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可采取如下教学过程。
1 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1.1 引导学生自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专题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②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③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等。
1.2 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如在上述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同样是受精卵细胞,有的发育为雌性,有的发育为雄性?②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3 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如在讲完前述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减数分裂知识,来合理解释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间存在的性状差异。最后,在启发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形成科学的结论。
1.4 适当练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学生新的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生物的遗传”一节学完后,我们可向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一个地区的男女出生的比例为什么总是大约为1: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什么?
2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要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还需使教学富有情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础。生物界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例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70年代也曾预测,复制技术将使人类实现长生不死的梦想,“整个世界到处都是孪生子”。尽管克隆技术在植物中早已成功,例如:从植物芽尖端取出一个细胞,加以适当的培养,这个细胞就可以不断分裂,最后长出一株完整的植物来。把柳树的枝条插进土里就可以长成大柳树,但如果把动物的手、脚砍下来,它们绝不会长出一个新的动物体。众多的科学家仍然预言,克隆是本世纪内无法解决的科研难题。但也有人预料,随时都有可能成功。而就在1997年2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披露了一条惊世骇俗的重大科技消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复制羊”7个月前就已经诞生了。这一生物工程学上的巨大突破将帮助人类培育出优良作物和畜种,但同时也使“复制”人成为可能。那么这只克隆羊是怎样诞生的?
我们都知道,子宫只“允许”受精卵停留并在里面长大。如果精子没有与卵子结合,便会马上流走,卵子没有受精,一段时间后也会排掉,也就是说子宫只“认识”卵子这个过程是有性的生殖过程,单个体的细胞无法做到。怎么办呢?英国人想出的办法就是把卵细胞里面带有遗传物质的核抽出来,换上另一只羊的细胞核,这个“偷梁换柱”的办法使母羊蒙在鼓里,母羊子宫不会识出卵细胞核内已带着另一只羊的遗传信息,从而生出来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家的“小孩”,具体的做法是利用三只羊来完成的。
这样讲课,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克隆”以常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通俗易懂。所以,我们在讲课时可以利用自己平时在课外书刊、报纸上看到的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3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
人的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的关键和最终结果在于其个性化的形成,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合作中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以上几点入手,学生就一定能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1 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1.1 引导学生自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专题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②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③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等。
1.2 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如在上述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同样是受精卵细胞,有的发育为雌性,有的发育为雄性?②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3 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如在讲完前述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减数分裂知识,来合理解释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间存在的性状差异。最后,在启发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形成科学的结论。
1.4 适当练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学生新的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生物的遗传”一节学完后,我们可向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一个地区的男女出生的比例为什么总是大约为1: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什么?
2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要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还需使教学富有情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础。生物界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例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70年代也曾预测,复制技术将使人类实现长生不死的梦想,“整个世界到处都是孪生子”。尽管克隆技术在植物中早已成功,例如:从植物芽尖端取出一个细胞,加以适当的培养,这个细胞就可以不断分裂,最后长出一株完整的植物来。把柳树的枝条插进土里就可以长成大柳树,但如果把动物的手、脚砍下来,它们绝不会长出一个新的动物体。众多的科学家仍然预言,克隆是本世纪内无法解决的科研难题。但也有人预料,随时都有可能成功。而就在1997年2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披露了一条惊世骇俗的重大科技消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复制羊”7个月前就已经诞生了。这一生物工程学上的巨大突破将帮助人类培育出优良作物和畜种,但同时也使“复制”人成为可能。那么这只克隆羊是怎样诞生的?
我们都知道,子宫只“允许”受精卵停留并在里面长大。如果精子没有与卵子结合,便会马上流走,卵子没有受精,一段时间后也会排掉,也就是说子宫只“认识”卵子这个过程是有性的生殖过程,单个体的细胞无法做到。怎么办呢?英国人想出的办法就是把卵细胞里面带有遗传物质的核抽出来,换上另一只羊的细胞核,这个“偷梁换柱”的办法使母羊蒙在鼓里,母羊子宫不会识出卵细胞核内已带着另一只羊的遗传信息,从而生出来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家的“小孩”,具体的做法是利用三只羊来完成的。
这样讲课,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克隆”以常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通俗易懂。所以,我们在讲课时可以利用自己平时在课外书刊、报纸上看到的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3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
人的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的关键和最终结果在于其个性化的形成,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合作中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以上几点入手,学生就一定能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