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架起与学生沟通桥梁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xy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沟通可以说是社会上的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语言艺术。学会沟通,那么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之重要和必要的。良好的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健,教育事业离不开师生之间合作的力量,力量来自于沟通。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学校里所出现的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因此,要做到师生良好的沟通,要做到师生良好的沟通,首先以微笑面对学生,其次尊重与热爱,再次要学会倾听,最后要榜样激励法,平衡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师;沟通;微笑;热爱;倾听;榜样激励
  
  How teachers and students put up a bridge
  Meng Ri kun
  【Abstract】Communication can be said that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a human language arts. Learn to communicate, then for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eaching Key success, educ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ower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rength comes from communication. A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s a successful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that occurred to a large extent the problem is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o ensure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hieve good communication, first of all with a smile to face the students, followed by the respect and love, once again learn to listen, and finally to model stimulus law, balance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Teachers; Communication; Smile; Love; Lsten; Model stimulus
  
  我们都知道,师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无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了,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很大的抵触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健,教育事业离不开师生之间合作的力量,力量来自于沟通。通过沟通,能让师生之间更细致、更深刻地了解对方,让学生能更充分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及时纠正自己以往的过错。学会沟通,那么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之重要和必要的。要做到师生良好的沟通,首先以微笑面对学生,其次尊重与热爱,再次要学会倾听。最后要榜样激励法,平衡师生关系。
  
  1.以微笑面对学生
  
  人们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发自内心并渗透感情的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人际沟通中的“增效剂”。在师生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不管怎样的学生,也不管他怎样的生气,只要老师你张嘴对他微笑,他就会感到你没有恶意,就会放下戒备心,听你说话,就会渐渐打开心扉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记得班上有个学生,性格十分倔强,喜欢我行我素,从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那种,我刚开始发现他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就马上板着脸批评、指责他,他会跟我狡辩,后来我改变了教育方式。在此之后,他又在违反课堂纪的时候,这回我会微笑着对他说讲明道理,和他心平气和的谈谈,果然,这一招很管用,在以后的课堂里,很少见他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而且,他每次见到我,也总是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想,如果我不是微笑着与他沟通,很难有这样的叫人开心的结果。
  老师的一个微笑不仅仅是和你的学生打一个招呼这么简单,它传递着你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爱!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觉得没有距离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也才能和老师走得更近。
  
  2.尊重与热爱,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曾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讲这样的话:“你成绩再差,我又不少拿一分工资,不想学,就早点滚回家。”更有甚者,出口成“脏,”称学生为“蠢货”、“懒虫”、“笨蛋”“白痴”等,言语中透出冷漠、厌恶、歧视,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把学生推向教师的对立面——有的学生从此“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则对教师产生反感,甚至反抗。人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这是人的天性。学生是一株株树苗,更需要爱的阳光和雨露。作为老师,应该细心地呵护。教师尊重和热爱学生,既是一种情感,又是精神,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工作中,老师可以从细微处关心学生。如夏天,宿舍蚊叮虫咬,学生难以入睡,我们给他们安上纱窗;学生生日,老师可以送上几句祝福;差生学习上有困难,老师可以派班干部去帮助他们等乖。用真诚去感动学生。这样,师生间自然就缩短了心理距离,增进了情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让家长的的权力、家庭的贫富、学生成绩的优劣、相貌的美丑、性别的差异等左右自己的工作。教师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同学生交心结友,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她)们。
  
  3.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做为一个老师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拒绝倾听或遗漏学生的叙说,这种“失聪”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不全的倾听,虚假的倾听,错误的倾听。而这些不良的倾听方式会严重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今后工作中与学生沟通。所以一个好的老师首先要学回倾听。在倾听时,应该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来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是在真正地倾听自己的心声;同时老师还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鲜活的生命来看待、来接纳。
  老师可以从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倾听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病痛等内容去着手,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往往通过他们的声音表达出来,这些声音可能是学生对上进的渴望、对尊重的希望、对友谊和理解的渴望、心理压力释放的需求等。当学生被教师倾听并被认可或得到指导时,学生就会信赖老师,就会视老师为良师益友,经常主动地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就会与老师建立起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这时老师就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也会更易沟通。大多数学生普遍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等方面的压力,老师还可以从通过倾听去寻找学生存在于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疾病,尤其是一些心理疾病,及时捕捉到他们的焦虑、自卑、自大、愤怒、抑郁、孤独、痛苦和恐惧等,及时帮助学生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因此,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真诚和平等、专注和警觉、执著和冷静的态度进入学生心灵深处,及时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4.运用榜样激励法,平衡师生关系
  
  教与学是师生进行双边对话并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追求教与学的目标方面都可能出现三种情形:①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都很高,而且有特别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②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都很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③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呈一高一低状态。一般来说,追求高目标的教师和追求低目标的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更大,冲突的激烈程度也更强。尽管教师出于良好的愿望对学生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是“造反”。师生在教学目标上的这些差异,必然要导致师生交往中的冲突。遇到这种情况,可运用榜样激励法,激起学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尝试成功的欲望,进而使他们产生模仿心理,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这份喜悦就会变成一种自信、一股动力,推动着学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并持续完善自我。实践证明,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可以增强师生沟通的实效。
  总之,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一切良好的沟通都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爱,只要老师善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我想师生关系一定能平等稳定中发展。一定能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
  
  收稿日期:2010-06-23
其他文献
1.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
期刊
《语文课标》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下面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语文教学中鼓励质疑,激活思维主动探究    低年级教学教师应引导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提问,
期刊
【摘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词汇教学质量的好与差,单词掌握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影响到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和运用。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度过词汇大关,本人认为,首先必须要解决词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词汇;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词汇教学法;词汇记忆法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新课程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词汇
期刊
【摘要】“说”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不可忽视的一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说”能力的培养长期被轻视,学生的“说”的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口才。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说”的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能力    Expand the language "that"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本文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在教学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数学课堂;作用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Liu Jian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美术课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培养?笔者从教学实例中进行对比探究,即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提问、质疑与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关键词】新理念;创造力;想像;问题意识;观察;思考;实践    我很喜欢《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作者袁振国在谈到“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这个问题时,举了一个生动的画圆想象的实例,我
期刊
1.目的不明时,将其引向思维目标    无论什么方式的思维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无目的思维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又叫无价值思维。只有当思维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时,才有价值。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漫游”时,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喊好鼓励。在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注意到前者的老师还
期刊
1.课前巧妙布置预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1.1高中教材编写采取话题(Topics)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围绕即将学习的每个单元的话题,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以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不断地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向纵深方向拓展。例如,在即将学习SEFCBook1A中Unit7Eearthquake的
期刊
【摘要】人们常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德;播种品德,收获命运。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有好有坏,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终生受其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是成功之母。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