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吟“护水谣” 齐走“绿色路”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u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调研时对六冲河段生态环境治理给予了高度肯定,鼓励当地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孟夏时节,地处乌江上游百里画廊的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游人如织。流经化屋村的乌江干流六冲河碧波荡漾,在巍巍青山的相伴下,相融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
  化屋村凭借这好山好水,做强乡村旅游,让群众尽享生态红利,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山村转变成富裕美丽的热门景点,这可喜的变化,得益于化屋村大力保护“经营”好青山绿水,做好生态“文章”,构建如诗如画的靓丽景致。
  化屋村的转变,是黔西市抓实生态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典型。
  黔西市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行河湖长制,保护好辖域内每条河流,筑牢生态屏障,共享碧水蓝天。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在督查激励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中,黔西市获得1000万元奖励,是毕节市唯一获得奖励的县(市、区)。
  织牢网底:
  推行河湖长制管好水源
  5月29日,周六,一个晴好的日子,记者走进化屋村,只见文化广场周边停满来自全国各地的轿车,一拨拨省内外游客纷纷在观景台“打卡”。一艘艘船只在六沖河河面划过,频频为这一江春水平添生机与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更是生活之本。为织牢织密水生态保护网,黔西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县、乡、村三级河湖长管理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黔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湖长,黔西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以及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副市长分别担任黔西市县级河湖长。目前,黔西市共设立县级河湖长15名、乡级河湖长58名、河流流经村“两委”村级河湖长171名,各级河长履职担当、主动作为,全力管护河流。
  为此,黔西市建立推行河湖长令+制度建设、调度平台、联动执法、主题党日活动等机制,出台河湖长制工作细化方案,定期发放河湖长制工作提示单,解决河湖长“干什么”“何时干”“谁来干”“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该市探索实施“一河一警长”和“河湖长+检察长”机制,每年开展河湖联合执法2次以上,查处一批破坏河湖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逐步实现了县域“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良好生态目标。
  黔西市每年召开2次总河湖长会议,对河湖长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全市成立了1个副科级水务综合执法大队、1个河湖长制工作站和8个片区水务站,建立‘河湖长+河湖长站+片区水务站+部门(乡镇)+巡(护)河员’的河湖长制运行机制,为河湖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制定了河湖长任务清单,强化河湖长履职担当。”黔西市河湖长制工作站负责人梅昌远介绍。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黔西市通过开设“水务微信公众号”、河长助手“APP”智能化平台,开展“智慧河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该市县级河湖长每季度开展1次巡河,乡级河湖长每月开展1次巡河,村级河湖长每周开展1次巡河。“对县级河湖长巡河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县级河湖长‘下单’、县级责任单位‘接单’、乡(镇、街道)或者部门‘办单’,人大、政协、督查考核部门‘督单’的‘四单联办’模式,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黔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六冲河县级河长张树洁说,黔西市织密水环境保护网,全面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会同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的审批、监管,推动河湖长制工作真正从“有名”到“有实”“有能”,推进水岸同治,持续维护河湖健康,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创新机制:
  全民共举护好生态美景
  在化屋村村民杨清鑫的记忆里,少年时代,家门前的六冲河就成为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以前,靠在河里打鱼捕虾,他家一年也能挣到几万元。
  去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禁渔令”。曾经的渔民回到岸上,有的做餐饮,有的开民宿,有的则选择继续留在江面,从打鱼转向护水。
  杨清鑫和妻子转眼成了家门口的巡河护河员(监督员),负责六冲河十五六公里河段的巡河工作,每天开着小船在河里打捞垃圾,提醒游客和经营游船的船主不要乱丢乱扔杂物、维护河道卫生。
  “以前打鱼既不安全又很辛苦,每年到了鱼的繁殖期不能打鱼,就要出去打临工。”39岁的杨清鑫从18岁就开始在江边打鱼,自乌江全面禁捕政策下发后,他就停止了打鱼为生的生活,主动申请做护河员,因自己忙不过来又推荐妻子一起做护河员,二人相互协作,一人开船,一人打捞垃圾,十分默契。“做护河员我和妻子每人每月有3000元收入,比打鱼好多了。”杨清鑫高兴地说道。
  现在环境好了,化屋村游客量陡增,这给杨清鑫增加了工作量。他们夫妻俩每天至少要巡河3次,水面涨上来,巡河次数更多。“莫说游客要来玩,即使游客不来,我们自己也要把河道打理干净,保护好我们家乡的青山绿水,住在这里才舒舒服服的。”杨清鑫告诉记者。
  黔西市在维护水环境、保护生态美景中注重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全民行动,共同治水护水。
  黔西市积极开展河湖长制“七进七强”(进党校,强素质;进机关,强履职;进乡村,强监管;进社区,强示范;进学校,强引领;进企业,强服务;进目标,强激励)工作,推动全民护河。该市统筹河湖长、林长、路长和护河员、护林员、道路保洁员“三长三员”力量,推进水岸同治。与市公安局建立“一河一警长”工作机制,29名公安干警担任河湖警长。大力推进“开门治水”行动,建立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同自然资源、住建、环保、农牧等部门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进行严格审批、监管。   目前,该市已聘请405名管水员、259名协管员为“民间河湖长”,聘请一批“企业家名誉河湖长”,建设“共青团+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突击队”的“河小青”队伍体系,发挥妇联组织优势聘请一批河湖联络管理“水妈妈”志愿者,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涉河湖违法行为,构建“法律规制+政策引导+文化塑造”的全民护河新格局。
  该市各级党组织还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贵州生态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健康河流”主题党日巡河,推动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
  做活文章:
  依水做大“生态蛋糕”
  每周,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六冲河化屋村河段河长张玉芝都要带着护河员沿着河岸巡河,清理沿岸垃圾。
  从浪浊流污到水清岸綠,六冲河这一江清水的嬗变是黔西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下大力气整治流域河湖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六冲河给化屋村村民带来美好生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好她。”张玉芝说,化屋村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守好母亲河,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个山美、水清的宜居化屋。
  一江清水横亘在悬崖绝壁下,勾勒出化屋苗寨的天然美景。壮美的山崖下,六冲河灵动的碧波吸引着八方游客。
  在化屋码头,村民尤荣文像往常一样,开着游船在码头和鸭池河大桥之间来回接送游客。
  看到家乡发展的好势头,外出打工多年的化屋村苗族青年尤荣文、尤荣学、尤荣利三兄弟用积蓄购买了2艘游船,回乡成立画廊航务有限公司。
  在家门口谋发展,尤家三兄弟吃上“旅游饭”,离不开六冲河一江清水的惠泽。
  人们敬畏和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也馈赠人们。现在的化屋村,依靠着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做活乡村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文章”,乡村振兴事业红红火火。
  河水清澈,化屋村俏颜展露,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化屋村接待游客4.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
  凭借着奇山秀水,化屋村发展乡村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山靠水,化屋村奏响“天蓝、地洁、水清”的生态保护曲,端稳“旅游饭碗”,做大“生态蛋糕”,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快人一步、一路高歌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村里开起了民宿、农家乐30余家,烙锅、烧烤等摊位30多个,有游船40多艘。2020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近1700万元。
  “我们齐心协力保护好化屋村的美丽山水,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优势显现,发展动力迸发,现在全村的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及旅游业蓬勃发展,苗绣、黄粑等特色产品走俏市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50元增加到目前的1.15万元。”黔西市新仁乡副乡长王进化说,下一步,将牢记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生态建设步伐,让生态环境更好,带领群众共谋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结合特色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黔西正努力做大“生态蛋糕”,走发展新路,好山好水等你来。
  按照总书记的指引,黔西市正高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大旗,做大水文章、优化水环境,筑牢发展的生态屏障,努力做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先行者、排头兵。
其他文献
桃源镇是大埔的陶瓷主产区,有着700多年的产瓷历史;该镇旅居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达5000多人,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陶瓷之乡”的美誉,并有“小香港”之称。  近年来,大埔县桃源镇党委政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乡贤情系桑梓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及其瓷乡“老家底”的厚实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  来到桃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建的桃源镇牌坊、亭台
期刊
摘 要:地处云贵高原西段的云南省在清代至民国年间,除了北回归线以南的滇南地区外,其余地方均种植豆类作物,尤其是滇中和滇西地区,是为豆类的主要产地,构成当地的大宗农产品之一,远销外省乃至东南亚诸国。究其原因,除了作为粮食和蔬菜作物的重要补充以及供给牲畜饲料外,与政府的积极鼓励、通商口岸促成的经济刺激,以及各族居民在豆类种植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知识密切相关。故深入其探讨,对丰富农业经济史和农业科技史的研
期刊
从福建流来的漳溪河,纵贯西河镇。漳溪河又称西门河,西河由此而得名。漳溪河连起一个个美丽的小村庄,这一连串的小山村,呈现一派田园农耕生生不息的景象。漳溪河千百年来浇灌的西河沃土,山青水广。在碧绿的青天下,溪涧清流,山意悠闲,花草幽香,民居古朴,村景俨然,眼中所见皆为诗化了的田园美景。  风光宽阔苍苍翠,村口新桥丽日妍。走过镇墟,驱车数里,一座崭新的大桥连起了一个美丽山村。这座大桥叫漳北大桥,这个小山
期刊
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5岁,她的英勇事迹感天动地,彪炳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在南雄,一位年轻的女英烈,同样不惧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8岁。  她,就是南雄的“刘胡兰”—张长莲英烈。  父女一同参加革命  1948年4月15日,天气阴沉,不时下起霏霏细雨,一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的凝重氛围。  这天中午时分,在南雄县城东门外五里山脚下,一阵枪声响起,几名共产党
期刊
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战士吹奏军号的侧影,作为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的封面,自1938年出版发行后,风靡世界。早在十年前,即1928年末,海丰县黄羌松林村的一户贫困家里,有个叫张帝恩的瘦削青年,个头不高,但声音洪亮,16岁就参队入伍。他在当时东江特委驻地朝面山被选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编入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分配到四十九团司号班里学习吹号。张帝恩困惑不解:如此吹号与民间传统的
期刊
随着夏季降雨增多,毕节市响水滩瀑布水量大增,迎来最佳观瀑季节。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瀑布的声音,瀑布两岸青峰对峙,山色四季常青,巨瀑飞流,气势宏伟,壮观的瀑布吸引来的不止是游客,还有在瀑布下快乐嬉戏的水鸟,为响水滩瀑布增添一份活力。  响水滩瀑布位于毕节城市母亲河倒天河上游,地处七星关区天河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东连纱帽山公园,西接北镇关公园,瀑布群由三级瀑布、龙潭和天然游泳池三个部分构成。作为大自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转型开始进入深水区,文化转型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并没有朝着现代化方向顺利转型,而是以新的形态延续了其强大生命力,“差序格局”正是这些文化元素中的典型代表。大量研究证实,差序格局不仅妨碍了中国现代公民社会和人际信任的构建,导致行政运行失范和法治建设受阻,而且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发育和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等都造成了显
期刊
走进翁源县江尾镇仙鹤村,沿着省道245线一路前行,一条绵延十几公里的兰花长廊活色生香地呈现在眼前。在青山环抱、白雾缭绕之间,兰花交易市场、德芳兰园、全美花卉、兰花展示中心、万艺电商文创中心等相继争艳,现代化的温室兰棚和绿植交相辉映,一盆盆兰花或娇丽素雅、或娇艳浓烈,呈现出一副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美好景象。  近年来,翁源县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融入兰花产业发展壮大之路,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创
期刊
对于阳江书法老人曾广雄先生,我接触并不多,但又神交已久,最早应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记得当时我还在镇里读高中,由于喜欢书法,每次出城都少不了到中山公园里看看书法榜。在那长七、八十米的书法长廊中,作品时常排在前列,特别引起人注目的是署名“雄兵”的作者。其笔势雄健秀美,很像我当时特别喜爱的“麦华三体”书法。于是,我记住了作者,后来知道了他就是曾广雄。今年春节前夕,在城南岗背西的一座民宅里,我终于见到曾
期刊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位于仁化县城口镇锦江河畔、正龍街对岸,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  红军不屈不挠的奋战、鲜血筑就的阵地,让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军事文化历史遗产。为进一步宣传红军长征过境广东的光辉历史,充分保护利用红色军事文化遗产,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军史教育,2017年韶关市仁化县获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承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该项目于2019年10月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