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脊柱侧弯及其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1979年3月~1987年7月手术矫正脊柱侧弯共162例,其中先天性侧弯为27例,占16.7%。27例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21岁,平均11.8岁。侧弯的部位以胸段(中、下)最常见,其次为腰段,最后是上胸段(T1~3)。先天性侧弯的类型:半脊椎20例,楔形椎体3例,节段性单侧障碍3例,肋骨先天性融合1例。手术出血量从250~2,000ml,平均出血量为1,136ml。无1例死亡。手术合并症:1例穿破胸膜(后路手术),1例哈灵顿撑开杆折断,1例哈灵顿压缩杆折断,1例戴瓦螺丝钉(1枚)折断,1例发生切口浅部感染。术后平均矫正22°,即平均矫正32%。随访2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2个月。平均复发5°。目前所见多数是后期的先天性侧弯,同时伴有各种不同的先天性变异,因此先天性侧弯的矫治手术往往比其他类型的侧弯困难。本文讨论了先天性侧弯的分类、放射学及临床诊断和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半脊椎,半椎体手术切除的问题加以探讨。

其他文献
1980~1986年共用颅盆牵引及局麻后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弯97例。男44例,女53例。年龄平均17.3岁(5~27岁);特发性60例,先天性29例,神经肌肉病性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瘢痕挛缩1例;侧弯角度平均72°(45~152°),矫正率平均51.6%。本文重点介绍了应用此装置的目的、安装方法、适应证及牵引的并发症和“极限”。本组未发生牵引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术前牵引已将凹侧软组织松弛,局麻下易
期刊
期刊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术式,即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薄型髓核钳与多角度特种刮匙。沿病变的椎间隙进入椎节后方摘除后突的髓核及切除增生的骨质。自1984年至今共施术44例(69个椎间隙),术中无意外发生。此种术式不仅损伤小,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疗效稳定。本组除1例外均获显效或改善。
期刊
自1982年12月,四年间共收治OPLL22例。16例合并颈脊髓病。7例作HLA试验,无1例阳性。12例作血糖检查,仅1例显示有糖尿病。侧位X线片测量椎管狭窄率平均为40%(12~65%)。CT扫描对估价病理改变及决定手术方法有一定意义。10例合并有DISH,显示有广泛椎旁及四肢韧带骨化,说明两者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脊髓病多发生在骨化韧带连续部与节段部之间,虽与椎管狭窄有关,但更可能由于颈椎
期刊
期刊
本院共行哈氏棒矫形术76例,平均年龄为15.5岁,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8.57°,有2例发生肺部严重并发症。血气分析检查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储备、碳酸均低于正常。肺功能检查中,正常通气功能占23.08%,肺功能障碍者占76.92%,其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占46.15%,小气道病变占30.77%。只要手术前对肺功能有足够的估计,手术时麻醉和手术谨慎施行,一般脊柱侧弯重度者,均能安全渡过
期刊
期刊
我院于1980~1986年用前入路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30例,随访24例,随访时间从0.5~6年,其优良率达95.8%。比后入路组优良率(94.4%)要高。本文就前入路作腰椎间盘切除的手术方法作一介绍,并将前入路与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并发症等作一分析比较。前入路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但第一次后入路手术效果不佳再手术者、有双侧腰腿痛的中央型
期刊
本文报道手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和滑脱症49例。仅有峡部不连无滑脱者3例,Ⅰ°滑脱26例,Ⅱ°滑脱20例。单纯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者16例;合并椎管狭窄者19例;合并椎间盘突出者14例,其中7例同时有椎管狭窄。对单纯腰椎峡部不连和滑脱者采用后路两侧椎板和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对合并有椎管狭窄或/和腰椎间盘突出者,采用患侧椎板切除减压或/和髓核摘除,并同时作对侧椎板和棘突间植骨融合术。本组术后随访6个月~13
期刊
从1979年以来,共有30例经后路施行了“H”形植骨动力性加压弹簧内固定术。此种手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多数病人在术后1~3个月内下床行走,平均卧床48天,X线应力位摄片显示植骨愈合率高达93.4%。作者认为这种内固定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手术创伤小,不需外固定,有较高的愈合率。本文介绍了脊柱后路“H”形植骨动力性加压弹簧内固定术。并讨论了它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临床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