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如何做好日常护理,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呢?
饮食护理
饮食不当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之一。科学合理的饮食保健,可以使冠心病病情稳定,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或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冠心病饮食应遵循“五低二高”的原则。
1.低热量。肥胖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故冠心病人应保持低热量饮食,控制在八成饱,减少晚餐摄入量。建议饭后进行轻微的活动,如散步等。
2.低脂肪。血清胆固醇水平与食物中的脂肪总量密切相关,饮食中的脂肪总量应低于总热量的30%。动物脂肪容易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植物脂肪能抑制血栓形成,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要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3.低糖。主要是限制淀粉的摄取。精米、精面中含有的糖类会导致血甘油三酯升高。因此每日糖类摄入总量不超过总热量50%。
4.低蛋白。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可超过总热量15%。冠心病患者应摄入含有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鱼类、牛奶及豆制品等。
5.低盐。盐分摄入过多可加重钠潴留,使血压升高。因此要注意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6.高纤维素及高维生素。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每日摄入量在500克以上。还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玉米、芹菜、木耳等,能增加粪便胆固醇的排出,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软化粪便,防止便秘。
运动护理
冠心病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可以适当锻炼。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心肌抗缺氧的耐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但是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心理护理
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系统,当生理机能受到损害或限制时,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适当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应针对恐惧、抑郁、焦虑、悲观、失望和过度依赖等消极心理特点,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我们要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忽视疾病进展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规范用药
患者家属要和患者一起了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应告知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把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平躺,等待救治。家人应该帮助患者了解要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避免增加或减少剂量,停止用药或加大剂量以及漏服,等,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患者外出应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药片等。
生活护理
1.睡眠护理。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在睡眠護理中要注意使患者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要进食、喝咖啡以及浓茶,尽量保持空腹。
2.便秘的预防护理。中老年人容易便秘,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排便用力时的深吸气后憋气,会引起心率异常,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注意患者便秘的护理十分重要。
3.因时护理。时间因素对人体病理状态的负面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据。冠心病患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生缺血性事件的概率较大;稳定心绞痛多在白天发作,而变异性心绞痛多在夜间发作。所以,了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季节和昼夜规律,通过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提前进行药物预防等,避免或减少疾病发作对机体的伤害。
饮食护理
饮食不当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之一。科学合理的饮食保健,可以使冠心病病情稳定,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或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冠心病饮食应遵循“五低二高”的原则。
1.低热量。肥胖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故冠心病人应保持低热量饮食,控制在八成饱,减少晚餐摄入量。建议饭后进行轻微的活动,如散步等。
2.低脂肪。血清胆固醇水平与食物中的脂肪总量密切相关,饮食中的脂肪总量应低于总热量的30%。动物脂肪容易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植物脂肪能抑制血栓形成,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要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3.低糖。主要是限制淀粉的摄取。精米、精面中含有的糖类会导致血甘油三酯升高。因此每日糖类摄入总量不超过总热量50%。
4.低蛋白。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可超过总热量15%。冠心病患者应摄入含有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鱼类、牛奶及豆制品等。
5.低盐。盐分摄入过多可加重钠潴留,使血压升高。因此要注意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6.高纤维素及高维生素。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每日摄入量在500克以上。还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玉米、芹菜、木耳等,能增加粪便胆固醇的排出,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软化粪便,防止便秘。
运动护理
冠心病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可以适当锻炼。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心肌抗缺氧的耐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但是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心理护理
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系统,当生理机能受到损害或限制时,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适当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应针对恐惧、抑郁、焦虑、悲观、失望和过度依赖等消极心理特点,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我们要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忽视疾病进展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规范用药
患者家属要和患者一起了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应告知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把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平躺,等待救治。家人应该帮助患者了解要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避免增加或减少剂量,停止用药或加大剂量以及漏服,等,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患者外出应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药片等。
生活护理
1.睡眠护理。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在睡眠護理中要注意使患者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要进食、喝咖啡以及浓茶,尽量保持空腹。
2.便秘的预防护理。中老年人容易便秘,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排便用力时的深吸气后憋气,会引起心率异常,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注意患者便秘的护理十分重要。
3.因时护理。时间因素对人体病理状态的负面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据。冠心病患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生缺血性事件的概率较大;稳定心绞痛多在白天发作,而变异性心绞痛多在夜间发作。所以,了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季节和昼夜规律,通过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提前进行药物预防等,避免或减少疾病发作对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