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天全县体育馆设计方案的分析研究,并对项目总体布局,主体建筑设计进行了着重介绍和深入剖析,重点关注了体育建筑的标识性和其与复杂场地的关系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体育馆 场地关系 标识性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概况
天全县体育馆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向阳大道转盘路口,苏维埃广场对面。项目占地面积26297.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67.71平方米。本项目为雅安4·20地震天全县灾害重建重点工程。项目分由体育馆及附属用房两部分组成,体育馆主体建筑面积10037.36平方米,为超过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另设有1层地下室。馆内拥有一个多功能比赛场地及两个地下篮球训练场,观众席共2739座。体育馆按照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乙级场馆标准设计。
2. 总体布局
2.1 形象要求
体育馆基地位于县城门户区,并在几条道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开阔,因此对基地之上的建筑有着较高的景观形象及标志性要求。基地四周道路将基地围合成不规则的多边形,各边均不相互垂直或平行,在此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不同视角下体育馆均能有良好的形象。同时项目基地相对体育馆及其附属场地所需面积较为紧张,如何充分利用场地成为关键,对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提出个更好的要求。
2.2 契合地形
该项目基地地形不规则,且没有明确的轴线,为了避免建筑体量占用基地内过多的空间,从而在边角部分形成碎片化的区域,故主体建筑采用了圆形平面,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契合场地,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最优化。同时在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将更多的区域用作观众集散,停车,全面健身场地以及避难场所等功能。
圆形建筑平面不但符合体育馆对大跨空间的要求,同时与弧形用地边界有着较好的契合关系,且照顾到不同方位的观看视角,满足了体育馆场地关系和标识性方面的要求。
2.3 高差处理
在基地西南侧局部存在一定的高差。西南侧的滨江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体育馆主体位置形成了约4米的高差。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解决高差的处理方式也是处理建筑与场地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在最终确定的方案中,我们在延滨江路设置了半覆土的一层辅助用房。辅助用房建筑高度约为4米,延道路一侧与道路标高平接,靠场地内一侧的建筑屋顶与场地地坪处于同一标高,同时,屋顶可作为体育场的停车区域使用。这样既利用辅助用房消解了高差,又平整了场地,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
3. 建筑设计
3.1 建筑造型
本项目基地位于县城门户区,并在几条道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开阔,因此对基地之上的建筑有着较高的景观形象及标志性要求。同时项目基地面积仅26297.80平方米,根据以往设计经验,该基地相对体育馆及其附属场地所需面积较为紧张,如何充分利用场地成为关键。
体育馆的建筑尺度较大,往往需要较为开阔的场地作为背景才得以形成舒展建筑形体。由于该项目用地较为紧张,室外场地空间相对较小,如果设计不当,庞大的体育馆建筑体量会对外部空间产生极大的压力,进而进一步压迫有限的室外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找到空间图底关系的最佳契合点:将体育馆中的功能用房形成覆土基座,成为联系起大地与建筑的脉络,上部建筑采用圆形平面,整体造型上形成倒圆锥台型,退让出周边开放的活动空间。由于圆形平面对于图底关系良好的契合特性,使得建筑主体与场地相得益彰。这样,基座抬高了建筑主体,同时也将人视线向上引导,使得主体建筑更加稳重、充满力量感。
在建筑细部处理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天全县地域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建筑设计当中。“天全”为地名始于元代。据《天全州志》载:境内有天全山,且自来多雨,在古大小漏天之间,而飞仙关人口处,旧名“漏阁”,古称“漏天”,俗称“天漏”,易漏为全,故名天全。体育馆借用女娲五彩石补天的传说,利用彩釉玻璃表现出此特点,与当地的历史及文化紧密的结合了起来,同时进一步突出了体育馆主体的标志性。
3.2 平面功能
体育馆建筑等级为乙级体育建筑( 可举办地方性和单项全国比赛) 。规模分级属于大型体育馆。总建筑面积12950.35 ㎡。比赛场地为28mX15m的篮球场,同时可兼做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比赛功能。看台共设2739个观众席,其中33个主席台观众席,8个残疾人席位。
体育馆为超过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设有一层地下室,并在比赛场长边设置了双层看台。5.700标高及10.400标高主要为观众活动及贵宾包厢区域,主要为运动员功能区、赛事管理区、场地运营区。±0.000标高的运动场地布置设有标准篮球场一个,符合全国正式篮球比赛要求,并可改为正式比赛用排球场地。
±0.000标高平面将运动员功能区、赛事管理区、场地运营区等辅助用房集中布置于看台下部,主要功能为体育比赛用房,包括运动员用房、裁判员用房、组委会用房、新闻媒体用房、颁奖大厅及贵宾休息用房等。设供贵宾、赛事、媒体进入的独立的入口,贵宾经VIP 门厅可经专属通道进入包厢观看比赛。裁判、组委会办公人员及媒体各运动员通过专门入口进入各自区域。负一层设置有两块篮球训练场地,相关训练场配套设施以及设备用房。
在场馆的比赛场地设计中,满足了不同比赛及多种功能的使用需求。由于本项目对建筑面积的严格需求,股比赛场地没有采用常见的48mX32m的手球场,而是改用了较小的28mX15m的篮球场的边界作为看台视线的焦点。在实际运营中,比赛场地可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正式比赛的要求。同时,比赛场地还满足会展、演艺等多种功能的需求。在看台设计中,看台在一侧长边位置留有舞台位置,赛时可在此处安置活动看台。在体育馆用作演唱会等功能时可在此处设置舞台。满足体育馆多种经营的需求。
3.3 剖面设计
本项目在设计中将看台分为了四个区域,其中比赛场地长边看台为双层看台,短边为单层看台。入口位于10.400标高处的上层看台共有1336席,入口位于5.700标高处的下层看台共1403 席。标准看台排距850 mm,坐席为靠背硬椅,坐席中心距离500 mm。下层看台正中,设置33 个席位的主席台,坐席数量满足《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在看台视线设计方面,视点选在篮球比赛场边线为视点,视点定在内场地坪标高,采用逐排升起法,c = 0.12 m。同时,为方便施工,在保证视线前提下对逐排升起高差进行了微调。
4. 結构设计
本项目体育馆屋面跨度超过70米,如何选用屋面结构体系,是本项目结构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项目最终选用索穹顶的结构形式,经过结构设计优化,可将含钢量控制在30kg/㎡以内。较之体育馆等大跨建筑常用的网架结构体系,可降低含钢量45%左右。
5. 赛后利用
考虑到天全县的地域经济文化等特点,体育场馆在当地作为比赛场地使用的时间并不在多数。因此,在体育馆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场馆的赛后利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建筑及设施的利用率,扩大社会及经济效益。在本项目中,室外场地中,部分可用作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同时,体育馆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赛后利用。首先,馆内比赛及训练场地,在赛后可作为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将赛场改作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其次,体育馆内可作为会展场地,举办集会,布置展位,进行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最后,设计中在一侧长边看台中间预留有舞台区域,可以改作演出舞台,举办演唱会等活动。这样体育馆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赛后利用,减少体育馆日常管理运营费用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9.
[2]杨洲,杨海.后奥运时期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初探[J].建筑创作,2008( 2) : 68-69.
[3]孟志广.现代体育场馆形象创作评论与探析[J].山西建筑,2011,37( 7) : 14-15.
[4]陈曦.谈徐州奥体中心球类馆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2,38( 3) : 28-29.
关键词:体育馆 场地关系 标识性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概况
天全县体育馆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向阳大道转盘路口,苏维埃广场对面。项目占地面积26297.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67.71平方米。本项目为雅安4·20地震天全县灾害重建重点工程。项目分由体育馆及附属用房两部分组成,体育馆主体建筑面积10037.36平方米,为超过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另设有1层地下室。馆内拥有一个多功能比赛场地及两个地下篮球训练场,观众席共2739座。体育馆按照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乙级场馆标准设计。
2. 总体布局
2.1 形象要求
体育馆基地位于县城门户区,并在几条道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开阔,因此对基地之上的建筑有着较高的景观形象及标志性要求。基地四周道路将基地围合成不规则的多边形,各边均不相互垂直或平行,在此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不同视角下体育馆均能有良好的形象。同时项目基地相对体育馆及其附属场地所需面积较为紧张,如何充分利用场地成为关键,对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提出个更好的要求。
2.2 契合地形
该项目基地地形不规则,且没有明确的轴线,为了避免建筑体量占用基地内过多的空间,从而在边角部分形成碎片化的区域,故主体建筑采用了圆形平面,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契合场地,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最优化。同时在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将更多的区域用作观众集散,停车,全面健身场地以及避难场所等功能。
圆形建筑平面不但符合体育馆对大跨空间的要求,同时与弧形用地边界有着较好的契合关系,且照顾到不同方位的观看视角,满足了体育馆场地关系和标识性方面的要求。
2.3 高差处理
在基地西南侧局部存在一定的高差。西南侧的滨江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体育馆主体位置形成了约4米的高差。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解决高差的处理方式也是处理建筑与场地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在最终确定的方案中,我们在延滨江路设置了半覆土的一层辅助用房。辅助用房建筑高度约为4米,延道路一侧与道路标高平接,靠场地内一侧的建筑屋顶与场地地坪处于同一标高,同时,屋顶可作为体育场的停车区域使用。这样既利用辅助用房消解了高差,又平整了场地,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
3. 建筑设计
3.1 建筑造型
本项目基地位于县城门户区,并在几条道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开阔,因此对基地之上的建筑有着较高的景观形象及标志性要求。同时项目基地面积仅26297.80平方米,根据以往设计经验,该基地相对体育馆及其附属场地所需面积较为紧张,如何充分利用场地成为关键。
体育馆的建筑尺度较大,往往需要较为开阔的场地作为背景才得以形成舒展建筑形体。由于该项目用地较为紧张,室外场地空间相对较小,如果设计不当,庞大的体育馆建筑体量会对外部空间产生极大的压力,进而进一步压迫有限的室外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找到空间图底关系的最佳契合点:将体育馆中的功能用房形成覆土基座,成为联系起大地与建筑的脉络,上部建筑采用圆形平面,整体造型上形成倒圆锥台型,退让出周边开放的活动空间。由于圆形平面对于图底关系良好的契合特性,使得建筑主体与场地相得益彰。这样,基座抬高了建筑主体,同时也将人视线向上引导,使得主体建筑更加稳重、充满力量感。
在建筑细部处理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天全县地域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建筑设计当中。“天全”为地名始于元代。据《天全州志》载:境内有天全山,且自来多雨,在古大小漏天之间,而飞仙关人口处,旧名“漏阁”,古称“漏天”,俗称“天漏”,易漏为全,故名天全。体育馆借用女娲五彩石补天的传说,利用彩釉玻璃表现出此特点,与当地的历史及文化紧密的结合了起来,同时进一步突出了体育馆主体的标志性。
3.2 平面功能
体育馆建筑等级为乙级体育建筑( 可举办地方性和单项全国比赛) 。规模分级属于大型体育馆。总建筑面积12950.35 ㎡。比赛场地为28mX15m的篮球场,同时可兼做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比赛功能。看台共设2739个观众席,其中33个主席台观众席,8个残疾人席位。
体育馆为超过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设有一层地下室,并在比赛场长边设置了双层看台。5.700标高及10.400标高主要为观众活动及贵宾包厢区域,主要为运动员功能区、赛事管理区、场地运营区。±0.000标高的运动场地布置设有标准篮球场一个,符合全国正式篮球比赛要求,并可改为正式比赛用排球场地。
±0.000标高平面将运动员功能区、赛事管理区、场地运营区等辅助用房集中布置于看台下部,主要功能为体育比赛用房,包括运动员用房、裁判员用房、组委会用房、新闻媒体用房、颁奖大厅及贵宾休息用房等。设供贵宾、赛事、媒体进入的独立的入口,贵宾经VIP 门厅可经专属通道进入包厢观看比赛。裁判、组委会办公人员及媒体各运动员通过专门入口进入各自区域。负一层设置有两块篮球训练场地,相关训练场配套设施以及设备用房。
在场馆的比赛场地设计中,满足了不同比赛及多种功能的使用需求。由于本项目对建筑面积的严格需求,股比赛场地没有采用常见的48mX32m的手球场,而是改用了较小的28mX15m的篮球场的边界作为看台视线的焦点。在实际运营中,比赛场地可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正式比赛的要求。同时,比赛场地还满足会展、演艺等多种功能的需求。在看台设计中,看台在一侧长边位置留有舞台位置,赛时可在此处安置活动看台。在体育馆用作演唱会等功能时可在此处设置舞台。满足体育馆多种经营的需求。
3.3 剖面设计
本项目在设计中将看台分为了四个区域,其中比赛场地长边看台为双层看台,短边为单层看台。入口位于10.400标高处的上层看台共有1336席,入口位于5.700标高处的下层看台共1403 席。标准看台排距850 mm,坐席为靠背硬椅,坐席中心距离500 mm。下层看台正中,设置33 个席位的主席台,坐席数量满足《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在看台视线设计方面,视点选在篮球比赛场边线为视点,视点定在内场地坪标高,采用逐排升起法,c = 0.12 m。同时,为方便施工,在保证视线前提下对逐排升起高差进行了微调。
4. 結构设计
本项目体育馆屋面跨度超过70米,如何选用屋面结构体系,是本项目结构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项目最终选用索穹顶的结构形式,经过结构设计优化,可将含钢量控制在30kg/㎡以内。较之体育馆等大跨建筑常用的网架结构体系,可降低含钢量45%左右。
5. 赛后利用
考虑到天全县的地域经济文化等特点,体育场馆在当地作为比赛场地使用的时间并不在多数。因此,在体育馆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场馆的赛后利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建筑及设施的利用率,扩大社会及经济效益。在本项目中,室外场地中,部分可用作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同时,体育馆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赛后利用。首先,馆内比赛及训练场地,在赛后可作为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将赛场改作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其次,体育馆内可作为会展场地,举办集会,布置展位,进行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最后,设计中在一侧长边看台中间预留有舞台区域,可以改作演出舞台,举办演唱会等活动。这样体育馆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赛后利用,减少体育馆日常管理运营费用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9.
[2]杨洲,杨海.后奥运时期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初探[J].建筑创作,2008( 2) : 68-69.
[3]孟志广.现代体育场馆形象创作评论与探析[J].山西建筑,2011,37( 7) : 14-15.
[4]陈曦.谈徐州奥体中心球类馆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2,38( 3) :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