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一段沧桑,一段见证。
站在时代的高处,目送一个甲子的轮回艰辛走过,其纷繁而凝重的故事如同盛开在大地上孟春的花草,以坚韧向上的方式传递着铿锵的力量。
在前行的韵律中,中国农村大地上的实践和创造谱写了共和国史册中最壮丽的诗篇——
1949年,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到420斤原粮,无法解决温饱的饥馑记忆和那些沉重的岁月曾让数亿人刻骨铭心,而今天,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左右,正如三农专家所言,丰衣足食时代已经来临。作为中国农村60年的见证者、作为直接受惠于政策阳光的最底层——农民,这个朴素且顽强的群体开始从田野深处走出,一步步踏上了自我审视之后迅速嬗变并升华的路程,在乡村大地上,农业产业化链条延伸的每一个节点上,都凝结着农民兄弟的亢奋和智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挥汗身影不再是六月麦浪中的主体影像,现代化机械的隆隆声涤荡了土壤深处陈旧的守望之后,发轫于庄稼之上的觉醒让9亿农民迅疾焕发了生机。
自然,这一切都得利于普照在中国农村田埂上的光芒。
“土改”破茧,让耕者有其田,粮食产量在最初的8年间增长了72.3%,改革开放30年,粮食总产量由6096亿斤增长到10570亿斤。这是土地制度的功效;
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根治海河到治理“黄淮”,终结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这是民生水利的滋润;
杂交水稻育种世界领先,折射出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金钥匙”——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丰硕。这是科学技术的脉动。
……
从自我生存到社会保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参与到工业化进程……60年来,乡村巨变,亿万农民富裕安康的梦想正成现实。
“我们的脉管里流淌着家乡父老滞重的血液 / 他们的生生息息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肺 / 我们感恩曾经孕育并抚养我们的村庄及父老乡亲 / 他们衣衫褴褛却充满了天下温情 / 他们形容苍黄却创造了天下粮仓。”
在共和国迎来60岁生日之际,我们再一次回到广袤的乡野大地,穷尽繁华,撷取一瞬,作为镜鉴的切片,只为在前行的路上更加坚韧,在激变的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精神烛照。
——刘 林
站在时代的高处,目送一个甲子的轮回艰辛走过,其纷繁而凝重的故事如同盛开在大地上孟春的花草,以坚韧向上的方式传递着铿锵的力量。
在前行的韵律中,中国农村大地上的实践和创造谱写了共和国史册中最壮丽的诗篇——
1949年,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到420斤原粮,无法解决温饱的饥馑记忆和那些沉重的岁月曾让数亿人刻骨铭心,而今天,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左右,正如三农专家所言,丰衣足食时代已经来临。作为中国农村60年的见证者、作为直接受惠于政策阳光的最底层——农民,这个朴素且顽强的群体开始从田野深处走出,一步步踏上了自我审视之后迅速嬗变并升华的路程,在乡村大地上,农业产业化链条延伸的每一个节点上,都凝结着农民兄弟的亢奋和智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挥汗身影不再是六月麦浪中的主体影像,现代化机械的隆隆声涤荡了土壤深处陈旧的守望之后,发轫于庄稼之上的觉醒让9亿农民迅疾焕发了生机。
自然,这一切都得利于普照在中国农村田埂上的光芒。
“土改”破茧,让耕者有其田,粮食产量在最初的8年间增长了72.3%,改革开放30年,粮食总产量由6096亿斤增长到10570亿斤。这是土地制度的功效;
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根治海河到治理“黄淮”,终结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这是民生水利的滋润;
杂交水稻育种世界领先,折射出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金钥匙”——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丰硕。这是科学技术的脉动。
……
从自我生存到社会保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参与到工业化进程……60年来,乡村巨变,亿万农民富裕安康的梦想正成现实。
“我们的脉管里流淌着家乡父老滞重的血液 / 他们的生生息息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肺 / 我们感恩曾经孕育并抚养我们的村庄及父老乡亲 / 他们衣衫褴褛却充满了天下温情 / 他们形容苍黄却创造了天下粮仓。”
在共和国迎来60岁生日之际,我们再一次回到广袤的乡野大地,穷尽繁华,撷取一瞬,作为镜鉴的切片,只为在前行的路上更加坚韧,在激变的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精神烛照。
——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