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提高数学问题林的有效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教学的开始,问题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问题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牵涉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是没有设计问题,而是问题的提出经常地出现随意性,而不能引发学生的自由思考,数学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是否能够有效推动数学活动的发展。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是否促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关键词】问题;数学问题;有效性;思维;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
  
  有效的数学课堂,包括了很多个方面,当然也包含了数学问题的有效性,问题的设计就能重新组织起课堂,有一次参加一个小学数学课改主题研讨活动,第一节课是二年级的“倍的认识”,教师先用课件展示了一幅“哆啦a梦”图。说:“哆啦a梦也想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学生齐声回答:“欢迎!”接着,教师用课件展示,屏幕上出现蓝天、白云、草地,从屏幕右边飞出两只白蝴蝶,一直飞到屏幕中间:老师问:“蝴蝶是怎样飞来的?”
  “哆啦A梦变出来的,”
  “从右边飞出来的,”
  “从草地上空飞来的,”
  老师一一给否决了,要求学生再认真观察,可没有学生再举手了,这时老师只得再把课件演示了一遍,还是没有学生举手,全班鸦雀无声,老师没办法,只得边演示课件,边说:“蝴蝶是不是两只一起飞来的?”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说:“是”,用了很长的时间,问这样一个问题:“蝴蝶是怎样飞来的?”,绕来绕去的,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答案:“蝴蝶是两只一起飞来的”,
  数学问题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是否能够有效推动数学活动的发展,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是否促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使学生真正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境界,
  在数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提出数学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来设计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即需要对学生量体裁衣,才能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如经常听到低年级的老师在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包括词汇并不多,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有时候会找不到相关的词汇,其次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如开篇提到的,这个问题就没有必要提出来,第一次飞出两只白蝴蝶,可以一句话带过:“白蝴蝶是两只一起飞来的”,接下来屏幕上出现每次飞来两只红蝴蝶,共飞来3次;这时候就可提出问题:红蝴蝶与白蝴蝶的只数有什么不同?这样就可以省下宝贵的时间用于其他环节的教学,
  
  2.层次性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难易有序,坡度适中,使学生解决起来比较顺手,产生“步步有梯,节节登高”的成功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比一比”这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森林卡拉OK大赛最后的决赛是在黄鹂和百灵鸟之间进行的,四位评委为黄鹂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8,7,8;当最后一位选手百灵鸟登台演出的时候,其中一位评委因家中有急事不得不离开,于是只剩下3位评委为百灵鸟打分,他的得分是8,10,9,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吗?想一想,摆一摆(用小圆片代替得分)、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结果在小组代表汇报时,都只有回答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而对于理由都没说,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评委人数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在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中学会求平均数,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都在谁是冠军上,并且同时出现二、三个问题要求,使得三年级的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只解决第一个问题,导致教学设计意图没有达到,老师在设计时应该把以上的问题要求分成两个层次:第一让学生说说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要怎样比?第二就是想一想,摆一摆(用小圆片代替得分)、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
  另外,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优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决的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得基础知识,各有所获,
  
  3.开放性
  
  数学问题的设计要“粗”、“细”结合,富有弹性,问题不能分得过细,要注意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灵活的处理:做到“粗”“细”搭配,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所谓“粗”就是弹性设计,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有时要在“细”字上下工夫,如情景的创设要尽可能地做到真实有效,能和生活有联系,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关键性的提问上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问题,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防止形成思维定式,营造宽阔的教学空间,感悟知识间内在联系,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思想去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学习可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本文就高中数学实践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与实际数学问题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实践    1研究性学习的科学内涵  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基于教师指导,学生由自然界、实践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之中进行数学相关研究专题的科学选取,并主体
【摘要】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影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  数学教学中应切实做好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工作,真正让评价在小学数学作业中绽放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数学作业
【摘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的导入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就讲故事、引入悬念、联系生活以及动手操作四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讲授新课时常用的导入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导入形式  导入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一堂课若能有好的导入,可以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集中起
我先后三次执教了浙教版第七册《归一、归总应用题》,其中“活动过多”、“没有活动”、“活动的恰如其分”的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效果.   一、感 悟  1. 活动过多  在第一次的试教课中,用儿歌“数蛤蟆”引入后,我设计了请一名学生“拍球1分钟”的活动,目的是复习基本数量关系;接着又设计了“展开一次电脑打字活动——得到某某同学2分钟打字的个数这个信息”. 可谁料一学生在打字时,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关注
【摘要】 “时间”教学在低年级段应该是个难点,它比较抽象.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 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关
张强正在竞选社区主任,本来以为老主任退休,他这个副主任当主任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哪曾想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就在选举前两天又闹出了一件对他极其不利的事儿。  那天一大早,小区里的老人们都在围观一张张强和一个女人的照片。人们指着照片,各种议论都有!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和张强是什么关系?其实,照片上的女人不是别人,她是张强的老娘,正在捡垃圾。只见她一身农村老人打扮,拿着蛇皮袋,用铁夹子在垃圾桶里翻找着什么
我校从2011年9月开始,在高一年级部开展了学为主、教为辅、构建高效课堂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展示问题—学生探讨—教师指导点拨—当堂练习.   一、“四段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1. 课前准备(3分钟左右)  (1)复习回顾;(2)创设情景;(3)展示目标.  2. 学生自学(10分钟左右)  (1)学生自学   看书思考问题.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
【摘要】 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将课堂中的问题,想方设法变成我们师生交流的话题. 让这些话题为我们打开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搭建一个生动的互动平台,从而使信息在此汇聚,热情在此燃烧,心智在此充实,能力在此提高……  【关键词】 话题;价值;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传授知识和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有以下一些表现:有的上课始终表现出很紧张的状态,有的整节课都很茫然,还有的是沉默寡言,这些现象都让我感到很迷茫,原以为是我自身上课的原因,或许是方法不对,或许是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于是,我在课后和许多的学生进行了交流,才知道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我上课的原因,而是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不喜欢上数学课,甚至连数学老师都不喜欢,真可谓谈数学色变,为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最后才知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现象,新课标明确提出应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中引人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以达到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注重实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