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
一、利用线段图思考,让学生感知策略
画线段图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充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我让学生先观察图例,从中了解信息:“一箱啤酒是28元,一瓶白酒的价钱是啤酒的3倍”,并提出问题:“买一箱啤酒和一瓶白酒要多少元?”由于学生从来没接触过线段图,我进行了一番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出啤酒的价钱……”我一边板画一边提问:“表示白酒的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根据问题结合黑板上的线段图思考:我们该怎样表示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线段图每部分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思考解法,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应该说,借助线段图大部分学生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较好地理解掌握解法。利用线段图,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重视尝试探究,让学生体验策略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的尝试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自我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角的分类和画法”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尝试画一个60°的角,大部分学生用了量角器画,只有个别学生用了三角尺画。于是,我顺势让用三角尺画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对这种画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还让学生想一想:用一块三角尺还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学生很快地说出还可以画45°、30°的角。我因势利导:“70°的角能用三角尺画吗?”这时的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都能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学习讨论气氛异常热烈。这种积极思维状态真是好极了,我心中一阵窃喜。几分钟时间过去了,有的小组开始欢呼起来:“我知道了!应该这样画!”并向组员交流画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相信学生,进行尝试策略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才会生动起来,数学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善于点拨启发,让学生感悟策略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点一点”、“拨一拨”,对学生的思维能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和画法”这一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从图中观察两把扇子图分别是什么角?学生自然回答是:平角和周角。接着,我又提问:“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开始学生想不出,我就适时作启发性点拨:“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怎么知道的?”学生一下子茅塞顿开,想到了6时的分针和时针成平角。“还有吗?”学生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我拿一本书打开示意,学生马上心领神会:“打开书成平角”。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打开铅笔盒成平角。”“翻开日历成周角。”“12时分针和时针成周角。”……举手同学越来越多。小小的点拨,对学生认识平角、周角印象更加深刻,学生也从中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善于点拨启发,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助于学生在点拨启迪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学生用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应用举例推导,让学生明白策略
教学中,通过举例子,能把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浅显化。有助于学生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从而产生兴奋感,促使学生明理内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就用到了举例子的策略。学生根据信息:“一斤苹果5元”,“一斤葡萄4元”,“买5斤苹果和5斤葡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共要付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得出这道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解法,并根据相同的结果,得到一个等式:(65 45)×5=65×5 45×5。为让学生加深两种解法的认识,我又举了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从中充分理解了两种算式意思和结果的一致性,从而很自然地得出乘法分配律:(a b)×c=a×c b×c。
应用举例策略进行教学乘法分配律,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而且学生对自己感悟和发现的知识就会记忆深刻。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多举例子,促使自己去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推导出数学规律。
五、运用假设验证,让学生活用策略
在教学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常用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这让大部分学生无从着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头绪。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找一种新的学生能理解的策略——假设法。例如,学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后,书上有一习题: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初看到这题,个个目瞪口呆。我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你们对这道题有什么疑虑?”学生提出:“只知道三角形的底,不知道三角形的高,怎么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于是,我引导学生假设:“能不能假设一下高?”接着,我再次引导:“请同学们自己随便假设一个数为高,看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学生一致得出答案:底是几。我又请学生根据底和高,分别算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出它们的面积相等。就这样,学生都能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假设验证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良策,使本来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变得简单化,形象化,使问题能得到顺利解决。
总之,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巧用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境界。
一、利用线段图思考,让学生感知策略
画线段图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充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我让学生先观察图例,从中了解信息:“一箱啤酒是28元,一瓶白酒的价钱是啤酒的3倍”,并提出问题:“买一箱啤酒和一瓶白酒要多少元?”由于学生从来没接触过线段图,我进行了一番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出啤酒的价钱……”我一边板画一边提问:“表示白酒的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根据问题结合黑板上的线段图思考:我们该怎样表示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线段图每部分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思考解法,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应该说,借助线段图大部分学生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较好地理解掌握解法。利用线段图,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重视尝试探究,让学生体验策略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的尝试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自我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角的分类和画法”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尝试画一个60°的角,大部分学生用了量角器画,只有个别学生用了三角尺画。于是,我顺势让用三角尺画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对这种画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还让学生想一想:用一块三角尺还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学生很快地说出还可以画45°、30°的角。我因势利导:“70°的角能用三角尺画吗?”这时的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都能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学习讨论气氛异常热烈。这种积极思维状态真是好极了,我心中一阵窃喜。几分钟时间过去了,有的小组开始欢呼起来:“我知道了!应该这样画!”并向组员交流画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相信学生,进行尝试策略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才会生动起来,数学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善于点拨启发,让学生感悟策略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点一点”、“拨一拨”,对学生的思维能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和画法”这一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从图中观察两把扇子图分别是什么角?学生自然回答是:平角和周角。接着,我又提问:“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开始学生想不出,我就适时作启发性点拨:“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怎么知道的?”学生一下子茅塞顿开,想到了6时的分针和时针成平角。“还有吗?”学生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我拿一本书打开示意,学生马上心领神会:“打开书成平角”。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打开铅笔盒成平角。”“翻开日历成周角。”“12时分针和时针成周角。”……举手同学越来越多。小小的点拨,对学生认识平角、周角印象更加深刻,学生也从中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善于点拨启发,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助于学生在点拨启迪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学生用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应用举例推导,让学生明白策略
教学中,通过举例子,能把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浅显化。有助于学生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从而产生兴奋感,促使学生明理内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就用到了举例子的策略。学生根据信息:“一斤苹果5元”,“一斤葡萄4元”,“买5斤苹果和5斤葡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共要付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得出这道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解法,并根据相同的结果,得到一个等式:(65 45)×5=65×5 45×5。为让学生加深两种解法的认识,我又举了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从中充分理解了两种算式意思和结果的一致性,从而很自然地得出乘法分配律:(a b)×c=a×c b×c。
应用举例策略进行教学乘法分配律,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而且学生对自己感悟和发现的知识就会记忆深刻。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多举例子,促使自己去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推导出数学规律。
五、运用假设验证,让学生活用策略
在教学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常用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这让大部分学生无从着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头绪。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找一种新的学生能理解的策略——假设法。例如,学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后,书上有一习题: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初看到这题,个个目瞪口呆。我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你们对这道题有什么疑虑?”学生提出:“只知道三角形的底,不知道三角形的高,怎么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于是,我引导学生假设:“能不能假设一下高?”接着,我再次引导:“请同学们自己随便假设一个数为高,看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学生一致得出答案:底是几。我又请学生根据底和高,分别算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出它们的面积相等。就这样,学生都能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假设验证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良策,使本来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变得简单化,形象化,使问题能得到顺利解决。
总之,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巧用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