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准备观察材料、提升观察效果,明确观察任务、达成观察目标,创设观察情境、促使活动深入,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记录习惯,拓展观察渠道、养成观察习惯,辩证观察事物、促进全面观察六方面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以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事物,养成有效、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在不断观察中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观察能力;培养策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40-02
  观察是就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形态,通过感观认识现象的方法,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更是任何研究性活动的起点。小学生对于他们所处的自然、社会等身边的世界充满了疑问和兴趣,有很多自己亲身去观察和探索研究的问题,观察能力的高低决定其能否准确、深入、全面地观察和认识自然和社会。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就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训练操作及验证结论为主,存在观察目的不明、观察过程缺乏关注、为了观察而观察的情况。对于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现象,因为结论已知,观察时学生参与度不高,大部分学生观察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缺乏自觉主动地分析表象背后的知识本质的能力,既不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也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体验不了由观察带来的收获的喜悦,白白丧失了许多深入探究的机会,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针对以上不足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准备观察材料,提升观察效果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观察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能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将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善于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具有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感觉,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观察是探究的重要技巧之一,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内容。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能否全身心投入,观察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准确的观察材料是否充足。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及活动的重、难点,精心准备观察材料。观察材料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思维性以及典型性。有了精心的准备,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才会兴趣盎然,才能顺利地达成观察预期,从而揭示出观察对象的规律,提升观察的效果,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观察”一课时,事先准备了充足的观察材料,包含观察用的物品:甜橙、箱子、乒乓球、铅笔、树叶、小西红柿、信封(B6、C5)和观察工具:直尺、手秤、量杯、水、格子纸、记录表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准备好的物品引导学生先通过听、摸、闻、看、尝等方式,综合运用人体多种感觉器官对物品进行多维度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够更加细致;再借助于观察工具对物体进行更全、更细地观察并加以记录。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以后还可以借助更多的精密仪器帮助他们观察更加精细,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明确观察任务,达成观察目标
  观察不是随意进行、被动的认知行为,而是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积极主动的反应过程。教师都期望学生能够在观察活动中获得成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向学生布置明确、具体的观察活动目标和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取得的收获也往往是笼统的、模糊的。小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稳定性不足,很容易给有目的的观察形成冲击。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应事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应该观察什么,不该观察什么,需要观察到什么程度,就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需要观察的对象上。而教师只有明确当前观察与正在进行的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目标得以顺利达成,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研究爆竹”一课中,学生分组对剖开的爆竹进行观察时,教师提出了如下的观察任务:(1)看一看:先观察,看看是几种颜色?(2)想一想:各种颜色分别是什么物质?(3)量一量:每种物质的占多少厘米?(4)找一找:导线连着哪里?在目的明确的观察任务驱动下,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观察。这样,在探究过程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观察情境,促使活动深入
  观察活动是学生手脑结合的活动,因此教师应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创设不同的观察情境,并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安排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参观、考察,充分调动他们身体的官能和大脑,让他们在情境中充分感知所观察的事物,从而全面地把握观察的事物。同时,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观察氛围,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尊重学生观察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
  在三年级上学期,教师实施了“家乡的荷”为主题的以简单自然现象观察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校园的银杏树”为主题的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前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走访荷园,零距离地观察荷花、荷藕,通过观察简单的自然现象,指导学生确定观察顺序,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并能够学会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后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在校园银杏大道参观,在毕业纪念树前访问老师,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进行参观访问,并进行简要的记录,从而使学生经历参观活动的过程,进而了解参观活动的基本步骤。
  四、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记录习惯
  要通过观察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需要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小学生由于智力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于表面,不能深入观察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学生在应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时,只有观有所获并且所获颇丰,才能乐于观察,进而提高观察的效率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整体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观察法、顺序观察法……教师可依照实践活动需要,引导学生使用某一种观察方法。例如,教师在三年级主题活动“神奇的泡泡”第一阶段活动中,引导学生对三种不同配方的泡泡水进行观察、思考:三种泡泡水为什么有的能吹出泡泡有的却不能,有的吹出的泡泡大而有的却比较小,这与什么有关系呢?活动中主要指导学生采用比较观察法对三种不同配方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进行比较,既指导了观察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如,在“校园探秘”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整体观察法进行观察。首先教师在城市地图上勾出学校位置,让学生观察地图,猜猜是哪里。接着教师出示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依据校园平面图,说说自己了解的校园。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观察效率和效果。   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录观察情况的良好习惯。记录的内容要详细、准确,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使用规范化的格式进行记录。学生在观察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疏于记录和不会记录,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在初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结果记录在表格中;之后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根据观察目的和要求,尝试自己制定观察记录表,在汇报交流阶段对不同小组的观察记录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制定出更符合要求的记录表。例如,教师在“植物的种子”一课中,指导学生将自己收集的种子放在一起,逐一进行仔细的观察、测量和记录,并提示学生从形状、颜色、花纹、长度、位置、重量等方面进行记录,学生填好记录表后,再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通过网络、图书、咨询等多种方式自己辨别收集到的种子。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不同植物的种子,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五、拓展观察渠道,养成观察习惯
  在课内组织观察活动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观察渠道,让观察不仅发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能面向更广阔的课外时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入“我爱周末探究”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余进行实践,拓宽实践渠道,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周末综合实践探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思考性的观察问题,观察、探究的范围包含家庭、社区、街道、大自然、社会中的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自己所处的世界,以丰富他们的观察经历,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教师在五年级学生中布置了周末实践探究选题“交通路口闯红灯现象研究”,引导学生在周末观察不文明的交通行为——闯红灯。学生可以用手机拍照记录闯红灯行为,或者通过观察记录表记录闯红灯人次进行分析,在充分观察的前提下对闯红灯现象进行研究。这个活动注重学生在观察中的感受和经历,实现了活动向课外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辩证观察事物,促进全面观察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从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现状与它的过去、将来联系起来考察。观察活动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客观性,要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负责,不能因为成见或偏见造成对客观事物的“误观察”。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对象,避免把局部当整体,从而导致观察的片面性。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于固有印象,要全面、深入观察自然和社会。例如,教师在教学“草原生态”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重点以学生认知比较固化的狼这种动物入手,搜索狼的图片,整理分析狼的资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知道狼除了给人以凶残的印象外,其实对草原的生态平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上举例:20世纪70年代末,在澳大利亚草原上,人们引进并放生了兔子,草原上没有了兔子的天敌,而它们的繁殖能力又特别强,导致兔子泛滥成灾,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而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指导下,澳大利亚政府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狼,不久几近荒芜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变得生机盎然。
  七、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观察事物,养成有效、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在不断观察中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李怀成.试谈有效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要素[J].学校管理,2016(04).
  [2]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谢泽源,李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09).
  [4]张孝芬.挖掘综合实践活动潜力让学生更灵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5]邱建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2).
  [6]温晓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挖掘家乡地域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J].当代教研论丛,2015(08).
  [7]曹炳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寻探究之本[J].陕西教育,2015(04).
其他文献
以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水热法制备N i(OH)2纳米片,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N i(OH)2纳米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样品
摘 要:体验式教学,充分展现了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展示了学生群体的探究特性,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更加深入掌握知识要义,更加深切领悟认知意义。文章就平面向量章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平面向量;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6;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72-01  课堂教学需要
摘 要:认知与实践紧密联系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在教学里被熟知,但不容易实现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通用技术课程里认知与实践相互联系的途径和注意事项,以有利于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通用技术;均衡发展;有效教学;认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88-01  处理好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是完成每一
摘 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学生良好体育价值观及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任务,对其全面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主要对体育教学改革及发展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学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5-0084-01  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体
维生素C磷酸酯镁是一种稳定的维生素C衍生物,采用基团保护法,以维生素C为原料与丙酮反应生成5,6-O-异亚丙基一维生素C(简写为IAA),再与磷酸化试剂反应,脱去保护基后与氧化镁反应生成
摘 要:文本教学是一项综合的任务,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上可以积累更多的生字生词,下可以学习句子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以《莫高窟》为例,从学生的自主、参与、发言、探索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寻找“学讲方式”下的文本教学处理策略。  关键词:莫高窟;文本教学;学讲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1-0
利用泥炭为原料制备出腐殖酸树脂,在动态条件下,研究了腐殖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Zn^2+、Ni^2+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20℃,流速为4mL/min,pH值为5.0~7.0,含Zn^2+、Ni^2+浓度分别为
摘 要: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认识地球上各种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主要探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生物教学;应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经极性单体丙烯腈AN(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的聚丙烯腈AN(或MMA)-苯乙烯(St)-二乙烯基苯(DVB)共聚树脂ASD(或MSD)。对ASD、MSD树脂做了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说明
摘 要: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只拥有某方面技能的人才,更需要能够全面适应现代企业竞争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对于在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中起重要作用的高职院校来说,面对蓬勃发展的物流产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教育、培养物流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流;创新人才;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