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有生课堂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无处不存在信息技术,它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使得民众的生活变得更高效、便利,同时增加了民众生活的幸福感。信息技术如此大的影响也使得教育工作者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并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助力。基于此,文章将结合小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情况提出在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各位教师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中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9-0028-02
  引 言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要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只有信息技术融入各级各类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育信息化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应尽可能运用在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必将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变革是有好有坏的。因此,身处在这场变革中的教育工作者们就应认真思考、研究“信息技术如何与教学优质、高效地融合、创新”,以求为学生带来绘声绘色、有生命力的课堂,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产生的幸福感。下文将讨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认知存在错误
  在小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这一问题上,有的教师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在小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就只是简单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如:PPT、音频、小动画、视频资源等。这样的认知绝对是错误的,这样的做法也是很僵硬、死板的。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的方式表面看起来为课堂带来了信息技术手段,但实际上课堂的内容仍没有变化。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制作PPT演示文稿”时,就只是单纯地将PPT制作的详细讲解的视频资源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视频教学里学习如何使用PPT。这样的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中了,但是这与教师自己讲解有什么区别呢?教学的过程、内容都没有什么变化。这实质上同样还是没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且,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并不只是信息技术的融入,还有现代教学理念的融入。就以教学学生制作PPT演示文稿为例,僵硬地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学习,枯燥的视频资源的教学会抹杀学生很多的学习激情。如果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能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引导、设问,翻转并解决问题的话,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激情。融入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的认知无疑才是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的正确认知,而不只是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这样片面、错误的认知[1]。
  2.为了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会出现滥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为了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错误地认为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处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使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的现象。起初教师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在教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学生必然会感到疲劳,一开始被激活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教师滥用信息技术手段之后逐渐消失。这样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提供旅游服务——简单数据处理”这一课时,在第一课推荐旅行景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本可以先与班上学生互动,让他们主动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景点,并分享一些难忘的回忆。这样的互动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这样的互动方式下,学生会因自己参与了课堂而变得自觉认真学习,这对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也很有帮助。但有的教师会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一些无聊的视频来介绍学生并不熟悉、不了解、调动不起学生兴趣的景点。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无用且浪费时间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明显是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这样的做法应该多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情况。
  3.创新不足
  在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这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专业素养不高有很大关系。信息技术手段多样,教师并不可能精通每一样手段,有的新信息技术手段还是需要教师学习后才能掌握的。教师无法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就必然影响教师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创新。除此之外,有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强也会影响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强就难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而在课堂上仍进行传统的教学。这样的做法是与教育信息化相违背的,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这一类教师甚至可能面临被行业淘汰的风险。专业素养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提高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如鱼得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智慧的浸润中成长。创新不足的表现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制作PPT演示文稿”时,只会单纯地教授学生PPT的基本功能。这虽然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与传统教学相似,并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若在教学中,教师能演示一些基本功能的叠加使用而出现的很具创意的制作效果,这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就不会显得枯燥,也能体现出与传统教学的不同。能真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智慧进行创造的教学,才是有活力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与创新的策略
  1.转变教师的错误观念
  上文已经做过阐述,部分教师在认知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存在错误。融入信息技术手段也要融入现代教学理念才是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正确认知。但存在错误认知的教师并不在少数。因此,转变教师的错误观念是一个应尽早开展的工作。只有早日转变教师的错误观念,教师才能早点从错误观念中醒悟,才能在正确的认知中认真钻研,将现代教学理论融入课堂中,为学生带来真正区别于传统教学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的有教学智慧的课堂教学。如教师在教学生“网页制作初步”这一课时,在融入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制作一个有吸引力、页面设计简洁、精美的网页。结合课文的背景,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科普奥运会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的基本情况,通过多看奥运吉祥物、会徽等了解它们的设计理念,并从中获得启发。学生之后再与教师共同讨论,完善方案,最终设计一个具有创新理念的网页[2]。   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滥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现象在高校、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滥用信息技术手段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续传统的“满堂灌”的错误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时一定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再加上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搭配,就能为学生带来绘声绘色的课堂了,而并非要过度使用。这样的融合也才是科学的融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即在需要运用的时候加上信息技术以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家乡民俗导游——多媒体作品创作”一课时,可以精选一些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学生可能接触过的民俗的纪录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通过纪录片的科普了解民俗这一抽象概念,丰富学生对民俗的认识。在学生充分了解民俗是什么之后,学生更容易结合自己知道的地方民俗及民俗的特点制作出不同内容的多媒体作品。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鼓励教师发扬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方式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就需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与专业素养。在这两项素养的支撑下,教师才有充足的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做支撑的创新一定是空的、经不起考验的创新。提高教师素养的渠道有很多,可以通过学校培训,也可以是教师自学。除了有创新的稳固基础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創新的精神动力。即便是有了创新的基础,教师的创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期间可能遇到很多挫折,教师只有好好发扬创新精神为创新带来精神支撑,创新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因此,面对创新不足的情况,学校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创新,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结 语
  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中,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仍需不断完善改进,这项工作仍要教育工作者们认真钻研才能在最大的教育空间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消除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为学生带来绘声绘色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具有教育信息化特点的课堂。学习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策略也将有助于各位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趣、生动、实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孙思华.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的融合与创新[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112.
  [2]王 静.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Z1):165-166.
  课题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电化教育与教学仪器站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学科教学’遇上‘信息技术’的探究”的成果之一(TD202009)。
  作者简介:辛 全(1973— ),男,壮族,广西百色人,专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西藏地区积极推进“领雁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层教研工作,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三环”是为项目驱动、因地制宜、组块管理;“六步”是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实践证明,“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是可行的,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基层教研;“领雁工程”;区域化推进;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挖掘并选择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素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主动探索在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建立数与形的生动联系,体会到数形结
期刊
摘 要:感统失调的学生因为生理原因,在背诵时存在很多障碍,如记忆力差、容易重复背诵、遗忘得快等。帮助他们进行有效背诵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首先是巧用激励,激发他们的背诵兴趣;其次是科学、合理地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改变他们的背诵方法。经过研究和统计,低学段感统失调学生在这些方法策略的指导下,背诵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感统失调;有效背诵;低学段;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探讨联系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权;最近生长点;核心价值;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67-
期刊
摘 要:以博物馆为平台的馆校合作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法治、理想信念等教育,文章采用的调查研究、数据对比等方法拓宽了学校德育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校教育;馆校合作;教育活动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02-03  一、活动简介  学校与博物馆深度合作,借助升印轩米升文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Z村(以下简称积石山县Z村)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阐述了教育扶贫下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教育扶贫;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07-0
期刊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教学目标融入具体的情境中,让情境与学生的地理学习有机结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感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对此,文章作者以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为例,谈谈如何巧设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教师必须改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五要”教学模式是改变教育观念,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了“五要”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数学;“五要”教学模式;角平分线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85-02  一、备课要细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图
期刊
摘 要:文章对九年级教材中“铜及其化合物”的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在复习铜、氧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基础上,学习碱式碳酸铜。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实验、模型等角度了解碱式碳酸铜,最后形成比较完整的“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关键词:铜及其化合物;碱式碳酸铜;价类关系图;化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87-02
期刊
摘 要:社会美育课程作为校园美育课程的拓展与补充,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上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文章以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爱的启蒙”儿童美术创新课程为例,从其夯实美术基本素养、触发人文关怀、提升审美能力等方面,探讨校外美术课程的价值归旨。  关键词:社会美育;美术课程;创新课程;课程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