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自从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了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可以吸取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可以凭借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扩展认识领域;可以吸收和传递文字信息,与他人交流,与社会沟通。总之,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识活动、交际活动都离不开阅读。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1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已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3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4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隋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
  5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后去发现、去感悟。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让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人”字形线路的设计,然后小组合作绘图,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学习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根据学生朗读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取了得的作用。
其他文献
“遗传和变异”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中的概率计算更是高考的主要考点,很多生物教师同行都注意这方面习题的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而笔者在高三生物教学中,也遇到了一道遗传概率多选题,它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更是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例题:(多选)一对夫妇,他们的孩子患甲病的几率为a,正常的几率为b;患乙病的几率为c,正常的几率为d,他们生一个只患一病的孩子的几率为()   A.a+c-2ac
期刊
如何提高高三数学科的复习效果这是每一位高三(除不想考大学者外)学生思考的问题。都希望通过本人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复读生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提高复习效果结合本人多年的辅导体会谈几点认识。  1成功属于有恒心的人  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不符出艰辛的劳动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失去了信心,学习意志逐步减退。这是失败的先兆。如果你是一个斗志顽强
期刊
【摘 要】 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等,无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起到很强的感染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到塑造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  【关键词】 成长 影响作用 教师 学生    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等,无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更新
期刊
方法,通常就是“指向特定目标、受特定内容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它是人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特定的操作系统和步骤。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的、为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指为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1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段,选择不同评价方式  1.1低年级段——“图
期刊
【摘 要】 网络远程教育应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是基于服务联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的策略,网络远程教育强调多主体围绕一个共同目标相互作用,彼此协作,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共享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放大各方的资源优势,使之扩大到整个联盟范围,实现效益增值。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主体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资源和能力的开发。不断创新,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从集权化走向民主化,从局部的改善走向整体创新成为可能,产生
期刊
许多学校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一些同学(职高生尤其如此),他们上课时“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做作业时“天下文章一大抄”,自习课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考试时“他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教师称他们为“朽木不可雕也”,如此种种,这些差生出现的原因究竟何在?对此,目标教学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大多数差生出现的原因是知识的负积累。那么,什么是知识的负积累呢?答曰:在群体教学中,多数学生在学习某一问题时,
期刊
1运用导学系统解读说明文  1.1单元导读——整组课文目标的指向。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从文体——说明文的角度编排的。导读中这样写道:“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这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提到的阶段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相吻合。这就提示我们,说明文教学的宗旨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选文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习表达内容
期刊
学思结合是汉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叶老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他说: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为儿童打下基础极为重要。”(《叶圣陶散文乙集》)又说:“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极其重要。”(叶圣陶《中国教育报》1984年2月2日)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忽视思维训练:目标不明,力度不够,缺乏序列,学生思维负担过轻,创造精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更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表现出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同时对于教师辛辛苦苦的精批细改后的作文,学生也只是随便翻翻,看个分数,并不去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因而成效不大。基于此种情况,在几年的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