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基于以上要求和平时的数学教学实践,深感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尤为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会学生。
1.有效增加数学情境设置的课程内容
数学教材每节内容往往先简单数学问题呈现,得出数学定义和概念,由推理、计算得出数学公式和法则,师生感到数学很枯燥,故对新的数学知识的引入要巧设数学情境,满足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1 巧设简单的问题情景,学习数学新知识。如《变量和函数》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公园原来每张门票10元,小明一家三口买门票花了多少元?(2)公园现在每张门票50元,小明一家三口买门票共花了多少元?(3)公园门票每张x元,小明一家三口买门票共花y元,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吗?(4)在门票涨价过程中,有几个量?哪些量是变化的量?哪些量是不变的量?(5)哪个量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一组问题,学生体会到了变量,其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为学习函数这一概念作了铺垫,效果较好。
1.2 巧设“做中学”数学情境,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如:《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张长方形纸,怎样通过折叠或裁剪的方法将它变成等腰三角形?在做的过程中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3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只是来源于生活。如《圆(1)》的教学设计,设置《西游记》片段,引出圆的内容,进一步举出生活中给我们圆的形象:太阳、时钟、茶杯、金牌、车轮等,再提出问题:观察车轮的形状,你发现了什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数学课堂中成功的情景是一种资源,也是数学课程的一个内容,成功的情景应具备简单、形象、亲切、生动、大众化、震撼等特点。
2.有效增加数学过程学习的课程内容
2.1 设置过程学习步骤,关注点和面发展。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活动,包括计算、推理、猜想、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为了每位学生都能学会,要设置有层次的步骤,让每位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同时要因材施教照顾优生这个点,注重变式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优生吃饱,注重分层作业,全面发展同时关注优生的提高。
2.2 设置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场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应会说出来,会举例说明,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学生“讲”的场景,“讲”的正确要鼓励,“讲”的不确切要同伴互助,经过“讲数学”过程,学生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大胆尝试和创新精神逐步养成,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实践发现,教师“满堂灌”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步降低,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讲的多”课堂学生自信心越来越足,创新意识更强,课堂效率高。
3.有效增加反思质疑的数学课程内容
3.1 增加分析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课程内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如在学习解决应用题,我们构建方程(组)、不等式(组)和函数等模型,如何构建,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故应增加审题的课程内容,教会学生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借助表格、图形或函数图象进行认真分析,再设适当的未知数,建立数学模型,在审题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阅读数学问题的水平,同时应增加提出数学问题课程内容,善于提出数学问题,才真正理解和掌握。如已知一个长方形长比宽大2,让学生添一个条件,求出长和宽。这是一个开放性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许多条件,可以添对角线长为4,也可以添面积为8等,然后可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接着可以提出问题,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学习方法如何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呢?
3.2 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思想课程内容。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出解题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是创新关键,学数学不仅会解题,而且要掌握解题方法,领悟数学思想,达到会解一类题,触类旁通,创新发展。数学方法有很多,如解方程(组)中,代入法、加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蕴含了转化、消元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数学品质和创新精神。
3.3 增加数学问题的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的课程内容。要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可以增加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如这样一个问题:“我校为教师准备一些宣传图书,若每人分4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5本,则还缺25本,则共有多少名教师参加活动?”第一种方法可以间接设有x名教师,根据图书数量列出方程4x+20=5x-25;第二种方法直接设有y本图书,根据教师数列出方程y-20/4=y+25/5,两种方法本质是发现问题两个相等关系:两种分配办法教师数相等,图书总量相等。再如问题“一批图书售价为每本9元,书店按售价九折优惠后,再让利每本0.4元,让可获利十分之一,求这批图书进价是每本多少元?”这个问题中等量关系是利润=销售额-成本,;利润=成本×利润率。可以变式训练为“进价为每本7元,售价为每本9元,书店打几折后再让利0.4元,仍可获利十分之一呢?”通过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本质,进而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编制试题、创新能力给予培养。
4.有效地增加数学自主预习的课程内容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的数学课堂可以设置自主预习的课程内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这一节,可以设置预习内容:(1)等腰三角形边的关系,内角关系如何?(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3)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高、底边上中线有何关系呢?你会证明你发现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一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者引发了学生数学思想,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教材仅仅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还有教材以外的数学活动、多媒体资源、学生自身学习资源等等;用教材教就是要不断地开发数学课程内容,开发的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学生实际,要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利于思考与探索;作为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努力地科学地开发数学课程内容。
1.有效增加数学情境设置的课程内容
数学教材每节内容往往先简单数学问题呈现,得出数学定义和概念,由推理、计算得出数学公式和法则,师生感到数学很枯燥,故对新的数学知识的引入要巧设数学情境,满足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1 巧设简单的问题情景,学习数学新知识。如《变量和函数》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公园原来每张门票10元,小明一家三口买门票花了多少元?(2)公园现在每张门票50元,小明一家三口买门票共花了多少元?(3)公园门票每张x元,小明一家三口买门票共花y元,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吗?(4)在门票涨价过程中,有几个量?哪些量是变化的量?哪些量是不变的量?(5)哪个量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一组问题,学生体会到了变量,其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为学习函数这一概念作了铺垫,效果较好。
1.2 巧设“做中学”数学情境,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如:《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张长方形纸,怎样通过折叠或裁剪的方法将它变成等腰三角形?在做的过程中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3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只是来源于生活。如《圆(1)》的教学设计,设置《西游记》片段,引出圆的内容,进一步举出生活中给我们圆的形象:太阳、时钟、茶杯、金牌、车轮等,再提出问题:观察车轮的形状,你发现了什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数学课堂中成功的情景是一种资源,也是数学课程的一个内容,成功的情景应具备简单、形象、亲切、生动、大众化、震撼等特点。
2.有效增加数学过程学习的课程内容
2.1 设置过程学习步骤,关注点和面发展。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活动,包括计算、推理、猜想、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为了每位学生都能学会,要设置有层次的步骤,让每位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同时要因材施教照顾优生这个点,注重变式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优生吃饱,注重分层作业,全面发展同时关注优生的提高。
2.2 设置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场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应会说出来,会举例说明,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学生“讲”的场景,“讲”的正确要鼓励,“讲”的不确切要同伴互助,经过“讲数学”过程,学生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大胆尝试和创新精神逐步养成,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实践发现,教师“满堂灌”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步降低,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讲的多”课堂学生自信心越来越足,创新意识更强,课堂效率高。
3.有效增加反思质疑的数学课程内容
3.1 增加分析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课程内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如在学习解决应用题,我们构建方程(组)、不等式(组)和函数等模型,如何构建,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故应增加审题的课程内容,教会学生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借助表格、图形或函数图象进行认真分析,再设适当的未知数,建立数学模型,在审题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阅读数学问题的水平,同时应增加提出数学问题课程内容,善于提出数学问题,才真正理解和掌握。如已知一个长方形长比宽大2,让学生添一个条件,求出长和宽。这是一个开放性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许多条件,可以添对角线长为4,也可以添面积为8等,然后可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接着可以提出问题,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学习方法如何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呢?
3.2 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思想课程内容。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出解题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是创新关键,学数学不仅会解题,而且要掌握解题方法,领悟数学思想,达到会解一类题,触类旁通,创新发展。数学方法有很多,如解方程(组)中,代入法、加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蕴含了转化、消元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数学品质和创新精神。
3.3 增加数学问题的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的课程内容。要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可以增加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如这样一个问题:“我校为教师准备一些宣传图书,若每人分4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5本,则还缺25本,则共有多少名教师参加活动?”第一种方法可以间接设有x名教师,根据图书数量列出方程4x+20=5x-25;第二种方法直接设有y本图书,根据教师数列出方程y-20/4=y+25/5,两种方法本质是发现问题两个相等关系:两种分配办法教师数相等,图书总量相等。再如问题“一批图书售价为每本9元,书店按售价九折优惠后,再让利每本0.4元,让可获利十分之一,求这批图书进价是每本多少元?”这个问题中等量关系是利润=销售额-成本,;利润=成本×利润率。可以变式训练为“进价为每本7元,售价为每本9元,书店打几折后再让利0.4元,仍可获利十分之一呢?”通过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本质,进而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编制试题、创新能力给予培养。
4.有效地增加数学自主预习的课程内容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的数学课堂可以设置自主预习的课程内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这一节,可以设置预习内容:(1)等腰三角形边的关系,内角关系如何?(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3)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高、底边上中线有何关系呢?你会证明你发现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一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者引发了学生数学思想,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教材仅仅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还有教材以外的数学活动、多媒体资源、学生自身学习资源等等;用教材教就是要不断地开发数学课程内容,开发的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学生实际,要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利于思考与探索;作为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努力地科学地开发数学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