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恰当分析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它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在这些环节中,都必须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等。
  一、概念分析
  分析概念,就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如作文题“好奇心”,“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因为新奇而感兴趣的心理倾向。
  明确概念的外延则可采用分类的方法。如“竞争”这一概念,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很多种竞争,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国际竞争”“国内竞争”等;按领域可分为“文化竞争”“军事竞争”等;按性质可分为“良性竞争”“恶性竞争”等。不同的“竞争”分类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写作角度。如《有竞争才有发展》,竞争可分为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发展,而恶性竞争却会阻碍发展。
  概念分析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一是解释法,比如:“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二是打比方,比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养分的花迟早会枯萎。”三是举例,比如:“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孩童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谦让,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美。”四是定范围,比如:“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
  概念分析,从根本上说就是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体化,认知事物、明确事物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和理解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议论文的写作具有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辩证性。
  二、比较分析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可以分为两类:本质、现象均有相同(严格说来是相似)之处的比较,我们称之为类比分析;本质、现象均不相同的比较,可称之为对比分析。
  类比分析,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现象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又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出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地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
  类比分析可以是纵比,即把同一事物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是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分析,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对比分析也有纵比和横比两种。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
  横比是指同一时间不同事物间的对比。如《赞公仆精神》一文,用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仅留下8元6角人民币和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的正面事例与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的反面事例作对比。这样一对比,清廉与贪婪,泾渭分明,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用哪一种比较法,所列的两类事物必须有可比性,亦即必须有某些属性相同或相反。
  三、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可用原因来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来推导原因。这种分析方法,可使材料与观点统一起来。 如果冻的《教授做不出小学“奥赛”题很正常》一文:“都说术业有专攻,小学‘奥赛’题,成年人不会做,甚至中科大教授做不出来,这也很正常。因为,奥赛培训有一定的套路,奥赛级别的选手选拔,本就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而是为那一部分有着独特兴趣的孩子准备的。喜欢奥赛的孩子,题目越难,他越喜欢。而且,奥赛比拼的不仅是智商,更是勤奋。”此文段运用由结果推导原因的因果分析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论述逐步深化。
  在运用因果分析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鲜为人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二是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由一个原因引发,一个原因不可能只导致一个结果的出现,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三是互为因果。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某现象在此因果联系中是结果,而在彼因果联系中则是原因,而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则互为因果。
  只要我们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写出论证严谨、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来。
其他文献
一花一世界,世界就是这么简单低调;一土一如来,如来亦是如此低调。生活,也应贵在简单。  一局棋,一壶酒,一张琴,一老翁,万卷书,这便是欧阳太守的生活。欧阳修为官清廉,与民同乐,醉倒于亭。生活亦是如此简单,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这便是游玩之乐。“六一”就是欧阳修的全部生活,如此高风亮节,难怪世人景仰,简单生活,活出一个更加洒脱的人生。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的一亩田园便是他的生
期刊
比兴是我国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有的“兴”兼有开篇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  比兴手法的使用,不仅便于诗人抒情达意,而且为作品本身增添了一种含蓄隽永的美,既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也丰富了意蕴,使其具有悠长的韵味,让人回味,让人深思。在议论文写作中,恰
期刊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子荣向前行匪礼。  座山雕 (突然地)天王盖地虎!  杨子荣 宝塔镇河妖!  众金刚 么哈?么哈?  杨子荣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座山雕 脸红什么?  杨子荣 精神焕发!  座山雕 怎么又黄啦?  [众匪持刀枪逼近杨子荣。  杨子荣 (镇静地)哈哈哈哈!防冷涂的蜡!  [座山雕用枪击灭一盏油灯。杨子荣向匪参谋长要过手枪,敏捷地一枪击
期刊
成分残缺主要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介词的残缺、关联词的残缺等。其中主语残缺和宾语残缺是考查的重点,谓语残缺是考查的难点。成分赘余主要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定语赘余、状语赘余和补语赘余等。  【解题技巧】  一、审清题干  客观题要看清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一项。  修改病句有的要求从整段文字中找出病句并修改。如:  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温暖,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陪伴孤寂的灵魂,照亮缥缈的理想。放眼如今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心智的人,那么多为权力地位而泯灭了人性的人。人与人的交往,充斥着心机猜忌。什么是信任,什么是爱心,什么是责任,都被丢进了大海。生活呢?匆忙赶路的我们在生命的跑道上奋力奔跑挣扎,一路阳光,一路花香,我们没空去欣赏。到头来,在抓住了魂牵梦绕的梦后,才发现自
期刊
迎接“断舍离”,让心灵做一次深呼吸。“断舍离”原为日本一位家庭主妇提出的整理房间的秘诀,但在我看来,这一理论在生活中皆可适用。  断绝物质的欲望,静听心灵的呼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追求越来越豪华的住所,越来越高档的轿车,越来越多功能的手机。他们在这种追求中获得刹那的快感,在这种奢华中享受瞬间的满足,企图用这种物质的不断获取来填补内心深不见底的空虚;希图用物质的奢华来伪装心灵的强大与身份的高
期刊
五姥爷个子不高,常年戴一顶黑色呢帽,冬天穿一件暗蓝色大衣。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却让人感觉自有道理在其间。说来,他已是古稀之年了。  五姥爷曾是大夫。  那时,方圆十几里只有他这一间诊所,人们有什么跌打损伤、伤寒发热都来找他,诊所门前常有许多人排队。他也不着急,一个个看,有时直看到太阳落山。  五姥爷并不推崇西药。他常对我们这群晚辈说:“病啊,是要靠养的。西药贵,吃下去,眼看着这病就好了。过两天又不得
期刊
【主题阐释】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句话特别阳光,特别豪迈,“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当我们烦躁、焦虑不安时,应该想到这句话,用这句话平复自己内心的波澜。同时,也暗暗地问自己:在世界的虚妄面前,你足够坦诚么?在激烈的竞争中,你足够优秀么?你的心有多大?你的努力够么?  【名人名言】  1.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开幕时,吴太太在收拾晒干的东西,有的只是折好,有的先需熨平。杨长雄坐在窗外的一个蒲团上看书,晒太阳。  吴太太 (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穷人,穷人,这个年  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  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  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  有听说过。穷人,穷人,是的,做娘姨的是穷  人,做主人的个个是发财的吗?这
期刊
时间的车轮,悄无声息地碾过记忆深处的路;往事,悄然无声地蛰居于文字中。转眼,已经三年过去了。但我只要想起那件事情,心中便涟漪不断。那件事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时,我正在读初一。因为一场小小的车祸,我右脚大脚趾骨折,不能走路。但是,我又不能不上学,所以,父亲只好每天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接送我。那辆车的车架早已锈迹斑斑,车座也凹凸不平。每次父亲来接送我的时候,周围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