。
  湖南历史上的著名武林人物更是数不胜数:如维新先驱谭嗣同的挚友大刀王五、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平江不肖生”向恺然、以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元帅……他们不但是“铁肩担道义”的革命先驱,也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武林人物、湖南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谛造了湖南武术不朽的传奇,身上武林豪气和侠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湖南文化的折射。
  在湖南众多武术流派中,流传广泛、内外兼修的巫家拳名列湖南四大名拳之首,在历史上红极一时,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此拳。
  
  被打瘸一腿后创出巫家拳
  教拳时擅于“因材施教”
  
  巫家拳虽位列湖南四大名拳之首,但其历史并不长,创始人巫必达生于清乾隆时期,字有能,福建汀洲人。巫必达自幼跟随祖父巫应寿学习少林武术,通过勤学苦练,达到了武艺娴熟、挥舞自如的境界。青年时期,巫必达离家走南闯北、云游四方,拜师访友,虚心求教各名家拳师。正是在这时,巫必达不幸被一仇家打瘸了一条腿,从此左脚落下了跛脚的残疾。后来,巫必达根据自己的生理特征,摒弃少林拳里使用频率极高的长桥大马、跳跃翻滚的腿脚动作,转而增添了内家拳里藏精、蓄气、强骨等心法,编创出一种刚柔相济、动作紧凑,内外兼修的全新拳种。
  乾隆末年,巫必达来到株洲雷打石乡(当时属湘潭)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当时,八卦拳已经在湘潭流行了上百年,凡练武者无不知该拳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巫家拳在湘潭传授了不到10年,便取而代之——“湘潭之人有不练,练必为巫家拳矣”。
  后来,一些八卦拳师便编造出“巫家拳不可学,学久必成废人”等谣言诋毁巫必达。造谣失败后,他们又设“鸿门宴”招待巫必达。宴毕,5个八卦拳师亲自划船送巫必达回家,但船至河中,5人凶相毕露,一起扑向了巫必达。巫必达在狭窄的船上以一敌五,电光火石间便击倒3人,剩下两人立即下跪求饶,船一靠岸立即逃之夭夭。从此,巫必达名声大振,因左脚微跛,湖南武林尊称他为“巫跛仙”。
  巫必达在湖南传授巫家拳时,对拳法做了不少创新,其中之一便是将适合跛足者的丁字步换成了当时军队中流行的梅花步。此外,巫必达教拳还施行“因材施教”——根据徒弟的身体特点或个性教授不同的拳法。如徒弟李大魁家多为种田之人,平素穿的都是短衣短裤,因此练的是矮桩,讲究力量;冯氏兄弟都是读书人,多穿长袍,为避免长袍拖地,因此练的是高桩,强调身法。因此,巫必达的徒弟们虽都跟着师傅学艺,但所学的拳法有的阴柔、有的阳刚,拳路风格各异。
  巫必达在湖南传授拳艺时,被这块充满尚武精神的土地所吸引,从此再也没有离去,直至逝世。在湖南,巫家拳广为流传,学徒不计其数。至今,在湘潭、株州、长沙、岳阳等地仍有众多练习者。
  
  黄兴用巫家拳以一敌数
  秋瑾掌握了11套拳术
  
  在巫家拳众多的练习者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和“鉴湖女侠”秋瑾。黄兴自幼好武,曾师从巫家拳第四代门人李永球练习巫家拳。李永球是巫家拳第三代门人中最为著名的孙道人之徒,也是一位著名拳师,拜师的人络绎不绝。但巫家拳拳师严守“狂妄、轻浮、忘恩负义之徒不教”的戒律,拜师的虽多,成功的却少。李永球见到黄兴,发现他气宇轩昂,不同凡响,立马收为徒弟。
  黄兴拜师后勤学苦练,几年后就很快领悟到巫家拳的精髓,其功力非凡。有史料记载,黄兴闹革命时,一次在河边几个有功夫的湘军想要抓他,却根本近不了身,刚一搭手,就被黄兴发劲打倒,其中一个功夫最好的还被黄兴抓住脚丢进了河里。
  另一位革命家秋瑾和巫家拳很有缘分。秋瑾出生在福建,后来来到湖南,并在湘潭成家。有意思的是,巫家拳的创始人巫必达也是福建人,开始在湖南教拳后就一直留在了这里。1812年,巫必达病逝,葬于湘潭东郊。差不多100年后,秋瑾也迁葬于湘潭东郊的昭山。
  据《秋瑾年谱》记载,秋瑾于1894年随父亲来到湖南,第二年嫁给湘潭人王廷钧。此后,秋瑾住在湘潭由义巷义源当铺里,每天总是挤出时间打拳、舞剑,并学会了湘潭流行的巫家拳。秋瑾认为巫家拳刚柔相济,极有特色。经过勤学苦练,秋瑾掌握了巫家拳的11套拳术和棍、单刀等器械的套路。练习巫家拳对秋瑾有直接的影响。拳谱里的“以勇为先,不避生死”几乎直接指导了她以后参加革命的种种行动。
  除了两位著名的革命家,巫家拳的著名拳师还有戴建国、孙道人、冯一纸、黄忠义等人。
  
  拳法精妙,常常用腿法偷袭
  擅长近战、喜欢后发制人
  
  巫家拳拳法紧凑,刚劲不外露,环环相扣,无明显停顿;套路多为直线往返,无跌扑、翻滚和跳跃动作。在技击上。巫家拳讲究近攻、短打、连击,强调乘空而进,见隙必攻,交手时要求精力高度集中,动作轻快、稳定。
  巫家拳的套路有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其拳势刚劲敏捷,干净利落,气势风韵别具一格。同其他南拳的特点一样,巫家拳也是以拳法见长。其主要拳法套路有:贯阳拳、炮拳、双飞掌、直擦掌、塌合掌、烈马连珠手、擂角肘等,合称“六肘、八拳、十二掌”。
  在巫家拳里有种说法叫做:“手打三分、脚追七分”,可见该拳法对腿法的重视。巫家拳的腿法多为暗发,势如奇兵突袭,使人防不胜防。所以巫家拳又以“手法奇妙、腿法精怪”著称。
  劲力方面,巫家拳讲究采取刚柔相济之力,阴阳交错之劲,刚柔阴阳融会贯通。巫家拳的身法以梅花步为基础,非常讲究重心平衡,看似摇摆盘扭,似是而非,实则根固势稳。如“丢臀放掌,盘肘出掌”等招式,静如山岳巍然,动如流星赶月。在实战中,巫家拳讲究“出入有门、进退有法、避实就虚、乘隙而入”,多采用避实就虚、借力打力的技法。此外,巫家拳特别擅长后发制人,两人交手后,巫家拳练习者往往会装作不太会,麻痹对方,如果对方突然来一招狠的,往往正中“圈套”——巫家拳练习者会发挥拳法擅长近战的特点,顺势一躲,再闪电般出拳,击倒对手。
  三叉六肘是巫家拳最主要的拳法,也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拳法。相传这是当年巫必达传授给冯家的两套拳法之一。与后辈传人所创编的其他巫家拳法相比,三叉六肘是正宗的嫡传拳路。
  三叉六肘的特点是高桩短手、身手紧凑,身法讲究侧转,并以步带身、以身带手,颇有南派拳法的风格。据资料记载,冯家将三叉六肘授之后人时,一势一法一字都不许改动。不过由于冯家的传承单薄,目前原汁原味的三叉六肘已经很少能看到了。现在流行的三叉六肘是经后人修改演变而来,更加讲究身法飘逸,轻拳形而重拳意。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的主要课堂教学课型之一,也是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围绕对话教学发展的现状进行阐述,为完善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英语对话教学;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谢琦璠(1983.05-),福建仙游人,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基
在印度洋上的圣诞岛,每年都有千百万只红蟹为繁殖后代,成群结队离开热带雨林中的家园,踏上危机四伏的旅途,朝海边大规模迁徙,形成一大自然奇观。  红蟹非常注重“隐私”,它们的交配多在洞穴中完成,鲜有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科学家曾拍到珍贵的红蟹交配的镜头:它们会进行长达25分钟的“拥抱”。  面对红蟹大迁徙,岛上的高尔夫球场立下了一项特殊而有趣的规定:如果红蟹将球碰走,你也只能跟着球走,在球停下来的地方
【摘要】思维品质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中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有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等,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供机会,创设情景,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葛玉燕(1990-),女,甘肃张掖人,白银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落实党的
自古诗与酒、酒与诗便已缔结连理。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就已有诗酒相伴的记录,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喜欢借酒助兴,彰显英雄本色,坦露真实情感。  古往今来,泸州老窖的浓浓酒香蕴含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思想与激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泸州诗酒文化传奇。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曾手捧酒樽,感受凝聚着蜀人精魂的滴滴浓香,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纷纷以酒入诗、入文、入赋、入词、入联,至今,我们依旧能从
【摘要】初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初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衔接教学更是推动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提升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要想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词汇衔接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信心不断增强,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初高中英语课本主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学生所需接受的教育内容,充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主要将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十分必要,本文展示了我校初一年级开展的持续默读活动实践,用数据说明开展持续默读前后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并总结了开展持续默读活动的收获与反思,希望可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持续默读;实践  【作者简介】朱文佳(1989.01-),女,北京人,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中学英语教师,硕士。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英语阅
雷州半岛有着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长约130公里的半岛伸入南海,全境属于热带地区;雷州半岛地属边陲,向北群山阻隔,向南茫茫大海,因此雷州半岛开发较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半岛大部分地区独自发展。这些地理因素,使雷州半岛孕育出了特点鲜明、独领风骚的雷州文化。  由于地处热带,空气湿润,天气复杂多变,雷州半岛雷电频发,一年中有200多天打雷。这一天气特征便在雷州半岛上形成了绝无仅有的“雷神崇拜”。其次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影响力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开始设立英文版网站对外宣传当地文化与产业。本篇论文旨在通过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根据三维转换(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昆明信息港网站的外宣翻译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网站翻译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翻译學;网站外宣翻译;三维转换;昆明信息港  【作者简介】陈俊宏(1996-),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
都兰猎场累计接待外籍猎人668人次,捕猎野生动物近千只。  即使发现了目标,猎人也不能随意开枪,导猎员会尽量指定年龄大的雄性动物作为猎物——“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幼”是国际惯例。  当地的一位牧民被雇作向导,在都兰猎场里奔波劳累了几天,狩猎结束时他得到了1万美元的酬劳,从当地的收入水平看,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角。  许多人开始关注这一神秘陌生的体育运动——它的发生地、经营者、参与者以及种种细节。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变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手段都有了转型与发展。对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来说,互联网给翻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而且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解析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顾菲(1979-),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