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兹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埃兹蛋白(Ezrin)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穿刺活检确诊的60例骨巨细胞瘤设为观察组,同期8例良性病变中的反应性新生骨、12例骨样骨瘤及11例骨母细胞瘤的瘤组织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PCR方法检测Ezrin蛋白及基因水平。6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接受瘤段切除加假体置换术,术前均接受2个疗程的化疗,观察化疗前后瘤组织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以及Ezrin蛋白和基因的变化。

结果

骨巨细胞瘤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中,表达阳性率为76.7%,远高于良性病变中反应性新生骨的19.7%、骨样骨瘤的21.2%以及骨母细胞瘤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24),良性病变中的反应性新生骨组、骨样骨瘤及骨母细胞瘤之间的Ezrin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6.18,P=0.087)。化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线粒体固缩及液态空泡现象较治疗前减少,Ezrin蛋白表达减少,基因水平降低[(23.99±1.49)∶(20.11±1.11), t=5.03, P=0.018)]。

结论

Ezrin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较其他良性骨肿瘤高,可能成为鉴别良恶性骨肿瘤的辅助生物学指标;对Ezrin的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二者联合检测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3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MMP-9、uPA的表达,分析二者对预后的价值。结果MMP-9与u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00),MMP-9和uPA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r=-0.271,P=0.032;r=-0.333,P=0.0
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是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中其发病率超过70%。CRA可以引起很多临床症状,同时对肿瘤治疗效果具有严重的负作用,所以它是严重危害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之一。现有的CRA临床治疗措施,如输血、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和铁剂补充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和改善CRA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CRA致病因素复杂多样,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在治疗效果和使用安全上都存在局限性。
多学科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其包含了手术治疗、局部治疗、转化治疗、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措施。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常需要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全程治疗策略方能使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因此,明确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临床治疗选择十分重要。
目的探讨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细胞增殖相关核蛋白Ki-67和P53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脑胶质瘤标本和16例外伤内减压正常脑组织标本MGMT、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19.67%∶0, χ2=3.729,P=0.062)、Ki-67(39.34%∶0, χ2=5.722,P
目的探讨微小RNA-27a(miR-27a)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黑色素瘤WM239细胞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iR-27a模拟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WM239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的微小RN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细胞转染效率为80%~90%。转染miR-27a模拟物后,细胞内miR-27a表达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瘤周水肿(PTBE)程度、肿瘤病理级别、Ki-67阳性表达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2013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病历资料及标本74例,根据术前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判断肿瘤PTBE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表达情况,HE染色区别肿瘤病理级别。结果本组研究中90.54%(67/74)伴发PTBE,其中Ⅰ、Ⅱ、Ⅲ、Ⅳ级别组P
Ⅳ期食管癌是指存在区域外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姑息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放疗和化疗不再是单一的治疗手段,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放化联合治疗以及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逐渐得到认可,尤其分子靶向药物开始确立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多种治疗手段的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调强放疗逐渐成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疗程一般为7~8周,随着治疗进行,患者口咽反应逐渐加重,体重下降,肿瘤组织退缩,靶区周围组织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因此调强放疗期间复位进行靶区修正是很有必要的。
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是多梳基因家族的核心成员之一,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在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及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Bmi-1的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密切相关。Bmi-1基因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血管生成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得了重要的生存改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二线和跨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阿柏西普联合含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延长了生存期。对抵抗所有化疗药物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瑞格非尼后仍延长了生存期。这些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并拥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