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语文本质再析教学弊端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中“语文”的取义,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的统称,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因此,对语文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预设、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效能的大小。
  首先,我们通常对立起来论说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尽管都是语文的基本属性,但二者并非是人们从同一视角在同一意义层面的认识:前者是从语文的交际目的与功能角度认识的外在功能特性;后者则是从语文的内容角度认识的内涵本质特性。由此可见,二者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层面认识的不同特性,既具认识对象的同一性和认识结果的相关性,又具认识角度的异向性和认识层面的相对性,却没有多大的可比性。所以既不宜把二者从根本上割裂开来,再求统一,更不应完全对立起来,分个孰重孰轻,因为它们本身就和谐地共存于语文这个统一体中。
  其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通常把工具性的源生对象含混地定位在语音、文字及所构成的词句、语段、篇章等语文物质形式上,以为仅对其语义和一般结构规律进行了理解,加强了学用训练,就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学生就能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实现交际目的。语文的工具性是基于语文的物质外壳与其内涵的思想内容相互依存、和谐融汇构成的整体上的。谁能想象,语文学习省去了思想文化内容的感知和积累,使学生表达时头脑里缺乏先行的丰富完整、科学有序的思想内容,而让其光靠掌握的一些辞藻、语段,堆砌成无生命活力的“无魂之尸”,就能正确完美地实现语文的交际功能与目的。
  再次,过去在语文的思想性认识上也存在窄化的偏差,通常把它限定为“政治倾向”或崇高精神道德的代名词,而漠视语文作品对大千世界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多姿多彩、多角多元的思维结果,以及思想规律与方式方法等的客观反映。从而导致语文教育简单地异化为单纯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空洞说教,弱化了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功能。《语文课程标准》鉴于语文思想性认识上这种使之失却了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限定,拓展其外延,改提为“人文性”。但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表述“(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仅从语文之于人类文化的属种关系上提示了其结构属性,并未对语文内在本质特性作正面直接的阐述,而且还淡化了其思想内涵。可能仍难使广大教师对语文的思想文化内涵特性有一个正确全面、清晰具体的认识。
  综上所述,对语文本质应从整体上全面、科学地认识其内在和外在特性,明晰其内在的关系,才能获得较为正确完整的理解。由此可得出如下认识:语文是以语音或文字构成的词句、语段、篇章为物质外壳,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和思想规律与方法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对语文本质认识不清导致的诸多教学弊端:
  其一,过去片面割裂语文基本属性导致的或偏重思想内容解析,或偏重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行为,都是有悻于语文课程性质和整体要求的错误倾向,因而都难以取得显著的整体教育效能,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其二,在思想内容理解及思想方法上,往往偏重对课文主要内容及含蕴的政治思想、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感的抽象概括,让学生得出理性认识,而漠视对语言文字表述的人事景物多姿多彩的生动形象、多元多样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发展过程的具体体验,帮助学生获得切实感受。教学中,往往稍读课文后,就匆忙脱离全篇课文的具体语句与形象,仅依据某些重点词句,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结果导致丰富实在、生动鲜活的语文作品脱离于社会现实生活,丧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和帮助学生具体认识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以及人类多样文化,体味多元思想感情,进而通过反复体验、感悟,升华思想认识,丰富内心情感的教育功能。
  其三,在语言文字学习及教学方式上,则又往往偏重那种脱离语段或文章整体语言环境,单独对个别重点词句的微言大义和表达功能与特点进行深挖细掘式的解析,而忽视对课文整体语言模型的感受、积累,忽视对语言整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联系及其表述的整体结构规律、特点与方式方法等的了解、感悟和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语文学用实践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学习所得常常局限于理解、积累一些语言材料,而对整体语言模型和结构规律等的感知、积累则淡漠浅薄,难以获得整体感受与体验,进而把握语言结构规律与特点,真正形成语文读写能力。
  因此,应在认清语文本质和课程性质的前提下,按照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全面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立足整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细读,围绕初步感知的思想感情,调动其生活、学习积累,落实到具体语段和重点词句上品味揣摩,使之增强体验、强化感受、明晰认识、加深理解、促进积累,并启迪多元感悟,形成独特感受和理解。只有这样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立足整体同步和谐地感知、体味语文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自主深入地实践、体验,在大量语文实践中受到人文教育。思想陶冶、情感熏陶和语文能力训练,掌握语文表达和学用语文的规律,才能使语文教学较好地回归语文课程的本质,发挥语文教育的整体功能,增强教学效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整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倡导自由阅读,激发创新思维;注意示范朗读,调动学生兴趣;营造体验氛围,提倡多样阅读;开放课堂环境,张扬阅读个性;激发延伸阅读,传授自读方法。  【关键词】阅读;感悟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育学科是语文,最传统的学校教育被称为读书。苏秦苦读,“头悬梁,锥刺骨”,所以能游说天下;杜甫勤读,“读书破万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历代的伟人名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己“读”出来的。  我们
期刊
【摘要】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
期刊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学生坚实的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它始终贯穿一年级的学习之中。但是内容多而且枯燥,许多教师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于是我就想是否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让学生把现有的经验和新的事物联系起来  在教学汉语拼音的形时,我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相似之处外,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街上等实际生活中见到的与拼音部件相似
期刊
细节描写作为作为一个常见又非凡的描写手法,对其名为“细小”而实力“巨大”之特点,广大中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已经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了。其实,不单是小说,就连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记叙文类的作品或文章,在营造特定意境、塑造人物性格、升华主题思想方面,对细节描写皆情有所钟。  1 用细节描写渲染故事特有气氛,烘托人物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思想感情  《芦花荡》是孙犁“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
期刊
[摘要]利盖蒂是当代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同时也是先锋派大师中的元老之一。原来他的创作风格,深受巴托克的影响。但到西方後,不断探索新技法,创作风格明显转变,成了当代最富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主要特点是多层次的和声结构,那就是说,在一个和声内部含着一些次级和声,而在次级和声中又包含更次一级的和声,如此不断,造成一种独特的和声效果。写的是复调,但复调本身几乎不为人所察觉,听起来是动态的音块,这种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德育体系的规划,主题班会序列的设计,社团活动的建设,学科德育的渗透,立体德育网络的构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等方面探索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新课程;德育;素质教育    纵观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有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乏善可陈,德育工作的整体目标体系没有形成,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德育活动形式单一,学校德育工作有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之差异自古不同,南之婉约,北之道劲;南之柔媚,北之洒脱。《茉莉花》它的旋律秀丽婉转、优美动人。在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流传,它的發展在形式和内容上经历了由单一到多样、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这种音乐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正是我国民间音乐作品的一个共性。  [关健词]风格;对比:茉莉花  《茉莉花》原曲名为“鲜花调”,《鲜花调》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广泛流传,从有曲谱记载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
期刊
[摘要]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是一项国际性的赛事,始于1985年,得到了中国高校的重视与参与,是当代各项数学建模赛事的鼻祖。它强调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以及结果的合理性,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需要良好的英语组织与表达能力。本文着重论述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对于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意义,也分析了其对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所起到的推動作用。  [关健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实践能
期刊
近几年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出现一些新困难,那么如何应对挑战,发挥优势,是当前各职业学校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的发展实际,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市场经济要求人们要遵照规律来办事。市场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发展方向。  几年来,我们组织专家搞市场分析和预测,陆续开发了汽车修理与驾驶、高级汽车修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道路与桥梁、现代物流、汽车商务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音响技术等高端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人类在信息技术领域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使原本呆板的电子产品变的有声有色,这就是多媒体技术。从这个层面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能够同时抓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卫星通讯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