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三年袁世凯O版三角圆银币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dao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机制银币的收藏价格渐涨,继之而来的是对其版别的研究文章也多了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载陕西王钢先生关于《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版别考略》一文。据该文介绍,仅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的版别就有80种,并在文章的结尾说:“以上只列举八十枚不同版别,这仅仅是一部分。”加上王先生在《西部金融·2010年钱币研究增刊》上介绍的30种,共计多达130种。可见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版别之丰富。其中在三年币中“O”版也有11个版别,并且均为少见版,甚少见的是双“O”版。
  最近笔者在宁夏固原古玩城一钱币商店集得民国三年袁世凯像O版三角圆银币一枚(如图),直径39.2毫米,厚2.4毫米,重26.61克。其主要特点是:该币正面“华”字草头呈“点提划”,也叫“点提华”。背面繁体“圆”字中的“员”之头部“口”字形呈“△”状,嘉禾底部结内有一“O”型小圆圈,嘉禾右边一禾芒向上勾挑,即所谓“点提华、三角圆、O版、右勾芒”。从锈色和规整程度看,此币灰褐色银锈包浆温润自然,地章干净,齿轮规整,间隔有规律,品相较好,不足的是背模向左移动约15度。
  关于“O版三角圆”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铸造厂及铸造目的,最新出版的陕西省钱币学会钱币研究丛书之二,袁水清先生编著的《中国货币史之最》第179页“流通最广的银元”一文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1年-1956年4月,进藏部队在西藏共发放低息和无息农、牧、手工业贷款138万多银元,在此期间,因带去的银元不敷使用,中央人民政府又委托沈阳造币厂专门为西藏仿造了一种成色十足的民国三年版袁像银元,见有三角圆、O版、O版三角圆三种版别”。在此书未出版前,笔者所见各刊均未说明,上网查询见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国经济网李斌撰文说:“这是一枚‘O版三角圆’袁大头银元,上面虽然写着‘中华民国三年’,但并不是国民党政府铸造的,而是1951年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铸造,铸造局为沈阳造币厂。因为当时刚建国,我国云南、西藏等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货币流通方面只认可信誉高的‘袁大头’银元,为了稳定边疆地区政治与经济,特别发行了该版银元,以‘O’版和‘三角圆’为暗记。后来该版银币逐渐被中国人民银行收兑,民间所剩不多,是收藏的珍贵品种。”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即“说钱网”有杨觉的文章认为:“以上说法未被权威部门证实,我尚存疑。因为解放后,人民政府禁止金银币流通,故在全国城乡都曾大量收兑了银圆,我相信国库中绝不会缺少袁大头,调拨出来就是了,有必要重新铸造吗?所以‘O版三角圆’袁大头为新中国所铸造这一说不可信。”二是“钱币收藏网”载文认为:①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11月3日中共东北银行接收造币厂,11月8日东北银行沈阳支行成立。东北人民政府选调曾在关内解放区制造过银币的周鉴祥到造币厂主管制造银圆工作,造币厂成立银币科筹备制造银圆。1949年,工人从模具库中找出存放35年之久的原模,对原模和新的二原模加以修饰,特别是将原版袁世凯戎装上的肩章不明显处进行修饰后,既保持了原貌,又弥补了原版的缺陷。5月,为稳定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和满足全国解放区货币流通的需要,再版生产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标准银币的规格:直径39.05毫米,边厚2.55毫米,丝齿170个,重量26.55克,并有图片为证,模具上刻有“改正一字”和“改修肩章”字样,“圆”字为“三角圆”。②根据《沈阳造币厂志》文字资料和模具图片资料印证:再版袁世凯头像银币用的是民国旧原模和以此原模翻制的二原模铸造的,图案仅“改正一字”和“改修肩章”,银币基本“保持了原貌”。因此,沈阳应该是“三角圆”银币的老家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O版不是解放后铸造的。③耿爱德所著的《中国币图说汇考》载有O版而没有“三角圆”,该书1954年出版,耿爱德解放前在中国工作,解放后回国根据当时在中国搜集的资料所整理,可见O版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而“三角圆”在耿爱德在中国时还没有发行,因而没有收录。
  应该说《中国货币史之最》的记载是有根据的,因为该书即是陕西省钱币学会钱币研究丛书,编著者袁水清先生又是一名金融工作者、中国钱币学会会员、《收藏》杂志及《西部金融·钱币研究》责任编辑,查看原始档案有其得天独后的条件,不应怀疑。但他的记载和网上的第一种说法基本一样,只是时间跨度较长—从“1951年期间”变为“1951年-1956年4月”。即便如此,笔者还是认为有可供讨论的地方,一是从时间上分析,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就编印了专门用于收兑银元的鉴别工具书—《银元图说》,因此至少从1953年起国库中银元的库存量是不会少的,更不至于在1952年后还要求沈阳造币厂专门为西藏仿造民国三年版袁像银元。二是从袁世凯像壹圆银币(俗称袁大头壹圆银币)的铸造量看,仅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铸造量就达3.8亿枚。并且因为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准确,易于识别,很快被民众接受,流通全国各地。加之又是多个厂家铸造,有资料显示,仅壹元“袁大头”就铸造了7.5亿枚。另据《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寇尚明关于《银元收兑往事》一文介绍,“到1949年末中国民间所存之银币总数为5.51亿枚”……“建国60多年间,人民政府共收兑银元4.7亿枚”。如此大的铸造量、存世量和收兑量及其流通范围,解放初期在禁止金银币流通,又在全国城乡大量收兑银圆的前提下是绝不会缺少袁大头而重新铸造的。因此1951年铸造说也有可供怀疑的地方。第二种说法可信度较高,证据也较为充分,既有人证—东北人民政府选调曾在关内解放区制造过银币的周鉴祥到沈阳造币厂主管制造银圆工作;也有物证—模具上刻有“改正一字”和“改修肩章”字样;还有旁证—1954年出版的耿爱德所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载有O版而没有“三角圆”。特别是1948年11月沈阳已经解放,国民党政府即将在全国土崩瓦解,金圆券迅速贬值,全国金融货币市场十分混乱。据寇尚明《银元收兑往事》一文记载,“从1948年9月起,银元对金圆券为1比2,到了1949年5月就变为1比5.43万,贬值速度实属罕见。”这些都充分说明:①沈阳造币厂在沈阳解放后全国解放前为稳定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和满足全国解放区货币流通的需要,确实生产过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②使用的原模为O版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模版,③“改正一字”即改“圆”字为“三角圆”。
  结论:沈阳造币厂在沈阳解放后全国解放前为稳定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和满足全国解放区货币流通的需要再版铸造过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O版三角圆银币,建国后因人民政府禁止金银币流通,又大量收兑银圆,民间所剩不多,是银币收藏的珍贵品种。
  以上看法因限于资料不一定正确,有待于国家权威资料的证实和专家、学者及钱币爱好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2013年元旦,树群兄自河北携江栖梧梅花四方帽筒来汉,给我带来春天的信息。  树群兄走后,寒潮来袭,将此帽筒抱坐于电暖器前,赏玩抚摸,不舍得放手。许多匆匆往事奔来眼前,让人感慨……  初与江栖梧的梅花相逢,算来已近五年。  是一套四节食盒。缺一节,所余有三,有一节略有小磕。胎质厚实,其重坠手。所幸盖上有干支款,署有官厂的其中一节也还在(图1),主要的信息没有缺失。由此知道栖梧其人其梅及其御窑画师身
期刊
吴之(1900-1977年),初名士绥,字之,以字行,改名,号子。幼承家学,稍长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尝得吴昌硕、王一亭等名家指点,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为“白社”画会的创始人之一,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对中国画系的学科贡献极大。吴之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其画深受吴昌硕一派画风影响,出入于青藤、八大、石涛、李诸家,融会贯通,别出新意;又直接师法自
期刊
“混水”是景德镇青花彩绘工艺的一门特殊技法。目前,笔者所见相关混水的释义都不够准确、简明、清晰。近些年来,论述古代青花瓷的文章,时有成化时期开始有混水的观点,且人云亦云,流传颇广。混水在景德镇青花史上是一项重大的革新工艺,廓清混水的含义,探讨其演变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围绕这一问题,笔者从现代混水的工具形状、制造、操作、功效等方面观察分析,对比“混水”一词出现的前后时代青花彩绘特征,试作初步探
期刊
石鲁的后代  石鲁去世以后,他的小儿子石果讲了几句话。他说:“如今看到许多人发狂般地追名逐利,得名而丧格。爸爸不热名利,却身后千载传名……爸爸去了,他带走了多少灵感和才智的秘密,有谁知晓?我们多么可笑,活在人世间忙忙碌碌,追逐时髦,经营小聪明。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失去一位智者到底有多大的损失?”讲得真好!  也只是在石鲁去世以后,我才开始接触到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酷似他父亲年青时的外貌
期刊
(接十期)  “失败了的英雄”  一般都说国画家容易长寿,六十岁以后见成果,石鲁偏偏在将要出成果的年岁,怀着未酬的壮志陨殁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令人痛心而又遗憾的事情。  有的同志在石鲁生前曾善意地指出:“从他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作品看,缺乏传统功夫,有一些画甚至不易看出画的是什么,这些画在艺术上是失败的。我想,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和极左路线对他的摧毁,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当时的环境是既不容许他研究传统,
期刊
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样,许多是有特定寓意的。但年代久远,这些寓意未必能为今人所知。本文试解其中一种存世量较大的花卉纹样。  这种花卉纹很特别:主体是一高一矮两朵盛开的鲜花,生长在从地面出来的一根花茎上;鲜花的花形并不固定,有的像菊花,有的如牡丹,有的则像向日葵等等;花的周边装饰有栏杆、房屋等,这种花显然是生长在庭院里的。那么,这种花卉纹样在表达一种怎样的喻意呢?我认为,表达的是一种古老的诗意:“棠棣
期刊
赠《收藏界》12岁生日:收藏时光,怡情养心。  —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  收中华文化源头,藏炎黄钟灵遗韵。贺《收藏界》创刊12周年。  —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  王涛:收藏界杂志创办12年,可喜可贺,其中的酸甜苦辣您最清楚。“提升收藏文化、培育收藏市场、服务收藏民众”这三句话,既是贵刊去践行之路,也是未来方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国家新闻总署原副署长石峰 
期刊
有位古钱鉴定家鉴定有争议的古钱时,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外,总是把钱文书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新出现的“出谱钱”。因为这些钱,前人未见,臆造的可能性很大,而识破臆造钱的首要法宝就是书法。今人臆造钱币,首先要过钱币书法关,这位古钱鉴定家凭书法的漏洞识破了不少假钱。他说“古人不会写出这样蹩脚的字”,相反,他也把书法的精到娴熟作为肯定真品的重要条件。  书法在鉴定古钱中真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吗?古人、今人在
期刊
自古以来,兔子与人类相伴,成为了人类的好伙伴,也被人们尊为十二属相之一,同时也流传下来许多关于兔子的美丽神话传说,“玉兔捣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据说服用此药丸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
期刊
编者按: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