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中国艺术史中,刺繡并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所以中国刺绣史上重要的人物沈寿和她的《雪宧绣谱》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应得的重视。关于沈寿的研究,除南通当地的专业人士写了一些文章之外,多数通识性介绍文字只是谈及她是一位刺绣高手,有《雪宧绣谱》一书传世。其实,沈寿对于刺绣史的重要远不止此。沈寿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这个特定的文化时期,不仅仅是使刺绣和绘画再次结合起来,并且率先将西方绘画中注重光影明暗的视觉效果和仿真写实的理念引入到刺绣艺术中。在张謇的影响下,她促使刺绣与近代实业相结合,并促使这一传承千年之久的艺术在国际上获得极大地声誉。创办女红艺术的近代教育,使苏绣从民间走入国民技术教育行列,在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中重新阐释了刺绣的现实价值。沈寿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与其独特的个人际遇,使她在刺绣这块园地上成为古今瞩目的“明星”。《雪宧绣谱》的产生,对于中国刺绣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重要不仅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同时也体现在现实的刺绣艺术创作中。特别是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字传承和传播力普遍提高,在今天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雪宧绣谱》有着新的历史使命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沈寿;雪宧绣谱;刺绣
沈寿(1874—1921年),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吴县(今苏州)人。因为绣斋称天香阁,所以别号天香阁主人。她曾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因幼年受家庭艺术熏陶,沈寿八岁时即绣制“鹦鹉图”,得到亲友们的称赞。1906年,她曾去日本观摩考察美术学校的教学情况。在日本,沈寿看到用光影表现的美术绣品,很受启发,为她以后创成“仿真绣”打下了基础。次年五月,沈寿担任农工部绣工科(皇家绣工学校)总教习。1910年,沈寿奉命任南洋劝业会绣品审查官。会中与南通状元、时任实业部长的张謇结识,张謇十分器重沈寿的才华。1911年,沈寿的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帝像》和《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在意大利都朗赛会中获优等奖和“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中国政府通过驻意公使吴公索将此两绣赠送给意大利国,意大利皇帝写信给中国政府,颂扬中国艺术,并回赠沈寿“最高极圣母利宝星”、“钻石时针”各一枚,并派公使斯茀尔扎向沈寿表示谢意。1914年,沈寿应张謇之邀于南通授绣,后积劳成疾,张謇恐其技艺失传,便在沈寿养病期间,由沈寿口述,张謇记录、整理,历经几月,写成《雪宧绣谱》。
一、其书传承
沈寿借张謇的谦亭养病之际,应张謇之请,回忆刺绣的实践与经验,由张謇笔录而成《雪宧绣谱》。1919年,由南通翰墨林印书局出版,线装,啬公题签,啬公即张謇的别署。嗣后,张謇又请人译成英文,书名为《中国刺绣术》(Principles and Stitchings of Chinese Embroidery)由上海商务部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印刷发行。不久,江苏武进涉园又重印。张謇先生为后世抢救了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了人亡艺绝的危险。
《雪宧绣谱》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中国刺绣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但却因种种历史原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总结。《雪宧绣谱》的产生弥补了这一空缺。它凝聚了刺绣技艺的精华,并担负了传承这种精华的重任。这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第一步刺绣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专著。此书由张謇撰叙,正文八卷,详细叙述了刺绣的工具、工序、针法、绣要、绣者需注意的事项和应持有的态度、书法绘画与刺绣的关系等问题,层次分明,内容全面,并在针法及绣要两卷中讲到仿真绣法的运针及配色技巧。
《雪宧绣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第一部刺绣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专门著作。不仅将刺绣从纯粹的审美趣味提升到系统化的理论层次,而且对我国的四大名绣,尤其是苏绣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4年6月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曾有内部发行本。200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其中就包括这册《雪宧绣谱》。署名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王逸君译注。本次重新翻译并配图出版是使这一文化遗产更加发扬光大。重庆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了由耿纪朋译注的《雪宧绣谱——传统手工刺绣的针法绣要与剖析》,收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进一步梳理解读了这部刺绣奇书,配图也更为丰富。2017年12月重庆出版社又出版了《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修订,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销量突破了三十万册。
二、思想内容
沈寿遗著《雪宧绣谱》,为我国重要的刺绣理论著作。全书前有张謇撰“叙”,正文内容有八章:“绣备”、“绣引”、 “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绣备”叙述刺绣必备的工具,如绷、架、剪、针等。“绣引”叙述绣制前的辅助工序,如剪线、擘丝、浥水等。“针法”分列齐针、抢针等十八种常用针法。“绣要”叙述对绣制对象的光色变换关系和传神要点,重点强调“审势”、“配色”两节,并附有“线色类目表”,总计八十八种色线,“因染而别”则又有七百四十五种。“绣品”、“绣德”、“绣节”从不同方面叙述刺绣职业中应注意的一些有关身心健康的问题。“绣通”叙述书画鉴赏修养对刺绣艺术的辅助作用。
该书是沈寿数十年刺绣经验的积累,也是对包括明代“顾绣”在内的民间刺绣经验的小结,内容全面,层次丰富。沈寿不仅对于传统针法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对于其自创针法以及吸取日本的针法也进行了阐释。沈寿对于用针和光色的运用都有个人的见解,结合现实的创作批判性的介绍也是其不同于道光元年的丁佩《绣谱》。沈寿创“仿真绣”,特别是把明暗光影的视觉写实效果引入刺绣,使得其创作思想明显异于前人。《雪宧绣谱》虽为沈寿力作,文字引经据典之处或与张謇书写有关,所以我们在分析此书与沈寿关系时,不能忽略张謇与《雪宧绣谱》的微妙关系。
沈寿的英年早逝,为中国刺绣艺术史留下些许遗憾,这种遗憾在我们翻阅这本“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或许稍有释怀。张謇的荣誉光环并未因他与《雪宧绣谱》的结缘而增加,相反却多出许多好事者的猜测。“俱往矣”,《雪宧绣谱》的流传却因张謇而更显得珍贵。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最容易碰撞出火花的时代。沈寿以一弱女子而名垂青史,谈何容易,幸运的是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说和绝品,而是有着着经验的结晶和继承她遗志的后人。
三、价值影响
正如张謇在“叙”中谈到的背景,中国刺绣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始终缺乏相关的专书介绍。由于刺绣多是女子擅长的技艺,所以在男子主权的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清代道光年间才出现了丁佩的《绣谱》。沈寿《雪宧绣谱》出现,补充了《绣谱》侧重心法而缺乏应用的遗憾。特别是针法招式的介绍给后学者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
沈寿在《绣通》一章中谈及刺绣和书画的关系。较早沟通书画与刺绣关系并引起世人关注的刺绣非顾绣莫属。虽然看似《雪宧绣谱》与顾绣并无直接的关联,但作为一本总结苏绣精华的专门著作,在苏绣漫长的发展过程里,绝对不能忽视与苏州比邻的上海顾绣对它所产生的影响。但是沈寿不仅仅是恢复了“画绣”的创作,重要的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引进西方写实效果,使素描、水粉、油画、摄影等一一融入刺绣,审势、配色、求光、肖神等具体的要求使实施非常可行,“仿真绣”的出现和传承不得不再一次肯定沈寿的前沿地位。
部分专业术语与经典字句使张謇“叙”中所强调的通俗易懂大大折扣,但是也不能否认该书在中国刺绣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刺绣本身在民间的传承主要还是依靠师徒的方式继续,但是刺绣文化的传播却不得不假手文字。
结论:
《雪宧绣谱》的产生,对于中国刺绣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重要不仅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同时也体现在现实的刺绣艺术创作中。特别是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字传承和传播力普遍提高,在今天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雪宧绣谱》有着新的历史使命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王逸君译注.雪宧绣谱[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沈寿口述、张謇整理、耿纪朋译注.雪宧绣谱——传统手工刺绣的针法、绣要与剖析[M].重庆出版社,2010.
[3]沈寿口述、张謇整理、耿纪朋译注.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M].重庆出版社,2017.
【关键词】沈寿;雪宧绣谱;刺绣
沈寿(1874—1921年),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吴县(今苏州)人。因为绣斋称天香阁,所以别号天香阁主人。她曾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因幼年受家庭艺术熏陶,沈寿八岁时即绣制“鹦鹉图”,得到亲友们的称赞。1906年,她曾去日本观摩考察美术学校的教学情况。在日本,沈寿看到用光影表现的美术绣品,很受启发,为她以后创成“仿真绣”打下了基础。次年五月,沈寿担任农工部绣工科(皇家绣工学校)总教习。1910年,沈寿奉命任南洋劝业会绣品审查官。会中与南通状元、时任实业部长的张謇结识,张謇十分器重沈寿的才华。1911年,沈寿的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帝像》和《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在意大利都朗赛会中获优等奖和“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中国政府通过驻意公使吴公索将此两绣赠送给意大利国,意大利皇帝写信给中国政府,颂扬中国艺术,并回赠沈寿“最高极圣母利宝星”、“钻石时针”各一枚,并派公使斯茀尔扎向沈寿表示谢意。1914年,沈寿应张謇之邀于南通授绣,后积劳成疾,张謇恐其技艺失传,便在沈寿养病期间,由沈寿口述,张謇记录、整理,历经几月,写成《雪宧绣谱》。
一、其书传承
沈寿借张謇的谦亭养病之际,应张謇之请,回忆刺绣的实践与经验,由张謇笔录而成《雪宧绣谱》。1919年,由南通翰墨林印书局出版,线装,啬公题签,啬公即张謇的别署。嗣后,张謇又请人译成英文,书名为《中国刺绣术》(Principles and Stitchings of Chinese Embroidery)由上海商务部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印刷发行。不久,江苏武进涉园又重印。张謇先生为后世抢救了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了人亡艺绝的危险。
《雪宧绣谱》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中国刺绣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但却因种种历史原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总结。《雪宧绣谱》的产生弥补了这一空缺。它凝聚了刺绣技艺的精华,并担负了传承这种精华的重任。这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第一步刺绣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专著。此书由张謇撰叙,正文八卷,详细叙述了刺绣的工具、工序、针法、绣要、绣者需注意的事项和应持有的态度、书法绘画与刺绣的关系等问题,层次分明,内容全面,并在针法及绣要两卷中讲到仿真绣法的运针及配色技巧。
《雪宧绣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第一部刺绣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专门著作。不仅将刺绣从纯粹的审美趣味提升到系统化的理论层次,而且对我国的四大名绣,尤其是苏绣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4年6月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曾有内部发行本。200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其中就包括这册《雪宧绣谱》。署名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王逸君译注。本次重新翻译并配图出版是使这一文化遗产更加发扬光大。重庆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了由耿纪朋译注的《雪宧绣谱——传统手工刺绣的针法绣要与剖析》,收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进一步梳理解读了这部刺绣奇书,配图也更为丰富。2017年12月重庆出版社又出版了《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修订,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销量突破了三十万册。
二、思想内容
沈寿遗著《雪宧绣谱》,为我国重要的刺绣理论著作。全书前有张謇撰“叙”,正文内容有八章:“绣备”、“绣引”、 “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绣备”叙述刺绣必备的工具,如绷、架、剪、针等。“绣引”叙述绣制前的辅助工序,如剪线、擘丝、浥水等。“针法”分列齐针、抢针等十八种常用针法。“绣要”叙述对绣制对象的光色变换关系和传神要点,重点强调“审势”、“配色”两节,并附有“线色类目表”,总计八十八种色线,“因染而别”则又有七百四十五种。“绣品”、“绣德”、“绣节”从不同方面叙述刺绣职业中应注意的一些有关身心健康的问题。“绣通”叙述书画鉴赏修养对刺绣艺术的辅助作用。
该书是沈寿数十年刺绣经验的积累,也是对包括明代“顾绣”在内的民间刺绣经验的小结,内容全面,层次丰富。沈寿不仅对于传统针法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对于其自创针法以及吸取日本的针法也进行了阐释。沈寿对于用针和光色的运用都有个人的见解,结合现实的创作批判性的介绍也是其不同于道光元年的丁佩《绣谱》。沈寿创“仿真绣”,特别是把明暗光影的视觉写实效果引入刺绣,使得其创作思想明显异于前人。《雪宧绣谱》虽为沈寿力作,文字引经据典之处或与张謇书写有关,所以我们在分析此书与沈寿关系时,不能忽略张謇与《雪宧绣谱》的微妙关系。
沈寿的英年早逝,为中国刺绣艺术史留下些许遗憾,这种遗憾在我们翻阅这本“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或许稍有释怀。张謇的荣誉光环并未因他与《雪宧绣谱》的结缘而增加,相反却多出许多好事者的猜测。“俱往矣”,《雪宧绣谱》的流传却因张謇而更显得珍贵。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最容易碰撞出火花的时代。沈寿以一弱女子而名垂青史,谈何容易,幸运的是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说和绝品,而是有着着经验的结晶和继承她遗志的后人。
三、价值影响
正如张謇在“叙”中谈到的背景,中国刺绣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始终缺乏相关的专书介绍。由于刺绣多是女子擅长的技艺,所以在男子主权的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清代道光年间才出现了丁佩的《绣谱》。沈寿《雪宧绣谱》出现,补充了《绣谱》侧重心法而缺乏应用的遗憾。特别是针法招式的介绍给后学者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
沈寿在《绣通》一章中谈及刺绣和书画的关系。较早沟通书画与刺绣关系并引起世人关注的刺绣非顾绣莫属。虽然看似《雪宧绣谱》与顾绣并无直接的关联,但作为一本总结苏绣精华的专门著作,在苏绣漫长的发展过程里,绝对不能忽视与苏州比邻的上海顾绣对它所产生的影响。但是沈寿不仅仅是恢复了“画绣”的创作,重要的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引进西方写实效果,使素描、水粉、油画、摄影等一一融入刺绣,审势、配色、求光、肖神等具体的要求使实施非常可行,“仿真绣”的出现和传承不得不再一次肯定沈寿的前沿地位。
部分专业术语与经典字句使张謇“叙”中所强调的通俗易懂大大折扣,但是也不能否认该书在中国刺绣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刺绣本身在民间的传承主要还是依靠师徒的方式继续,但是刺绣文化的传播却不得不假手文字。
结论:
《雪宧绣谱》的产生,对于中国刺绣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重要不仅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同时也体现在现实的刺绣艺术创作中。特别是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字传承和传播力普遍提高,在今天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雪宧绣谱》有着新的历史使命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王逸君译注.雪宧绣谱[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沈寿口述、张謇整理、耿纪朋译注.雪宧绣谱——传统手工刺绣的针法、绣要与剖析[M].重庆出版社,2010.
[3]沈寿口述、张謇整理、耿纪朋译注.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M].重庆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