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就在身边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明珍同志:
  你好!你来信反映缺乏“新农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热点问题。前几天我参加一个有关农村工作的座谈会,几位发言者也提出了同样的担忧。
  不仅重庆如此,就全国范围而言,也存在这一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在全国13个省的1600多个行政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3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60%以上都外出打工;74%的行政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此调查结果,与你所调查的先锋村情况大体吻合,这说明你的这一担忧具有普遍意义。
  造成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人力不济的现象,说到底还是因为农村留不住人。因为靠着一亩三分地找不到几个钱,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给子女挣学费钱,为了给老年人挣医药费,大批青壮年被迫外出打工挣钱。青壮年劳力一走,留在农村的自然就是老人和小孩。靠他们,显然是挑不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梁的。
  面对当前“新农民”匮乏的现状,不少基层干部和你一样都非常着急,这充分体现了你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那么,到哪儿去找“新农民”呢?“新农民”既不会从天下掉下来,也不会自己长出来。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的基层干部敢于解放思想,用心去抓这项工作,我们就能点土成金,让“泥腿子”们转化为“新农民”。
  首先,要统筹规划劳务输出,确保农村基本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人。因此,各地在组织劳务输出时,一定要统筹规划,内外兼顾,在保证农村基本生产力的前提下,输出无法就地消化的富余劳动力,千万不能一说输出劳务,就不顾一切地把劳动力往外送。否则,“挣了外面的钱,荒了家里的田”,甚至以荒废孩子学业、拖累留守妻子、父母为代价,换来一时的经济改善,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要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村现实生产力。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5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了45%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有8%左右,整体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目前我市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只有非农产业人员的19%左右,也就是说,5个多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才等于1个非农产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花大力气抓好农民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技能。永川区从2003年开展农民培训活动以来,已累计培训近8万农民,有效地提高了现实生产力。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20多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40多元,而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的收入,则比全区平均水平高400多元。
  其三,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障农村未来生产力。目前在校的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生,除了将来高考升入大学的外,其余大都是农村的未来生产力,他们的素质能力如何,决定着农村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市里已经初步规划,要加快全市职业教育基地特别是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农村职业学校,尽快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同时,市里还将调整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招收农民子女规模,并加大对农林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适当减免其学习费用。随着这些新举措的逐步实施,相信今后走出校门的农村青年,每人都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其四,要兴办特色支柱产业,聚合农村生产力。农村之所以留不住人,主要原因是本地产业发展太差,就业机会少,就业空间小。因此,必须在优化当地创业环境、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上做好文章,用环境留住人,用产业聚合人。近些年忠县在发展壮大柑橘产业的过程中,就有效地聚合了当地大批劳动力。从1997年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落户忠县以来,该县已经建成高标准基地果园7万余亩,有约10万农民从事柑橘产业化相关工作,人均年收入2000元。到2015年30万亩基地果园建成投产后,吸纳的劳动力将达20万人。
  其五,要鼓励打工者返乡创业,引回先进生产力。劳务转移输出的目的,不光是转出劳动力,减小本地就业压力,还有一个“种子”引回生产力的目的。我市劳务输出大县开县,率先创建“返乡创业园”,打造良好创业平台,先后吸引了4000多名外出打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投资总额超过1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劳务输出往往输出去的是“孔雀”,引回来的是“凤凰”;输出去的是劳动力,引回来的是生产力。因此,基层在做劳务输出工作时,就应该有“引回来”的意识,与外出打工成功人士保持经常联系,鼓励和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作贡献。这样不但做了“减法”,而且还做了“加法”和“乘法”,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一句话,“新农民”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上下用心,一定会跨过这一横亘在新农村建设大道上的坎,让新农村的快车跑得更顺畅、更稳健。
  重庆市委研究室农村处胡永鸣
  2007年3月16日
其他文献
金星曾经在她的脱口秀节目里吐槽过一件事,讲的是她曾经有一次带着一群大妈去巴黎旅游,尽管她精心安排了行程,大妈们却纷纷表示——“到巴黎,我们只想先去看看老佛爷。”  是的,即便是虚荣心犹如“猛虎”之人,都会对卡尔·拉格斐(也就是戏称的“老佛爷”)底下那一众奢侈品膜拜不止,宁错过卢浮宫,也要先摘下香奈儿那一株经典的白色山茶花。用过人的时尚才能征服巴黎,以巧妙的营销模式风靡全球,这便是全世界贵妇都向老佛
(2006年8月16日—9月15日)    重庆行政问责制“问倒”89名官员    8月20日,在首届百佳企业与政府交流座谈会上,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李殿勋称,我市2004年7月在全国率先推出实施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已“问倒”(追究)了89名政府官员  (《重庆晨报》8月21日消息 记者 宋 岩 实习生 高 靖)    重庆着力打造鼓励金融业发展政策高地    8月31日,市政府第8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
他是英国系列谍战电影《007》中第一代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3次斩获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的实力派国际巨星,其一生主演电影的票房总数超过70亿,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不久前,90岁高龄的肖恩·康纳利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伴随几代人的英国谍战电影007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以降,历经50年之久依然风靡全球、长盛不衰,其中的主人公代号“007”的特工詹姆斯·邦德 (Jame
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肆虐巴渝大地,3100万巴渝儿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夺取了抗旱救灾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撼日月、感人心的壮歌。然而,在庆祝胜利之余,也有许多值得认真反思的教训。  在特大旱灾中,渝北区大湾镇上千居民,守着储量300万立方米的团丘水库找水喝,投资100万元新修的水厂成了摆设!原来,水库的水已经被肥水养鱼严重污染,主要指标严重超标,其罪魁祸首,就是每年由水库承包人投放的100
【摘 要】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的兴起之际正逢构建和谐社会之时,“帮忙”的特性决定了此类新闻节目在当前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自我调整的—个主攻方向。本文从地方电视台“帮忙”类新闻节目兴起的背景、竞争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作铺垫,推动此类新闻节目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帮忙”类节目 民生
群众普遍反映,经过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跟群众更贴心了,对群众更关心了,服务群众更热心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全市共落实帮扶资金12.6亿元,结成帮扶对子35.4万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4万余户,慰问钱物折合人民币3.9亿元。306万重灾民、11.85万“五保”老人、19.2万户农村特困户等成为了社会救助体系的受惠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新增就业岗位多
巫溪县塘坊乡学堂村,村支部书记王正贵穿着那双在群众中很有名气的胶鞋,一大早就来到村民邓道玉的秧田坎上。他挽起裤腿蹲在田坎边上,跟正在薅秧子的老邓摆起了龙门阵。不一会儿,忙活路的群众都围到水田的四周:“王书记,你的‘小广播’又有什么新闻呀?”  “学堂人民要争气,硬化公路心要齐。”王正贵的“顺口溜”脱口而出。因为一条二级过境道路将通过该村,会给村里带来很大的机遇,但修建公路要占用村民的土地,思想工作
1997年10月,某村村民付某经营酒楼需流动资金5万元,便找到村委会主任徐某(中共党员)帮忙。徐擅自将自己保管的本村在镇基金会入股的5万元入股凭证借给付某,付某以此作为质押,在镇基金会贷款5万元。后因经营亏损,酒楼倒闭,付某外出下落不明。镇基金会向县法院起诉后,县法院于1999年1月20日作出判决:付某负有归还贷款5万元及利息的责任,村委会负连带清偿责任。判决生效后,镇基金会把该村入股的5万元及利
她是一个执著的女人,因为执著,她创造了一个个事业的高峰;她更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有着艺术工作者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在重庆市杂技艺术团团长王亚非的身上,集中了常人没有的荣誉,也历经了常人无法知晓的沧桑。  几次无奈又无怨的“转身”,铸成王亚非的成熟、坚定和美丽。    命运的“转身”:被迫中断自己热爱的舞蹈生涯,她常常半夜从梦中哭醒    1976年,对于王亚非来说,不同寻常。这一年,她的事业跌到了谷
一张小小的“狗皮膏药”,“贴活”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贴出”一个广阔的国际市场,“贴赢”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商标争夺战。     2006年12月,重庆已进入寒冬,然而柬埔寨的金边却骄阳似火。在那里举行的商品进出口博览会上,重庆陪都药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参展的“狗皮膏药”吸引了各大药商的眼球,短短几天,“狗皮膏药”被一抢而空,陪都药业取得8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   在国人眼中司空见惯的“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