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暑假补习班,生意兴隆

来源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学生暑假除了旅游,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想呆得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各种暑假补习班了。关于暑假补习班,不仅仅只在现代流行,在民国时,暑假补习班也很风靡呢。
  1928年,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南京国民政府起草教育法,第一次将暑假写进了法律,他将小学暑假定为四十五天,将中学暑假定為五十天,将大学暑假定为六十天——学生年龄越小,暑假时间越短。估计蔡元培先生担心小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暑假放得长了,会把上学期学的东西忘光。
  为了在暑假里保持或者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会给孩子报补习班,所以民国时期的暑期补习班就跟现在一样生意兴隆。1922年9月1日,《上海民国日报》刊载评论文章《商品化的暑期学校》,这篇文章提到南京的一个补习班,竟然能在那年暑假收到1200名学生,每名学生收三块大洋的补习费,另加三块大洋的住宿费、伙食费、门锁费、证书费。
  1946年6月,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学生还没有放假回家,校方就以“为使各宿舍免于被军队占用”为由,提前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办起了暑假补习班。这说明办补习班的需求一直存在,也备受欢迎。
其他文献
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啊。上节课我们讲了宽容大度。那么这节课我们聊一聊怎样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句话想必各位经常听到。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在自己的府衙写的一副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
期刊
我的目光久久不能从它身上逃脱开,感觉不是我发现了它,而是它抓住了我,紧紧地,不肯撒手。  那是一只小巧的,戴着粉色蝴蝶结,穿着碎花小皮鞋的小兔子玩偶,当光线暗下来的时候,它的身上就会自动散发出浅绿色的光,晶莹剔透,令人目眩。  小兔子挂在墨墨的书包上,我情不自禁地跟在墨墨的身后,只想多看那兔子一眼。我还装着不经意的样子绕到墨墨前面,说:“哟,你的兔子还不错,哪里买的?”  “这个呀,可遇不可求,绝
期刊
现在大家都时兴用名片了,兔子也有了名片。  在口袋里装着名片,兔子心里想:“这下再不怕那些欺负人的家伙了。”  正想着,迎面遇见了狐狸。  狐狸拦住兔子,说:“想过去吗?得对我笑三笑,要笑得讨我喜欢,明白吗?”  兔子不慌也不忙,他“刷”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狐狸先生,请多关照吧。”  狐狸一看,名片上写着:  狼的朋友  兔子  狐狸顿时吃了一惊,心理嘀咕着:“没想到兔子成了狼的朋友了
期刊
老师说要带我们去上一堂不一样的课程,小新和同学们都好奇极了。原来老师要教我们怎么做豆腐啊!看到豆腐慢慢地在自己的手中成型,小新心中升起浓浓的自豪感。看,平常喜欢开小差的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参与其中呢!  大家一定很好奇,美味鲜嫩的豆腐是怎样从硬邦邦的小豆子变来的吧?  1.将泡好的豆子放入石磨中,一边加水一边磨成豆浆,然后滤掉豆渣。嘻嘻,如果家里沒石磨用豆浆机也可以哟。  2.把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
期刊
鲁小班为学子们点完赞,当然也没忘向茶小妹和茶老聊起学子们的这些趣事。三人聊得兴起,鲁小班突然想到古代的孩子是否有暑假呢?难道他们真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日日苦读?  有人说,暑假源于私塾。古代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在私塾里读书的小朋友怕热,老师也怕热,为了避免在课堂上中暑,就得给大家放假。由于这种假期是私塾放的,所以叫“塾假”,后来以讹传讹,就演变成了“暑假”。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可惜不符合史实
期刊
平湖的东湖景区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今天天气晴好,风和日丽,爸爸陪我沿着东湖绕行一周。  在吕公桥西桥堍,我们沿着新辟的桥头台阶下去,这段台阶的两边有不少石雕的小狮子,可爱极了。桥下便是鹉湖春色景点。湖边,柳树垂下了千条万条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柳枝上已经染满了黄褐色的嫩芽。我用手弯过一根柳枝,轻轻掰开一个嫩芽,一看,里边已经泛青了。原来,每个嫩芽里面都包含着一个春的消息呀!看着这些嫩
期刊
暑假,正向我们迎面而来,一举手,一投足间,仿佛就触摸到了没有功课压力的轻松和放飞心情的自由!不过,小不点可没大家幸福,还能享受暑假的快乐,这会儿啊,俺正埋头在一大堆作文稿件里,辛苦挑选佳作,为大家奉送精彩呢。  去年年夜飯,我家的压轴大菜是一只巨大无比的螃蟹,大到家里没有合适的盘子可以装下它。这是一只“帝王蟹”,来自遥远的智利。在我大快朵颐的时候,姥爷说:“孩子,你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居然能在自家的
期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12岁时,校长问他为什么读书时,他的回答。他这句话说得可真好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不过,我认为要再加上两个字——“再次”。也就是说,要“为中华之再次崛起而读书!”为什么呢?因为前几年,习主席提出了“要为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崛起,有兴起和突起之意。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所以说,不是崛起,而是再次崛起、复兴。  难道不是吗?在
期刊
习惯了与空调、电风扇为伴的现代人也许很难想象,在没有电也没有电器的古代,人们如何度过热浪滚滚的夏天?其实,古人度夏不但充分体现了智慧,还十分低碳环保有情趣。历史告诉我们,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即使没有电,他们却能想到其他方法消暑避夏,而且有些方法流传至今依然在用哦。  曾侯乙冰鉴  冰箱是现代人家离不开的电器,除了保持蔬菜水果的新鲜,还可以冻冰棍!这应该是炎炎夏日最好的福利了吧。  不过,曾侯乙早在
期刊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禁得住诱惑,成就自己的一世清名。其中的代表就是青天大人包拯。  包拯是宋朝人,母亲是一位大夫,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包公小时候经常跑去听书,最恨贪官污吏,从小立下壮志,要考取一个功名,为百姓申冤做主。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做了一个县官。他做官坚持清廉公正的原则,不贪赃枉法,不收受贿赂……  有一个国舅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无恶不作,赌博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