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解题技巧探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关于计算有多种优秀的解题方式,如因式分解、配方法等。其中因式分解是具有技巧与实用特点的方法,也是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因式分解的灵活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思维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因式分解,找寻其在解题过程中的特点与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19-02
  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因式分解是锻炼学生逆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重要学习内容。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这一知识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淡化理论、提高实用的要求,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一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1   因式分解的基本内容
  在研究因式分解时,首先需要明确因式分解的定义与要素。
  1.1  定义
  因式分解,主要是指运用整式知识,将一个多项式转变为多个整式相乘的形式。这一知识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难点,又因为因式分解的理论性过强,很多学生对学习这一知识有一定抵触情绪。
  1.2  要素
  运用因式分解时,要注意四点。第一,分解多项式时,最后的分解结果一定是整式。第二,分解后,各整式之间一定呈现乘积的形式。第三,最后建立的关系一定是等式关系。第四,因式分解是整式乘积的逆运算。因式分解要谨记这四点,才能保证其运算结果是正确的[1]。
  2   因式分解常运用方法
  2.1  提取公因式法
  因式分解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提取公因式法。计算习题时,首先应该考虑这一方法,提取其中的公因式,直接合并,从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运用的基础是乘法分配律,在计算时要清晰每一步的计算原理。运用这一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需要找到多项式中的公因式,提出公因式,将提出后剩下的因式进行合并,最后化简多项式[2]。
  例1 分解以下两个多项式。
  、
  解析:在第一个多项式中,其公因式较明显,对比每一个同类项,找到公因式即可。首先,找到系数8和12的公因数为4,再观察发现与的公因式为x,与的公因式为,最后可以得出其公因式为,最后将这个公因式提出即可。第二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寻找较为困难,主要是其中多添加了与这两项。通过前一个习题的研究,可以轻松提出部分公因式。对于与,可以进行简单变化,将其变为同底数的项。其中由于次幂为2,其底数不论为负数还是正数都是可以的,所以通过对底数添加一个负号将其变为,两者是相等的,进行比较与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同类项为,因此整个多项式的公因式为,最后提出公因式即可。
  解题:
  总结:这一习题出现的难点主要是对与的考查,由于两者之间是相似的,所以需要进行简化与统一,以解决问题。
  例2 分解因式。
  分析:初步分析会难以发现习题中四个项的关系,找不到其中的公因式,不能直接运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需要整理多项式。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与相结合得,同样与ab也相结合得,这时可以轻松发现其中的公因式为,提出这个公因式即可解决问题。
  解题:
  总结:解题过程中会出现公因式不突出的现象,此时需要进行各项之间的整理与结合,从而找到公因式,解决问题。
  2.2  运用公式法
  公式法也是解题常用的方法,但在运用中,所用的公式不同,其中主要是对于两个乘法公式的运用,也就是平方差公式和平方公式,分别为、。对于这两个公式的运用不仅是简单直接的正向运用,也会适当逆向运用[3]。
  平方差公式为,对这个公式探究发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对于x与y,不仅仅只限制于数字,也可是整式。其次,等式的一侧一定是整式或者数字的平方差,另一侧必须具有这一特征。最后,对于常运用的数1到20的平方数,要让学生牢记。
  例3 分解以下两个因式:,。
  解析:第一个式子主要考查公式的逆向运用,所以可以将其中看为,同理,轻松运用逆向公式,可直接解决问题。第二个式子相比于第一个复杂一些,需要先将多项式整理为,然后结合第一个式子的分析方法,将其转化,但转化中因有更高的次幂,所以需要注意次幂的变化,最后再结合公式解决问题。
  解题:
  
  总结:观察以上两个式子,可以发现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更加广泛,且其中具有的变化特点更多,需要学生解题时具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同时积累运算经验。
  平方公式为,观察其特点。第一,算式等号两边所具有的形式特点,左边为两个未知数或者整式相加减后的平方。第二,右边为两个未知数或者整式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两倍的两者乘积。第三,其中与可以为整式。
  例4 分解因式。
  分析:这一多项式具有一定的陷阱,其中在初次看到第一项为时,容易将其打开,造成问题更难解答。所以需要将其中看作一个整体,从而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解题:
  总结:因式分解时,要将看作一个整体,不要直接将其打开,否则会提高解题的难度。
  2.3  分组分解法
  运用分组分解法主要是将公因式法与公式法两者结合,所以解题中需要学生注意多项式的特点或者差异,从而选择不同的解题方式。因此,针对于不同问题,需要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方法和习题所具有的特点。一般所运用的方法为二二分法和三一分法[4]。
  例5 化简多项式。
  分析:观察首项发现,这一习题可以运用平方公式,再结合习题中两个平方项,可以直接整理习题,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这一习题主要运用三一分法,二二分法的运用可参考例2。
  解题:
  
  
  总结: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讲解,可以发现,很多习题都有一定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整理多项式,再结合解题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
  2.4  十字相乘法
  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是解答二次三项式,但在问题解答中,不同的方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主要是二次项系数的不同,其可以分为系数为1和系数不为1两种情况。
  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内容都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在解答相似问题时,很难得到正确答案。所以教师讲解时,对这一部分内容,更多是让学生将其作为理解内容,并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十字相乘法主要运用的方程为,对于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应该首先将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要从分析因式分解的定义与要素出发,找寻题目的特点。解题过程中,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别为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这四种方法主要涉及公式的运用,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夯实基础,学生才能在解題时,有系统的认知,并选择更正确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娟,李保臻.基于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2019(5).
  [2]张素红.整合教材,问题引领,让概念教学厚重而灵巧——以《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例[J].数学之友,2019(4).
  [3]王娟,李保臻.基于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研
  究——以初中“因式分解”内容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2019
  (4).
  [4]王玲玲.重视初中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以“因式分解”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9(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复习阶段,试卷讲评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试卷中涉及的类型题。为了有效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实现试卷讲评课的知识联系与拓展,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数学思维的拓展性,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其数学学习成绩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并对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发挥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教学价值,促进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49-02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物理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以引导学生高效地学好物理知识。初中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思维的重要时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STEAM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化、智能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物理人才。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有关知识,就如何实现物理教学中STEAM教育的渗透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STEAM;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数学课程目标“四基”与“四能”的培养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要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本文以厦门市2020年3月线上质检理科数学第11题为例,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开展探究,以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问题探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串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功率的求解为背景,对每一种电路都采用了两种思路求解,详细分析了配方法在此类问题计算中的运用策略,通过推导及图像分析,得到了串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功率的求解思路,并讨论了其对中考物理复习的启示。  【关键词】滑动变阻器;最大功率;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97-02  滑动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事物的本质都是数据。经过分析发现潜藏在其后的规律,能够给予制定决策方案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中物理学情诊断现状,提出从概念出发,提升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开展更多的专题讲解,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系统性的纠错回顾学习机制,形成“肌肉记忆”等基于教育大数据,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高中物理;学情诊断;教学优化策
期刊
【摘 要】很多学生都知道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但却经常认识不到其与线圈电阻的关系,导致对一些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不到位。本文从自感电动势与线圈电阻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自感现象,并辨析自感电动势的三个公式,强调大学电磁学理论知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磁感应;自感电动势;磁通量;线圈电阻;自感系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职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中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推动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31-02  随着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局限性,开始思考如何把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引入课堂教学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整体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开展深入教学,指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在积累解题经验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迁移与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结合运用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容易让学生了解图形的特点,高效性地解题。本文重点探讨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直观想象;培养策略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增强学生的解题速度方面,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