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育德模式下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b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育德是知性育德大行其道之后向传统育德模式的回归,它的核心理念是理论结合实践。生活育德模式与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在于生活本身就是实践、育德在践履,两者的逻辑联系决定了社会实践体系应反映生活育德模式的整体性、人本性、创造性等特性。生活育德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应从实施途径和评价机制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生活育德模式 社会实践 实施途径 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石群(1970- ),女,安徽宁国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浙江杭州31123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49-02
  
  有人说过,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一个失误,就在于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脱离,使知性育德大行其道,“知性德育进行的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道德研究技能’的训练;知性德育或者将道德教育从教育的多维构成中剔除出来,使现代教育缩减为纯知性的构成”。①知性育德造成了主体德性培育与生活实践的割裂,育德目标过高而失去信效度,育德过程的空泛苍白,育德评价体系的教条化。最终结果是大学德育投入与产出形成强大落差,受教育者成为“双面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有两种,即心智方面的和道德方面的,心智方面的美德大体归功于教育,而道德方面的美德乃是习惯的结果”。知性育德的片面性使有识之士意识到德育要回归生活世界,这是21世纪人类道德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活育德并不否认科学知识在道德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科学世界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使道德知识通过主体的内化,产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并在生活中实践。
  
  一、何谓“生活育德模式”
  
  “生活育德”的理念,古往今来,有为数不少的哲人及教育家提出过。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②何谓“生活育德模式”?
  “生活育德模式”主要指德育要以生活为载体,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需要,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其本质是“做人”。③
  这里探讨的生活有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之别,衣俊卿先生在《文化哲学》一书中表述为:“日常生活往往是一个凭借重复性实践和重复性思维而运行,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等经验主义文化因素为基本图式,以生存本能、血缘关系、天然情感等自然主义文化因素为立根基础的自在的和未分化的领域……非日常生活活动领域通常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层面:一是以科学、艺术、哲学等为表现形态的自觉的精神生产,二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经济、政治、公共事务等为内涵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④由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日常生活具有传统性、自在性和异质性的特征,它是促进人的生命发展的最基本活动。但过分偏重道德教育的日常生活,使人不思进取,难以超越生存状态,并丧失主体性。非日常生活具有创造性、同质性、自为性,它是确证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活动。但过分偏重道德教育的非日常生活,使人的道德目标过于理想化。因此,生活育德中的生活是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的统一,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的非日常的、非重复的生活,只有经验完整的生活,我们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
  
  二、生活育德模式与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
  
  作为德育理念的生活育德模式,与社会实践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
  (一)两者的内在联系
  1.生活本身就是实践。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⑤在此,马克思辩证地揭示了生活的实践特质。实践是社会生活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构成现实生活的基础,唯有如此才有人的生活。实践活动的深化与拓展促进人的生活世界不断丰富,历史不断向前演进。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决定了生活的内容及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其嬗变都能从实践中得到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以社会实践改造世界,创造价值。
  2.育德在践履。“德”的原始含义是指“人的直视前方行走之类的具体行为”。“德”的引申义为一个人“践行人生的道路或道德”时在内心有所“得”的东西。《古文尚书·商书·说命中》里“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表达了知行统一观,同时指出了行比知难。美德在践履。亚里士多德曾说,追求德性,实现主体的道德,只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应用或以某种方法,使我们变得善良;我们必须先进行有关的现实活动,才能获得德性。他强调了道德行为在品德修养中的作用,育德就是要从培养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让人在自觉自愿的生活实践中感受、体验、辨别和生成道德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这也是符合主体道德发生发展规律的“知—行—知”的过程。
  (二)生活育德模式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
  据学者们的研究,生活育德的特性可归结为整体性、人本性、创造性等。当我们以生活育德理念为指导构建社会实践体系时,应反映这些特性。
  1.生活育德模式下的社会实践体系是整体性的。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生活育德塑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我们身处开放的信息化社会,需要用真实完整的生活重构社会实践体系。社会实践要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入社区,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通过生活世界中的各种活动,辨别是非,生成德性。
  2.生活育德模式下的社会实践体系是人本性的。“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⑥ 知性育德和道德教育的功利化,把人变成了待装的“美德袋”,脱离了人的自然本性,甚至使人性异化。以人为本就是在德育实践中,以学生个体的生活作为实践的基础,尊重学生的选择,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德性培育过程成为主体德性自主生成和完善的过程。
  3.生活育德模式下的社会实践体系是创造性的。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⑦让教育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获得创新的源泉,学生才能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激发灵感,获得创新的成就感。
  
  三、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
  
  “知性育德”模式,回归“生活育德”。首先要确立“生活育德”的理念,还要“体”“用”并重,在社会实践中回归生活世界。生活本身就是实践,一切社会生活都能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操练地”。育德在践履,道德只能是人在参与社会实践、有所作为的过程中获得的。目前,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较多,轰轰烈烈地开始,悄无声息地结束,改变现状要求我们构建社会实践体系时应注意其整体性、人本性和创造性。根据各高校多年来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社会实践的实施途径要从“三个结合”着手去做。为了提高效果,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社会实践的实施途径
  1.社会实践基地与实习基地相结合。构筑实习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两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共同承担育德责任。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化的基本保证。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坚持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明确学校和实践基地的权利与义务,共同建设好社会实践基地,保障社会实践基地正常、规范地运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有系统性、层次性,低年级学生主要开展参观访问、勤工助学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博物馆等;根据需要,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中年级学生主要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行各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主要开展实习就业、课余挂职锻炼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长,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高校的实习基地有的建在省内,也有分布在全国的,有些高校为了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已将学生送出国门实习。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资源,将它纳入社会实践体系管理,改革以往实习实训基地只注重技能训练的传统观念,并重点加强职业道德的养成。在实习过程中,感受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社会实践基地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建设,要有制度保障。其一,联手各实习基地的培训学校,采用“托管制”,由培训学校的教师担任实习生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及实习工作。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上海一家培训学校已有十余年的合作关系,在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生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其二,实行辅导员的“跟班制”,辅导员现已成为高校的一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他们大多具有专业背景,在实习过程中能给予学生很大帮助。同时,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可以采用不定期的轮岗制,让辅导员参与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特别是抓住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实习末期三个阶段,了解学生的环境适应、职业道德养成、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馈。其三,班主任和思想政治教师的“巡视制”。班主任和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密切接触学生的人应利用节假日看望学生,挖掘学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服务社会与个体社会化相结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个性化实现的最主要途径。大学生拥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社会阅历少、适应环境和工作的能力不强等。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汲取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法律制度、价值观念等,内化为人格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个体内化的知识,通过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外化”,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完成个体的社会化。我们要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找到自己与社会的结合点,在奉献中充实自己,在为人民服务中完成个体的社会化。
  3.就业预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制度的双向选择,让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高校解决就业矛盾,应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比重,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创造机会。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一个人能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持续发展能力离不开社会实践,其构成单元自然也就成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所谓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使其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又被称为关键能力,它包括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参与能力与承受能力、反省能力等,⑧ 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二)社会实践体系的评价机制
  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调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自评是个体通过对自己的德行做自我反省来做出评价。自评可包括自我评价报告、自我检核表、自我反省记录等。他评的主体由教师、同学、实践单位管理人员等构成,通过客观评价突出学生的优势,挖掘潜能,改正缺点,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完善社会实践的评价方法,如情境评价法、建立社会实践档案、评比先进等。教师可运用情境评价法,通过社会实践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学生品德修养的全貌,还可以通过设置诱导情境测定学生某一特定的品质,并将它们有机结合,从而全面、系统地考察一个学生。情境评价法要求教师做有心人,随时搜集资料或学生表现的凭据,注重真实性,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面貌。学校还可建立社会实践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组成部分,记录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结果、调查报告及组织部门的评价。既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方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个体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能正常运作、有序发展。
  
  [注释]
   ①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
   ②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650.
   ③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与文明,2006(1):45.
   ④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63.
   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⑥田建国.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03-25.
   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6.
   ⑧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10.
其他文献
<正> 吉林省实验中学的校园网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五年。1996年初,我们就提出了构建校园网络的规划,在与全国各地二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兄弟学校进行认真探讨和深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念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教师要牢固树立服务于受教育者的理念,不断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解决前进
【摘要】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器之一,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技法多样,因此很多人认为琵琶“入门难”。而琵琶的启蒙对象一般都为学龄时期的儿童,对于这个年龄段儿童学习琵琶,如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多样的教学手段,建立一套适合孩子们的启蒙教学体系,将是本文需要阐述的内容。本文将从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琵琶启蒙教学内容的选择、琵琶启蒙教学方法及手段、琵琶启蒙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等几个方面
基于输送带特性的研究以及带式输送机建模的基础上,首先对带式输送机进行概述,研究不同启动时间启动曲线下单电机和多电机启动情况的带式输送机的启动特性,并提出了改善多电
引入“双证”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将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的有效形式,也是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引入“双证”教学模式有赖于三个方面:将相关行业的职业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营造“实践中学习”的氛围。根据实物制作“教学软模型”和建立“学习型”实验课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缓
为了提高选煤厂入选能力,尤其在井下原煤煤质恶化时导致无法正常入洗,东滩煤矿选煤厂通过在主选系统入料前增加交叉筛去除高灰细泥对煤泥水的影响,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通
分析了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及构成,从焊台温度控制和焊头温度控制两方面介绍了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和设计。分析认为:串焊机设备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温区分段加热控制方式,避免了由
针对官地矿现用刮板输送机SGD280/11的卡链、断链现象进行加速度分析,利用已知模型参数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模,ADAMS软件分析比较刮板输送机在正常工作、卡链以及断链条件下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校园的根基是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合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