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制作课件,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呈现效果,引导审美鉴赏与创造;拓展知识,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四种途径,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去开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性情,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
在我国信息化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也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随之“互聯网+”教育计划的启动,是对传统教学弊端的补充与完善,更是对传统教学体系的重塑与改造。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这是一门丰富学生人文思想、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特别是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科,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的创新,精心设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与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蕴含着很多的知识要素,包括人文、历史、地域文化及思维品质、鉴赏审美等等,这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高中生来说,高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而语文在高考中具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其终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1]。首先,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去开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能对更加全面的认知这个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由于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的学习已经形成基本的认识,并且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2]。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加深层次的领悟文章的内容,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进一步实现智慧化的语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荷塘月色》一课之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把握文本的情感脉络,学习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因此,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出一副荷塘月色的美景,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体验,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中,以便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此时教师还可以为配上轻音乐,去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同时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比喻、通感等语言技巧的奇妙,以及作者动词与叠词的精心选用,进一步把握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便学生在今后写作中的运用,来增强文章的情感与感染力。
(三)制作课件,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也就说只有强化学生的思维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世界,才能在思维的基础上构建、应用语言[3]。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学习,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把握文章内容, 为学生深度思考文章的写作目的、蕴含的情感等方面创造条件,从而有效的强化学生的精神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比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有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视频片段制作成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课文以导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梳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圈点勾画稳重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如“现在开幕了”“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等等,并且教师针对学生的文章结构梳理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章脉络为学生清晰的呈现出来。从而通过教师将本文的全部内容整理为课件,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理解,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的。
(四)呈现效果,引导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发现美与创造美的学科。由于高中生的思想不同,对每件事情的思考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在审美的角度上更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学生的审美可以达成共识,对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义理解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想要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就可以借助课本的教材,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呈现视觉、听觉的享受,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从而确保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明显的提升,真正发挥出“互联网+”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比如《琵琶行并序》一课中,本节课需要学生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以及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文中作者描写琵琶的声音,包括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对应的声音,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琵琶的声音,促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以此来感受到琵琶乐曲的情调,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以便学生更加深层次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知识,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古诗词的背诵、经典文学著作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去激发学生继承与传统文化的意识[6]。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的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相关的文章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优秀文化的含义,以便学生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同时达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目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深化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以此来达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目的。通过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为学生精心的设计教学与培养的方案,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理解语文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浅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000(008):116,119.
[2]翟凤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0,No.643(01):75-76.
[3]高勇.探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17):89-89.
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
在我国信息化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也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随之“互聯网+”教育计划的启动,是对传统教学弊端的补充与完善,更是对传统教学体系的重塑与改造。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这是一门丰富学生人文思想、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特别是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科,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的创新,精心设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与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蕴含着很多的知识要素,包括人文、历史、地域文化及思维品质、鉴赏审美等等,这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高中生来说,高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而语文在高考中具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其终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1]。首先,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去开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能对更加全面的认知这个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由于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的学习已经形成基本的认识,并且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2]。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加深层次的领悟文章的内容,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进一步实现智慧化的语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荷塘月色》一课之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把握文本的情感脉络,学习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因此,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出一副荷塘月色的美景,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体验,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中,以便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此时教师还可以为配上轻音乐,去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同时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比喻、通感等语言技巧的奇妙,以及作者动词与叠词的精心选用,进一步把握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便学生在今后写作中的运用,来增强文章的情感与感染力。
(三)制作课件,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也就说只有强化学生的思维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世界,才能在思维的基础上构建、应用语言[3]。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学习,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把握文章内容, 为学生深度思考文章的写作目的、蕴含的情感等方面创造条件,从而有效的强化学生的精神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比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有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视频片段制作成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课文以导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梳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圈点勾画稳重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如“现在开幕了”“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等等,并且教师针对学生的文章结构梳理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章脉络为学生清晰的呈现出来。从而通过教师将本文的全部内容整理为课件,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理解,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的。
(四)呈现效果,引导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发现美与创造美的学科。由于高中生的思想不同,对每件事情的思考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在审美的角度上更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学生的审美可以达成共识,对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义理解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想要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就可以借助课本的教材,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呈现视觉、听觉的享受,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从而确保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明显的提升,真正发挥出“互联网+”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比如《琵琶行并序》一课中,本节课需要学生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以及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文中作者描写琵琶的声音,包括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对应的声音,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琵琶的声音,促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以此来感受到琵琶乐曲的情调,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以便学生更加深层次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知识,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古诗词的背诵、经典文学著作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去激发学生继承与传统文化的意识[6]。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的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相关的文章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优秀文化的含义,以便学生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同时达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目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深化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以此来达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目的。通过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为学生精心的设计教学与培养的方案,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理解语文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浅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000(008):116,119.
[2]翟凤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0,No.643(01):75-76.
[3]高勇.探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17):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