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07603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施“活力单导学”。学生先依据“活动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在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思维碰撞。
  那么,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具体实施呢?实施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分组,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要具体实施到位,第一步是要分组。班级学习小组是“活动单导学”中活动的基本单位。在小组建设上,笔者是这样操作的:先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平时表现等。对全体学生先分类,再平均编组。每组确保一到两名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较强责任心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正副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员推选,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组长再根据本组成员的个人兴趣、特长、意愿,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组长还要制定合理可行的经过全体成员认可的奖惩制度。最后让小组采用“矩形式”的座位形式,这样,学生面对的除了老师还有同学,方便师生、生生交流与协作。通过分组,使班级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从而调动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合作的积极性。
  笔者起初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各小组成员之间配合还不是很默契,有一些细节问题笔者也没有考虑周全,致使整个班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如一盘散沙,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效果不佳,知识点掌握得很不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摸索,笔者越发觉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导演”作用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点滴积累、慢慢渗透才能形成。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好,知道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需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很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全然不知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盲目跟风。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当笔者发现这个问题后笔者就不断地提醒每位学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包括:对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适时地记录别人的说法,有不同的看法要勇于质疑,要学会整合小组成员的观点,等等。养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才能形成波澜迭起、争先恐后发言的学习氛围。
  要使整个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或许有人会错误地理解教师“大解放”了,其实不然,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并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已经取得的成果,及时掌握可供挖掘的教学资源,并在必要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最后给予总结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经常会写一些教学偶得,在此略谈几个小组合作学习还要注意的方面,与大家共勉。
  偶得之一: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先学,学生对学习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时,才可能有话可说,讨论交流才能活而不乱。还记得以往一说小组活动,一个小组的同学马上面对面开始讨论,几分钟之后,让学生们展示交流成果,学生们都不能按要求完成,课后和同学们交流时,有些学生反映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其他同学又七嘴八舌,所以也拿不定主意,头脑空空,合作探究也就流于形式了。对此不断进行调整,比如笔者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总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翻译,这样,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哪些字或句子不会翻译,在小组合作时才会针对自己的学习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偶得之二:尽量减少“搭便车”现象。在几次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讨论合作的态度很不积极,事后和他们交流,有的学生说自己对有些题目一窍不通,有的说刚开始自己也蛮认真的,只是后来就松懈了,对此应对症下药。首先活动单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活动方案,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只有你做你的,我干我的,甚至不干等别人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就会流于形式;其次教师要加强巡视,或者直接参加到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还要不定期地召开组长会议,及时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时各个组员的参与情况。对于经常游离于合作交流外的学生,要及时与他谈心,交换看法,回答问题时,要多给他们机会,尤其是简单的题目,不断地激发起他们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偶得之三:学困生在小组中往往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要尽可能地避免外部激励对其学习的干扰。首先对学困生要适当降低要求,要不断地鼓励他们上进。笔者给班级确立的学风是“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强调“取得的进步”和“主观的努力”。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老师会注意自己有没有努力学习,有没有取得进步”。其次,在不定期召开的组长会议上,笔者反复给组长们灌输一种意识——“只有把同组成员讲懂。你才是真正的懂”、“只有全组成员都懂了,你们这一组才是真正的懂”,让合作意识深入人心,在小组评比时,加上了“学困生取得的进步”这一必备条件。
  如果把“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比做是一艘正在扬帆远航的船,那么科学合理地分组则是起锚,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和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的“导演”工作则是船只不断前进的动力,当然在探究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就像航行的船只也有抛锚的时候,就要及时修补,这样船才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3种不同保护剂对液氮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结构影响,寻求最佳冷冻保护剂。方法单独使用0.1mol/L二甲亚砜(对照组)及单独使用0.1mol/L海藻糖(实验组1)和0.1mol/L二甲亚砜+0.1mol/L
现代教育,要求将情感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纵观目前的语文教材,的确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拥有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既有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又有对家庭与亲人的情;既有对社会与时代的高歌,又有对世俗与制度的抨击;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激愤、大江东去的豪情、闲庭信步的雅致、细听秋雨的惆怅;这里有赤子之心、手足之情、男女之爱、莫逆之交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7~9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从本质上讲,这就要求语文教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现学生
通过带学生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突破限流接法中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选择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