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它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在这些环节中,都必须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等。
一、概念分析
分析概念,就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如作文题“好奇心”,“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因为新奇而感兴趣的心理倾向。
明确概念的外延则可采用分类的方法。如“竞争”这一概念,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很多种竞争,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国际竞争”“国内竞争”等;按领域可分为“文化竞争”“军事竞争”等;按性质可分为“良性竞争”“恶性竞争”等。不同的“竞争”分类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写作角度。如《有竞争才有发展》,竞争可分为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发展,而恶性竞争却会阻碍发展。
概念分析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一是解释法,比如:“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二是打比方,比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养分的花迟早会枯萎。”三是举例,比如:“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孩童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谦让,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美。”四是定范围,比如:“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
概念分析,从根本上说就是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体化,认知事物、明确事物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和理解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议论文的写作具有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辩证性。
二、比较分析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可以分为两类:本质、现象均有相同(严格说来是相似)之处的比较,我们称之为类比分析;本质、现象均不相同的比较,可称之为对比分析。
类比分析,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现象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又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出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地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
类比分析可以是纵比,即把同一事物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是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分析,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对比分析也有纵比和横比两种。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
横比是指同一时间不同事物间的对比。如《赞公仆精神》一文,用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仅留下8元6角人民币和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的正面事例与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的反面事例作对比。这样一对比,清廉与贪婪,泾渭分明,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用哪一种比较法,所列的两类事物必须有可比性,亦即必须有某些属性相同或相反。
三、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可用原因来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来推导原因。这种分析方法,可使材料与观点统一起来。 如果冻的《教授做不出小学“奥赛”题很正常》一文:“都说术业有专攻,小学‘奥赛’题,成年人不会做,甚至中科大教授做不出来,这也很正常。因为,奥赛培训有一定的套路,奥赛级别的选手选拔,本就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而是为那一部分有着独特兴趣的孩子准备的。喜欢奥赛的孩子,题目越难,他越喜欢。而且,奥赛比拼的不仅是智商,更是勤奋。”此文段运用由结果推导原因的因果分析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论述逐步深化。
在运用因果分析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鲜为人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二是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由一个原因引发,一个原因不可能只导致一个结果的出现,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三是互为因果。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某现象在此因果联系中是结果,而在彼因果联系中则是原因,而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则互为因果。
只要我们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写出论证严谨、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来。
一、概念分析
分析概念,就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如作文题“好奇心”,“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因为新奇而感兴趣的心理倾向。
明确概念的外延则可采用分类的方法。如“竞争”这一概念,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很多种竞争,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国际竞争”“国内竞争”等;按领域可分为“文化竞争”“军事竞争”等;按性质可分为“良性竞争”“恶性竞争”等。不同的“竞争”分类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写作角度。如《有竞争才有发展》,竞争可分为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发展,而恶性竞争却会阻碍发展。
概念分析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一是解释法,比如:“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二是打比方,比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养分的花迟早会枯萎。”三是举例,比如:“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孩童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谦让,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美。”四是定范围,比如:“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
概念分析,从根本上说就是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体化,认知事物、明确事物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和理解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议论文的写作具有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辩证性。
二、比较分析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可以分为两类:本质、现象均有相同(严格说来是相似)之处的比较,我们称之为类比分析;本质、现象均不相同的比较,可称之为对比分析。
类比分析,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现象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又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出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地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
类比分析可以是纵比,即把同一事物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是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分析,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对比分析也有纵比和横比两种。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
横比是指同一时间不同事物间的对比。如《赞公仆精神》一文,用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仅留下8元6角人民币和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的正面事例与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的反面事例作对比。这样一对比,清廉与贪婪,泾渭分明,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用哪一种比较法,所列的两类事物必须有可比性,亦即必须有某些属性相同或相反。
三、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可用原因来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来推导原因。这种分析方法,可使材料与观点统一起来。 如果冻的《教授做不出小学“奥赛”题很正常》一文:“都说术业有专攻,小学‘奥赛’题,成年人不会做,甚至中科大教授做不出来,这也很正常。因为,奥赛培训有一定的套路,奥赛级别的选手选拔,本就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而是为那一部分有着独特兴趣的孩子准备的。喜欢奥赛的孩子,题目越难,他越喜欢。而且,奥赛比拼的不仅是智商,更是勤奋。”此文段运用由结果推导原因的因果分析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论述逐步深化。
在运用因果分析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鲜为人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二是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由一个原因引发,一个原因不可能只导致一个结果的出现,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三是互为因果。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某现象在此因果联系中是结果,而在彼因果联系中则是原因,而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则互为因果。
只要我们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写出论证严谨、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