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生活化教学的构建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就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即“生活即教育”这一著名命题。然而,陶先生的教育理念直至70余年之后才被世人重视、广泛推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多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思品课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有效进行思品课生活化教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基础,为此,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而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则是思品课生活化的前提条件,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产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体验知识”、从“书本理论世界”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根本转变。那么,具体应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呢?
  一、 课堂生活化的关键——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的编写基于现实的生活问题,以启动、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呈现和提炼内容目标的意义。而内容目标的意义,包括思想道德与学科知识两个方面(如下图所示),提供了设置生活化情境的依据。
  1. 基于案例的情境
  设置案例情境,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内容需要,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内化为学科意识,再将学科意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运用案例情境,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教学片段]在教学八年级“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中,笔者先提供了《都市快报》中一则新闻案例——某校两女生去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们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女生严辞拒绝。保安便将两女生非法扣留长达两个多小时。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形象地展现当时场景,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思考:商场保安的行为有没有侵犯两女生的权利?侵犯了什么权利?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基于问题的情境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教学片段]在教学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的“自主创新”时,笔者与学生有以下一段对话。
  教师: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来做一个小调查,有多少同学有MP3、MP4等播放器?有的请举手。
  (绝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
  教师:哪些品牌的播放器比较畅销呢?
  学生:三星、苹果、索尼……
  教师:我们就来看苹果。iPod是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生产的一款影音播放器,它能播放歌曲、电影,类似于随身听。iPod售价约为300美元,成本110美元,利润190美元。
  学生:哇!利润差距这么大!
  教师:为什么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利润,中国和美国的反差会如此之大?
  学生:中国大陆是组装嘛,没技术含量。美国提供概念和设计,这就是科技含量。
  教师:对!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发展科技,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别国是不可能告诉你的,要靠自己创新。
  教师:说得好!发展科技要靠自主创新。
  3. 基于体验的情境
  作为心理学上的“体验”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亲历性,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自经历某件事或对某件事有真实的心理感受。二是个性化,即主体因性格各异、水平不一,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三是情绪性,即主体的体验往往受情绪的影响而变化,对同一事物不但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就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设置体验式情境,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体验、互相合作,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
  [教学片段]在七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中,笔者选取了学生喜爱的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三个小片段,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情境体验。
  情境1:小雪大学没考上。
  问题1:这时小雪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情境2:小雪去找工作,应聘于一家外企。
  问题2:工作后,小雪的心理又如何呢?她能胜任那份工作吗?
  情境3:公司对小雪的工作不满意,辞退了小雪。
  问题3:小雪遇到了一连串的挫折,情绪很低落,看来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挫折?
  如果把传统教学比喻为让学生“看人游泳”,那么体验情境则是让学生自己游泳,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课堂生活化的动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为此,在思品课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必要的保障。
  1. 让学生动手
  即让学生亲自实践。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动手经历可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虽然思品课动手机会不如理科多,但仍有很多机会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大显身手。动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片段]在教学七年级“创建新集体”时,就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笔者创设了一个实践活动——设计班徽。要求如下:
  形式:以6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主题:设计班徽;
  材料:橡皮泥;
  时间:构思、制作5~8分钟,展示作品及设计意图讲解1分钟。
  学生踊跃地投入活动,所设计的班徽,无不体现着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几个要素: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2. 让学生动口
  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说、敢讲、敢辩,应创设有效的活动形式,如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问题竞答、课中穿插辩论会等,向学生提供动口的机会。
  [教学片段]在七年级“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教学中,笔者创设了活动——“比比谁的人缘好”。先请学生评选班中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好的同学,然后请这些同学谈谈自己是如何与同学、老师、长辈等妥善相处的心得体会,最后由教师归纳出人缘好应注意的事项,如尊重他人的人格、在称呼上要尊重对方、以谦虚的态度待人,等等。
  3. 让学生动脑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无疑是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体验中学习。”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脑,除了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释疑,于无疑处生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只有学会了动脑,能质疑、释疑,才会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自己的主体地位。
  [教学片段]在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中。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节假日,哪些节日既是传统节日又是法定节日呢?
  学生:春节、中秋节,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也是吧?
  教师:对!(出示“国务院取消五一黄金周,增设传统节日”的材料后继续提问)为什么要增设清明、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呢?
  学生:传统节日里蕴涵着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应该予以重视。
  教师: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比如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划龙舟,更要纪念屈原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怀。
  教师:说得好!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这些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4. 让学生动情
  虽然思品课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不容易,但只要教师善于抓住课堂上每一个机会、每一个细节拨动学生的心弦,是可以让学生动情的。
  [教学片段]在教学七年级“挫折面前也从容”的最后一个环节时,笔者在分析完如何战胜挫折后,在《怒放的生命》音乐声中,让学生在苹果形的卡纸上写下自己有关“战胜挫折的关键”的话语,并按组走上讲台把卡纸粘贴到教师准备好的苹果树上。很明显,学生的心绪很激动。
  此时,笔者的声音响起: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我们只有微笑地面对,才能享受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随着笔者的话语,学生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教室的中央,在烛光的辉映下,一起祈祷将来更美好。
  5. 让学生动心
  对于一些理论程度不深,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找实物以触动心灵。
  [教学片段]九年级讲到“改革开放”时,考虑到学生对改革开放到底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很深的认识,笔者就让学生课前去家中寻找长辈在改革开放前使用过的生活日用品,品种不限,放到班上展示。上课时,有的学生展示了票证,如粮票、布票、肉票等,说明改革开放后物资极大丰富,紧缺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有的学生找来了祖孙三代的照片,照片的色彩从黑白到彩色,照片中人物的着装从灰色中山装到个性化服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心潮澎湃,发自内心地得出结论: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丰富多彩,改革开放是一条富国强民之路。
  总之,生活化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园地,它让学生的生活更丰富、能力在发展,是开启知识的一把把金钥匙。
其他文献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是初中科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更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教学中,必须落实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一、注重主体性,让学生动手又动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
2009年10月31日早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的创始人、我们的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在京逝世,又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和带动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龙头企业
<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106-02  【摘 要】 目的 观察子宫全切手术后的性心理变化并制定护理措施。方法 以100例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入院宣教,心理指导,了解其对子宫全切手术的看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也能改善性生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与假设是以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为基础,对求知事实或现象的原因及干什么作一种有一定推测性或假定性的说明。猜想是发展科学、推动创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探究中,猜想和假设是核心内容,计划的制订、实验及证据收集都是围绕着它们而进行的,没有猜想与假设就没有方案的设计,实验就没有依据,结论就无从得出,因此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关键要素,猜想能力与假设能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秉承&#39;丰实生命,创验未来&#39;的校本价值观,围绕&#39;紫冰花&#39;模型,构建了学校文化体系和课程体系,不仅完成了体现学校独特风格的顶层设计,也在实践
<正>~~
期刊
有机物种类繁多、反应复杂;有机化学知识点多,内容多,要求高。特别是新课标、新高考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何掌握好有机化学知识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有机知识复习三大网络,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 以“基团”为基础,构建有机物性质网络  1. 以基团的特性为内容的有机物性质网络  (1) C—C、C C、C≡C、等基团的化学性质(见表1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实际上是一次飞跃——质变),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以实现效率的提升. 耗散结构理论推出后,许多行业都在其中找到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