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救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京剧在北京崭露头角,城里的一些戏楼也红火起来,各路戏班争风斗胜。东安市场内的吉祥茶园也成了梨园名流云集之地。吉祥茶园大门左边立着木牌,上面写着新兴起的晴翠戏班的告示,名伶“柳依依”三个大字格外显眼。大门内迎面是个大砖影壁,影壁前摆着彩头砌硃,戏楼正东是戏台,台后是化妆之处。戏台朝南坐北,其他三面是戏楼,楼上有用木板隔起来的官厢。官厢后面是横摆的大条桌椅,两面全是大高凳的散座。这些日子,北京的戏迷们听说晴翠戏班子的名角柳依依在吉祥茶园唱《黛玉葬花》,都赶来争购戏票。
  这一天下午,吉祥茶园里挤满了戏迷,他们津津有味地来听这位名伶唱戏。那柳依依是北京南城人,却生得小巧玲珑,活像一只美丽的小瓷瓶,有南国少女的神韵。她那一口唱腔,嘤嘤洒洒,更是时常博得满堂喝彩。正当她唱《黛玉葬花》时,忽听官厢里“吧嚓”一声,传来茶杯重重摔地的声音,紧接着一声唿哨,几个彪形大汉蜂拥而上戏台,两个大汉举一块大红布蒙住柳依依便走。
  茶园顿时大乱。戏班里几个后生冲上前去评理,都被大汉们挡住。大伙眼睁睁看着柳依依被抢走了。茶园老板心里最清楚,那伙恶奴都是朝阳门内大街孚王府里的人。
  这孚王府又叫九爷府,是道光皇帝第九子的王府。王府里有一个叫奕昕的小王爷,年方十八,心毒手狠,平时喜欢掐花折柳。他仗着有一身喇嘛拳功夫,横行街市,欺侮百姓,无恶不作。前几日,他到吉祥茶园看戏,迷上了柳依依的姿色,于是便导演了这场悲剧。
  晚上,朗月当空,月光如水。朝阳门大街上急匆匆走来一位年轻人,这年轻人身材魁梧,满脸忧色,穿一身烟色衣服,身背一柄七星剑。他叫杨兆波,是晴翠戏班的管事,专演武生。下午柳依依被抢时,他正在广和楼洽谈演事,回来后方知此事。他与柳依依相爱多年,二人已暗订婚约。他闻听此信后如雷轰顶,晚上也没顾上吃饭便去孚王府寻找柳依依。
  杨兆波来到孚王府后院墙前,爬了上去,忽听对面房上有声响。他抬头一望,只见一道黑影一闪即逝。他凝眸四望,未见一人,于是悄步下来。
  這是一座后花园,假山后面的一间房中隐隐有哭声。杨兆波循哭音而去,来到一间亮烛的厢房,只见一个丫鬟模样的少女正在啼哭。他倚门正在张望,忽听身后有动静,于是“唰”地拔剑在手。只听一声大喝:“来者何人?”
  杨兆波回手一剑,没承想来人手中正握着一个日月乾坤圈,这日月乾坤圈是专门收缴兵器的器物。那圈正套住七星宝剑。
  来人呵呵大笑,顺手举起“判官笔”。
  杨兆波不慌不忙,用左手又从鞘内抽出一柄短刀,朝后扎去,只听“哎哟”一声,来人倒地身亡。原来杨兆波这宝剑叫鞘内藏刀七星剑,乍看只是一柄七星宝剑,但鞘内还藏有一柄短刀,其剑构思巧妙,别出心裁。
  却说那丫环看到此情此景,早已瘫作一团,在那里抖个不停。杨兆波问道:“你家王爷下午抢来的那个名伶现在哪里?”丫环道:“正在中院的沉香阁里,王爷正陪着她呢。”
  杨兆波听后急忙穿过垂花门,来到中院。只见路东一间阁房内,烛照如昼,翠幔朱帷,柳依依正趴在床头哭泣。一个面目凶狠的少年正在一旁劝说。杨兆波猜想此人一定是奕昕王爷,不禁怒火上升,正想闯进去,忽听房上瓦响,有一人在房上喊道:“后院着火了,快救火呀。”只见后院浓烟顿起,火团腾空而起。
  屋内少年正是奕昕王爷,他闻听后院失火,慌忙撇下柳依依,奔出门来。杨兆波要不是躲闪得快,险些和他撞个满怀。
  奕昕走后,杨兆波有些迟疑。这时只听房上有人喊道:“还不快去救柳姑娘。”这一句话提醒了他,他急忙走进屋来到柳依依面前,柳依依抬头一看是他,又惊又喜,与他抱头痛哭。
  这时,又听房上那人喊道:“还不快逃命。”柳依依问道:“你和谁同来救我?”杨兆波摇摇头。“我也蒙在鼓里。”二人手拉手奔出房来,正见有一木梯竖在墙角。他们不容多想,攀上木梯。
  这时,正巧有两个王府护卫路过此地,看到这般情景,一齐喊着:“贼人跑了,贼人跑了!”他们舞动镇宅刀朝杨兆波劈来,杨兆波将柳依依扶过墙头,忙用七星剑招架。奕昕等人赶到,一齐围上来。奕昕连向杨兆波射出三支亮银锥,但都被对面房上那人用飞蝗石击落,那人绕到杨兆波身边,悄声道:“你们快跑,我来对付他们。”来人是位中年壮汉,手舞一根长竿,“劈劈啪啪”,把王府的人打得落花流水。
  杨兆波追上柳依依跑了一程,只见那壮汉也气喘吁吁追了上来。杨兆波作个揖问:“请问恩公姓名?”那人擦擦汗,笑道:“我是直隶冀州赵家庄人,名叫宋迈伦。”杨兆波、柳依依一听,连忙跪地拜道:“多谢大哥救命之恩。”
  这位三十五岁的中年壮汉,正是江湖人称“神拳宋老迈”的武林高手宋迈伦。他三十岁出游,攀峨嵋山遇三皇炮锤拳大师乔鹤龄,拜于门下,后精心苦练三皇炮锤拳,钻研拳理,创立宋派三皇炮锤拳,并在家乡收徒传艺。最近,他进京欲投神机营以图报国,下午在吉祥茶园看戏,目睹了孚王府恶奴强抢柳依依一事,心怀不平,便尾随而来,在暗中帮助杨兆波救出柳依依。
  当下,宋迈伦道:“你们赶快逃离京都,另谋生路罢,孚王府是不会就此甘休的。”杨、柳二人点头称是。宋迈伦说罢,依旧扛着那根竹竿,步履矫健,渐渐消失在胡同尽头……
  选自《北京武林轶事》
其他文献
大清朝最尊贵的老臣张廷玉毕竟越来越老,侍奉了玄烨、胤禛两位精力充沛的英主之后,又开始为乾隆朝操心,他的元气正一点点耗尽。他渐渐有些易怒、急躁和把持不住,接二连三向皇帝提交他的退休申请,仿佛手续办得慢了,他就要死于非命。他的退休申请终于在弘历那里激起了一场凶险的风波。然而这风波,真好似,在杯中。  清雍正年间,一次皇帝殿试,当看到第五卷时,发现一位考生的文章字迹端楷,文笔洒脱,于是欣然将其列为一甲第
期刊
隋文帝最近很郁闷。  隋文帝一向崇尚节俭,有一次他患痢疾,需配制止泻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竟然找不到,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平时进膳,所食不过一肉。可是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杨浚竟然和自己唱反调,不光大吃大喝,奢靡浪费,还造了数间宫室,内饰奢华。  此事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隋文帝的心情,觉得做什么都索然无味,但早朝还是得上呀,他闷闷不乐地上了朝。这时,他忽然发现刑部尚书辛亶的朝服
期刊
一  2000年9月,为准备一次专题摄影展,我只身穿越巴丹吉林沙漠。9日,抵达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我置办了部分物品,并在牧民家买了一匹骆驼。骆驼很高大,想骑上去还真不容易。驼主吆喝了一声,骆驼立即前腿跪下。我战战兢兢地骑上去,坐在特殊的鞍鞯上,用手和脚进行指挥。这头骆驼名叫布鲁格,极通人性,已走了上万公里,从未出过事。  15日,布鲁格驮着我去往500里之外的额济纳旗,中间将纵穿整个巴丹吉林沙漠,然
期刊
1917年,剛从西点军校毕业的乔治·巴顿奉命组建和训练美军的第一个坦克营。  营里的坦克都是法军援助的,全是即将退役的老旧坦克──坦克内不仅没有任何通讯指挥装置,而且在行进过程中会发出巨大的噪音,以致坦克内的士兵互相说话都听不清楚。这样一来,严重阻碍了士兵之间的协调作战,同时极大降低了坦克营的战斗力,在关键时刻可能导致惨重的军事失误。巴顿苦思冥想,试图寻找破解的办法。  一天,巴顿去陆军医院探望一
期刊
“你也在上海工作?那你……见过我儿子吗?”老人问男人。  男人给老人夹了一筷子鱼香肉丝:“上海这么大,又有这么多人,平白无故两个陌生人,怎么可能说遇到就遇到啊?”  老人听了,好像也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有些荒谬,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脸上细密的皱纹挤在一起,如同一朵盛开的葵花:“说得也是,说得也是。”他连连点头,拿筷尖颤巍巍地挑起两根茭白放进嘴里,缺了牙的嘴巴蠕动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带着炫耀的语气
期刊
说起身份证,你会以为是现代才有的,其实早在我国隋朝,就开始有了身份证。不过,身份证不是全民所有,而是朝廷发给官员的一种类似身份证的“鱼符”。它是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的,其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鱼符”上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  当时,“鱼符”还分等级。凡親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鱼符”均以黄金铸制,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官员的“
期刊
怪异女客  老周名叫周海洋,其实并不老,今年只有五十八岁。人们之所以叫他老周,那是尊称,象征着他在古董圈的地位。他自己也特别自信,用他的话说,西京城倒腾古董的有谁不知道我老周啊。  确实,他玩古董那可是老江湖了。他二十出頭的年纪,就对古董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砸锅卖铁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花瓶古玩,街坊们都说这老周疯了。可他那会儿收购的那些别人都不要的“破玩意”,现在随便拎出一件都价值连城。  这些年
期刊
赵万福在抢炮庙里三叩九拜,焚香祈福之后,拿出怀表看了一下时间,谦恭地问渡边一郎:司令官阁下,您看,抢炮可以开始了吗?  渡边点了点头。  下面的群众骂了一声赵万福:哼,狗汉奸!  赵万福站起来,看了一圈人群,大声说,各位父老乡亲,一年一度的抢炮活动即将开始,有请渡边司令官致辞!  渡边致辞完毕,一声“开始”,抢炮的四支队伍(每队4人),整装待发,神情肃穆地站在抢炮庙前宽阔的草坪上。四周彩旗飘扬,猎
期刊
光绪年间,有个书生叫严少陵,因科考落第而深受刺激,从此精神失常,终日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疯疯癫癫地沿街乞食。  严少陵随身只带着一双筷子,从不带碗,有人问他这可怎么吃饭,他说:“我的碗是生菜叶,都能用来包饭,还有延年益寿的奇效。”  严少陵一直活到七十多歲,身体也算硬朗。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期刊
赶出家门  清朝光绪年间,苏州城外有个泥塑村,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泥塑。其中有个叫王全有的,捏出来的泥塑栩栩如生,人送外号“捏活人”。  王家有个独子,名叫王君,今年二十岁。这天,王君正在作坊里捏泥塑,家里的丫头佳慧端了茶水进来。这佳慧是王全有捡来的,她和王君青梅竹马,早已暗生情愫。见佳慧来了,王君放下手中的活儿,小声说:“我有好东西给你。”他把佳慧拉到墙角,那里有一样东西用布盖着。王君揭去盖布,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