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具有同样的意义。它是一项有目的的“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又使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求知欲。要使实验教学更加突出,必须做到:
  
  一、突出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仪器、模型、挂图等操作,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钻研物理的意志,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通过认真操作,有效观察,使学生对客观的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所以说,演示实验必须突出准确性。教师要上好演示实验课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演示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应纳入课堂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特点来设计,并紧密结合教学。教师要通过仪器的介绍和讲解,给学生提供认识和了解各仪器性能的机会,为正确使用打下基础。在演示过程中使学生看清楚,尽可能使要展现的现象具有明显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例如:讲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可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为了巩固和深化概念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变换一些条件做一些实用性的实验,如可把小孔堵上,则会形成“影”;在影的区域观察不到光源,进而得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这样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让学生能够从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及变化过程,认识现象变化的本质,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和探索所必须的观察情境,它把一些复杂、抽象的微观的“东西”由实验过程集中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解决了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乏味难懂和难学的困惑。
  其次,加强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这就要求演示实验不仅要完成实验本身所达到的目的,还要注意其示范性,切不可图方便而产生随意性,教师演示时要熟练、灵巧操作。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以实验技能良好的教育。实验中还要有恰当的指导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启发学生思维,把已有的理性知识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联系,透过实验现象看清其本质所在。例如:在“磁体的磁极”实验中,让学生们注意观察铁屑的分布,进而对概念掌握理解,然后可以根据磁极的分布情况,做区分磁体和铁棒的实验,这样不仅巩固课本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重视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方面有突出作用。上好学生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计划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用整节课时间,在实验室中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实验。其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探索新知,而是运用已学知识比较规范地验证理论和培养实验技能。教师应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实验,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必须履行“预习——实验——报告”的实验全过程
  预习过程很重要,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以防止学生在没有理解实验目的、要求的情况下,应付完成实验的现象。教师要在实验前安排学生写出预习实验报告,实验时进行检查。实验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让它们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认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步骤,做好操作和记录。
  实验过程是把实验方案付诸实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和调整仪器,按操作程序操作,观察测量,读1取必要的数据,排除一般性故障等。这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及细心观察的习惯。
  完成实验报告,这时要对实验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总结规律。这是从感性上升到理论的重要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作风。要及时更正实验中的错误,必要时对实验进行重做。
  
  三、开展课外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和小制作,小实验可以提高兴趣、联系实际,扩展知识和培养研究能力等主要目的。可以自己确定实验,不必都在实验室做,可在家中完成或现场观察。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也获得了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实验训练。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与特定环境,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年、月、日”的教学,这种课型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比较大,因此,教学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脱离,应多举例子,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联系生活进行学习。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下面是笔者的教学浅见。    一、用谜语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最长又最短,
期刊
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下(B)版第九章第九节第三课时介绍了棱锥的概念与性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棱柱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又一常见几何体。学习该节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演示,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棱锥模型引入课题,联系上一课时所学棱柱的概念类比得到棱锥的概念,充分利用数学中猜想,引导学生根据正棱
期刊
在中学数学中有许多几何问题,若不拘于陈法,敢于从变换思维的角度,把代数中的定理、面积的计算运用到几何问题中,既避免了繁杂的计算,也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会使解题更容易、更简捷,让你觉得妙趣横生,笔者在多年教研工作中列举两例予以说明。  一、运用代数法解几何问题  例如:圆O内切于Rt△ABC的三边AB、BC、CA于D、E、F,AB为叙边。求证:ADDB=S△ABC  分析:该题是一个纯几何问题,若用平
期刊
摘要:从欣赏的意义及其与和谐的相互作用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探讨了师生之间如何通过相互欣赏达到关系和谐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相互欣赏  [作者简介] 赵玉娟(1974-):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高职教育教学,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融洽、真诚和关怀的心理氛围,指教师与
期刊
其实这个调皮失学的少年就是07年下期初二177班的学生蒋友友。那时,这个班是全校最乱的班,没人敢当,也没人能当好。期初,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暂时承担了副校长兼该班班主任的职责。一期来,我加强班级的内部管理,使全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地改善,尽量做到了“一个学生不能丢,一个学生不能少”的原则。蒋友友就是那时全班最乱最调皮的学生之一,一句话就是:我读不读书,不要你管。课堂上
期刊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新课改下的个性阅读教学,就要我们教师注重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在阅读教学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重读,以“读”为主线    让学生理解语言的表达内
期刊
授课班级:巴彦县第三中学八年(7)班     一、导    (放MTV刘和刚的《父亲》)  师:一曲歌罢,感慨良深。同学们这是一首父亲的赞歌,它唱出了儿子的心声,诉说了父爱的伟大。父亲他佝偻的饿“背”支撑的是生活的重荷,他多皱的脸,记载的是生活的沧桑,他长茧的手,托起的是稚嫩的希望,谁能忘记父亲的爱抚,谁又能抛开父爱的目光。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和朱自清先生一起回忆他和父亲的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期刊
一些高考题的标准解法与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甚至连看答案都很费劲,教师用这种解法给学生讲解也很不顺畅,作为教师,当然不能照搬,在解题中,要不断改变解题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讨问题的解法,寻求最佳方法,将问题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的或常见的问题,是处理某些打不开思路或不以计算的问题的常用思维方式。  转化过程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简单化原则,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问题1(0
期刊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蕴涵着无数次知识的升华,而每一次升华都只是为下一次作铺垫。所以为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实地走出每一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将来,让他们在小学阶段获得应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以后的成长铺实道路。比如小学阶段“简易方程”的学习是以后在初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方程基本知识的掌握,
期刊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人民在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或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惯例、规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在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都普遍存在着民俗事象,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许多人类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知识,都总汇到各民族的民俗之中。正因如此,民俗学又被人们称之为“历史之学”、“文化之学”和“百科之学”,有人甚至称民俗为“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