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識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育,它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一点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本人也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在教学中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善于抓住契机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一天,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在作业的后面写上:老师,昨晚我看见您在十字街口踢毽子,您踢得真好!我想,我可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我在上面回应:谢谢你那么用心地观察老师踢毽子,你真是个好孩子!如果你能把你看见老师踢毽子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那该多好啊!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就摆在了我的桌前,我也仿佛看到了她身上迸发出的写作激情。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师生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
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把他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让人瞧着心痛。所以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学生都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很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赏识似润物细无声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温情与爱意。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教师给予学生的绵绵的爱意,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增强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发现,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位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说:“读得很好,真棒。”另一位老师则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完美。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加以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赏识很虚伪,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以改变不良习惯。
五、处理好赏识教育与批评的关系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特别是我们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更要注意批评孩子要做到谨慎,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需要是鼓励再鼓励,有的孩子表扬的方式需要含蓄一些……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本着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的原则,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做错了,而且知道是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批评也是一种爱,一种深远的爱。要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风风雨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让孩子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才能让他明辨是非。对孩子放弃批评,不敢惩罚,那只会扭曲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老师的欣赏,是使学生幸福成长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欣赏带来成功,批评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老师的欣赏,而是欣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差学生需要批评,而是批评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差。
欣赏,能使学生在鼓励中焕发高昂的斗志,奋勇前进:欣赏,能使学生在表扬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鼓起前进的风帆;欣赏,更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欣赏学生,你付出的只是心血,而学生则有可能收获人生四季的精彩,我们也将欣赏到柳絮飘飘的美丽景色。
一、善于抓住契机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一天,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在作业的后面写上:老师,昨晚我看见您在十字街口踢毽子,您踢得真好!我想,我可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我在上面回应:谢谢你那么用心地观察老师踢毽子,你真是个好孩子!如果你能把你看见老师踢毽子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那该多好啊!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就摆在了我的桌前,我也仿佛看到了她身上迸发出的写作激情。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师生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
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把他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让人瞧着心痛。所以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学生都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很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赏识似润物细无声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温情与爱意。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教师给予学生的绵绵的爱意,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增强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发现,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位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说:“读得很好,真棒。”另一位老师则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完美。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加以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赏识很虚伪,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以改变不良习惯。
五、处理好赏识教育与批评的关系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特别是我们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更要注意批评孩子要做到谨慎,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需要是鼓励再鼓励,有的孩子表扬的方式需要含蓄一些……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本着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的原则,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做错了,而且知道是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批评也是一种爱,一种深远的爱。要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风风雨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让孩子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才能让他明辨是非。对孩子放弃批评,不敢惩罚,那只会扭曲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老师的欣赏,是使学生幸福成长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欣赏带来成功,批评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老师的欣赏,而是欣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差学生需要批评,而是批评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差。
欣赏,能使学生在鼓励中焕发高昂的斗志,奋勇前进:欣赏,能使学生在表扬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鼓起前进的风帆;欣赏,更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欣赏学生,你付出的只是心血,而学生则有可能收获人生四季的精彩,我们也将欣赏到柳絮飘飘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