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不论在解除枢椎齿突骨折神经受压还是提高骨折愈合率方面,效果均不满意。本文根据收治病例的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着重对延迟诊治的常见原因、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及合并脊髓损伤的诊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机 构】
:
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论在解除枢椎齿突骨折神经受压还是提高骨折愈合率方面,效果均不满意。本文根据收治病例的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着重对延迟诊治的常见原因、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及合并脊髓损伤的诊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本院共行哈氏棒矫形术76例,平均年龄为15.5岁,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8.57°,有2例发生肺部严重并发症。血气分析检查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储备、碳酸均低于正常。肺功能检查中,正常通气功能占23.08%,肺功能障碍者占76.92%,其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占46.15%,小气道病变占30.77%。只要手术前对肺功能有足够的估计,手术时麻醉和手术谨慎施行,一般脊柱侧弯重度者,均能安全渡过
我院于1980~1986年用前入路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30例,随访24例,随访时间从0.5~6年,其优良率达95.8%。比后入路组优良率(94.4%)要高。本文就前入路作腰椎间盘切除的手术方法作一介绍,并将前入路与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并发症等作一分析比较。前入路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但第一次后入路手术效果不佳再手术者、有双侧腰腿痛的中央型
本文报道手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和滑脱症49例。仅有峡部不连无滑脱者3例,Ⅰ°滑脱26例,Ⅱ°滑脱20例。单纯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者16例;合并椎管狭窄者19例;合并椎间盘突出者14例,其中7例同时有椎管狭窄。对单纯腰椎峡部不连和滑脱者采用后路两侧椎板和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对合并有椎管狭窄或/和腰椎间盘突出者,采用患侧椎板切除减压或/和髓核摘除,并同时作对侧椎板和棘突间植骨融合术。本组术后随访6个月~13
从1979年以来,共有30例经后路施行了“H”形植骨动力性加压弹簧内固定术。此种手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多数病人在术后1~3个月内下床行走,平均卧床48天,X线应力位摄片显示植骨愈合率高达93.4%。作者认为这种内固定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手术创伤小,不需外固定,有较高的愈合率。本文介绍了脊柱后路“H”形植骨动力性加压弹簧内固定术。并讨论了它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临床结果。
我院自1979年3月~1987年7月手术矫正脊柱侧弯共162例,其中先天性侧弯为27例,占16.7%。27例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21岁,平均11.8岁。侧弯的部位以胸段(中、下)最常见,其次为腰段,最后是上胸段(T1~3)。先天性侧弯的类型:半脊椎20例,楔形椎体3例,节段性单侧障碍3例,肋骨先天性融合1例。手术出血量从250~2,000ml,平均出血量为1,136ml。无1例死亡。手术
本文复习了自1974~1984年500余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发现6例合并胸腰椎张力性骨折。此类型骨折较少见,与强直性脊柱炎病理特异性改变和生物力学改变有关,多发生在病变晚期,好发于下部胸椎和上部腰椎,多为“伸直型”张力性骨折,易误诊和发生瘫痪。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特别是有外伤史和反复劳损史以及出现神经刺激症状的病例,均应认真作临床及X线全面检查。单纯骨折可在密切观察下在骨折处将背部垫起,仰卧位牵引
本文通过105例病历分析,建议将椎间盘突出按术中所见的病理形态分为凸起型、破裂型和游离型,并分析了各型的临床特征,以利于选择治疗方法。作者认为破裂型及游离型应及早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凸起型者可先试行保守疗法,但对合并有侧隐窝狭窄者,手术减压较好。手术方式应以摘除或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包括突起或破碎的纤维环、退变突出或移位的髓核及撕脱的软骨板,不需过分刮除或切除未移位的髓核及纤维环。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