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干涉理论看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也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但在翻译研究领域,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成人文学的对外翻译研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特别是对外翻译研究很少。想要通过中国成人文学的对外译介,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固定思维和既有看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偏见更少,接受能力更强,因此笔者认为外国儿童是更合适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传播对象。
  可喜的是,近几年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逐渐增长。曹文轩、沈石溪、杨红樱等中国作家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其中曹文轩作品的译介最多,国际影响最大。2005年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的英译本输出18国版权,受到多国媒体高度评价,荣获2017年“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等多项殊荣,是中国儿童文学对外传播的典范。因此,本文将借用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生态翻译学的“文本干涉”理论对《青铜葵花》英译本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提供启示。
  二、生态翻译学与“文本干涉理论”
  2004年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的出版,吹响了建立中国生态翻译学的号角。生态翻译学的建立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科学和完整的翻译理论,使中国翻译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从微观走向宏观。其研究范式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以东方生态智慧为依据,以“适应选择”理論为基石,系统讨论了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致力于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的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进行综观和描述。
  生态翻译学认为,生态系统理性特征、整体生态体系、人际翻译群落、整合适应选择等不同的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文本生成、译事实施和对翻译现象或翻译行为产生种种影响和制约。①其中胡庚申教授特别强调了“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群落”对翻译行为的干涉作用。“翻译生态环境”是影响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含与翻译活动相关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译者心理环境等。“翻译群落”是指与特定翻译活动的发生、发展、操作、结果、功能、效果等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与翻译活动相关的“诸者”的集合体。该群落以译者为代表,同时包括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译品评论者、译者出版社、译者资助者或委托者、营销商等相关人员等。一个译本是否能获得成功,不仅仅只是译者自身翻译水平问题,文本以外的“人”与“环境”等因素会影响翻译活动。因此“环境干涉理论”认为:翻译环境和翻译群落能够干涉翻译结果。
  三、文本干涉理论下《青铜葵花》英译本研究
  自2005年出版《青铜葵花》以来,该书荣获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荣誉,版权输出到法、德、韩、越、英、美等多个国家。2015年英国资深童书出版社沃克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青铜葵花》的英文版,出版后的半年销售量高达1600多本。2015年12月13日,英国作家丹尼尔·汉在《独立报》向英国儿童推荐了《青铜葵花》作为圣诞节阅读书之一。2016年4月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而《青铜葵花》的英译本先后荣获英国笔会奖、2017年英国麦石儿童文学翻译奖。2017年1月15日,该书美国版书评刊登在美国《科克斯书评》杂志上。2017年3月,该书英国版出版商的美国分公司推出美国版;2017年12月,《青铜葵花》美国版入选《纽约时报》2017年最佳童书榜。该书的对外译介堪称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典范。
  接下来,本文将借用生态翻译学的文本干涉理论从“翻译生态环境的干涉”和“翻译部落群体的干涉”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该作品成功的原因。
  (一)翻译生态环境的干涉
  《青铜葵花》英译本的成功不是译者一人的功劳,它是各种生态环境对各翻译主体相互影响的结果。
  首先,政策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外文版“熊猫丛书”开始,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中国文学向海外传播,比如“大中华文库”“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②2015年在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政策鼓励下,中国出版社开始寻求国际合作,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此环境下近几年儿童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逐渐增长,逐渐受到国际关注。其次,文化环境。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西方,享乐主义思潮卷土重来,它对个体人格、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已引起了各国学术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③《青铜葵花》所倡导的珍惜生活苦难中的美好和培养面对苦难的乐观顽强精神,正与当代西方文坛反对享乐主义的精神不谋而合,受到英国出版业的青睐。第三,经济环境。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文化推广的资助力度也在加强。《青铜葵花》英译本的出版商沃克出版社当时在和中方签订授权合同时,提出了条件:翻译费用要求中国对外推广办公室出资一半,最后项目经费顺利申请成功,才促成了《青铜葵花》英文版的面世。④第四,译者心理环境。《青铜葵花》的译者Helen Wang,中文名汪海岚,在英国约克郡出生长大,从小受英式教育,喜爱中国文化,后在伦敦大学就读中文专业,还嫁给一位旅居英国的中国学者,非常热爱中国文学。她还是纸托邦(一个专门推广中国文学的网站)的主要发稿人。2016年9月起,她又与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开创了一个名为“Chinese Books for Young Readers”(适合年轻读者的中文书籍)的项目,创建网站用英文撰写发布中国童书出版信息,积极推广中国童书。所以当热爱中国文学和中国童书推广事业汪海岚收到出版社邀请翻译《青铜葵花》时,很容易就答应下来。出版社和译者之间是双向选择关系。正是因为汪海岚的适应性地选择了与自己喜好和心理需求一致的作品,才更好地再现了原作的风格。
  (二)翻译部落群体的干涉
  《青铜葵花》除了作者曹云轩和译者汪海岚以外,“翻译部落群体”的其他“诸者”也会对译文的成功与否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   首先,译文读者。《青铜葵花》英文版的读者定位是九岁以上的英国儿童,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小读者的语言程度、思维能力、文化背景、阅读习惯、排版偏好。《青铜葵花》的英译本文字简单通俗、流畅清晰,部分阅读难点译者做了简化或明晰化处理。文中有两段文字如果直译可能会引起英国小读者误解或反感:其一是葵花父亲充满爱意地抚摸女儿并嗅着她身上气味的场景;其二是一段描写大麦地小男孩儿尿尿时用“小鸡鸡”在墙上作画的场景。所以译者都根据英国小读者心理状态进行了删减。英国版的《青铜葵花》在排版上也迎合了英国小读者的阅读喜好和习惯:没有目录,没有章节号,以三朵可爱的小葵花作为分隔符,每一章都配有一副和主题相关的水墨画,封面由中文版的葵花孤单眺望芦苇荡的独照,换成了葵花青铜双主人翁坐在牛背上温馨互望的山水田园画。这些改动都是为了吸引英国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译品代理人。《青铜葵花》的中方代理人姜汉忠和英方代理人彼得·布克曼在推广《青铜葵花》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波折,历时一年才签下授权合同。没有这两位代理人和相关人员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根本不会有《青铜葵花》英国版的问世。江苏少儿出版社的版权经理向姜汉忠推荐这本书,并希望他将其英国版权卖到英国。作为专业代理人,姜汉忠阅读完后觉得该书有推荐给西方人的潜质与条件,才下决心代理。然后姜汉忠找到了英国代理人布克曼合作。⑤布克曼也经过了适应性选择的过程,判断《青铜葵花》题材、时代和人物很有趣,值得推广,于是布克曼先后联系了九家出版社,付出了很多心血和金钱,在10%的代理费让他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凭着帮助推广中国儿童文学的热心,坚持完成了所有工作,最終成功找到英国著名的出版商沃克出版社出版了《青铜葵花》的英文版。
  再次,出版商。《青铜葵花》的中国出版商是江苏少儿出版社。他们非常有远见地选择请代理人和英国本土出版社合作的方式推出英文版。因为本地出版商更了解本土文学市场、也更易于推广作品。曹云轩的其他作品的英文版并没有《青铜葵花》受欢迎。这次《青铜葵花》的英国版与实力强劲、国际知名的英国沃克出版公司合作。沃克出版社将《青铜葵花》纳入其“世界的声音——全球最美小说系列”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并邀请2010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欧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卫·阿尔蒙德撰写推荐词等。⑥江苏少儿出版社在2015“伦敦中国读书节”和2016年“伦敦国际书展”上也重点推介了《青铜葵花》。出版商的适应性选择也是促成《青铜葵花》对外译介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评论者。译品评论者如爱尔兰童书协会、《科克斯书评》《出版人周刊》《书单》《学校图书馆杂志》等英美专业书评刊物等都对《青铜葵花》英国版的出品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专业人士的书评能够引导儿童的阅读兴趣。爱尔兰童书协会在对该书的评论中,特意提及“优美的语言,能产生共鸣的故事,精妙的意象”。《科克斯书评》《出版人周刊》《书单》《学校图书馆杂志》等英美专业书评刊物的评价中,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关键词,如“闲适、舒缓的行文风格”“无尽的快乐和残酷的现实”;“感人的”“亲密的家庭”“好心的邻里”;“重要的中国文化价值,包括孝顺,尊敬老人,勤奋与教育等价值观”;“诗意且具有感染力”。⑦这些“翻译群落”对该作品翻译活动的发生、发展、操作、结果、功能、效果等产生了相互影响,多元主体间交互作用,构建了翻译生态的整体平衡。
  四、《青铜葵花》英译本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铜葵花》英译本之所以在国际上获得多项殊荣并创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外译的销售奇迹,主要归功于其整体的翻译多维生态环境和多元主体的和谐统一。其成功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有以下有益启示:
  第一,译者选择。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译介应该选择在对方国家生活成长并有中文学习背景的外国人。他们更能掌握读者心理和阅读习惯,更能根据译入语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应性的选择。例如,瑞典翻译家陈安娜、美国的葛浩文先生、日本汉学家吉田富夫教授、意大利的李莎、丽塔,法国的杜特莱、沙德莱晨等,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称赞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⑧汪海岚目前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最值得合作的翻译者,她是一位多产且有才的中国当代文学和少儿文学翻译家,翻译的作品包括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沈石溪等人的长短篇小说以及当代作家鲁敏、马原、叶兆言等人的短篇小说或散文。翻译经验丰富、熟悉儿童文学的汉学家应该成为以后儿童文学的主要译者群,他们更能保持原语和译语的翻译生态平衡。
  第二,代理模式。中国文学要“走出去”,必须和外国知名出版社合作,寻找熟悉欧美出版市场并且有西方代理人脉资源的中方代理人,推介有国际文学性和适合西方读者口味的中国优秀儿童作品。在出售国外版权的顺序上,应该借鉴江苏少儿出版社的模式,首先攻占东南亚市场,再出售法国版权,接着是英国版权,最后开发美国市场。姜汉忠在推销《青铜葵花》的英文版过程中,发现“一部作品如果先将法文版版权卖掉并有法文版出版,那对英文版的推广将会起到促进作用”。有成功出售欧洲版权的经历,对增强英美代理人的代理信心有显著作用。
  第三,翻译理念。从《青铜葵花》翻译中可发现,翻译活动相关的主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译者心理环境等翻译生态环境,以及参与翻译活动的一切生命体,包括作者、译者、读者、赞助人、出版商等,都会对翻译活动的发生、发展、操作、结果、功能、效果带来各种相互影响。因此,如果想要鼓励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国门,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较为统一的生态翻译理念,让所有参与的主客观各因素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该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胡庚申:《生态翻译学 : 诠释与建构》,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293页.
  ②张伟红:《〈狼图腾〉英译本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启示》,《中译外研究》2013年第1期。
  ③程立涛:《现代性、享乐主义与意识形态——对西方新享乐主义思潮的批判》,《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④姜汉忠:《〈青铜葵花〉英国英文版代理记忆》,《博览群书》2016年第2期。
  ⑤曹文轩:《青铜葵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⑥孙宁宁、李晖:《中国儿童文学译介模式研究:以〈青铜葵花〉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⑦董海雅:《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英语国家的译介模式探析——以曹文轩〈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7年第5期。
  ⑧《揭秘莫言作品的翻译家们:陈安娜是“最重要女人”》,http://www.chinanews. com/cul/2012/12-13/4403741.shtml,2012-12-13。
其他文献
一、分析基础概述  2018年的世界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我国对外工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空间,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借助腾讯指数,就2018年外交领域互联网公开场景舆论展开大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境内外舆论场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热度为基础逻辑,收录全年158个外交事件作為研究样本,覆盖境内八个媒介渠道(新闻、报刊、杂
期刊
当前中日关系重回正轨,迎来窗口期。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8年夏季进行的民调显示,近年来日本民众对中国积极评价的数量在稳步增长。目前17%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创下6年来的新高。2018年10月,日本民间团体“言论NPO”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好”或“相对较好”的比例较上一年度上升了10.7%,达到42.2%,自20
期刊
一、引言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的禁售令,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受禁令影响,中兴的正常经营活动无法继续。5月13日,特朗普在推特中表示“致力于让中兴恢复营业”,引起部分议员的不满。7月12日,在中兴通讯缴交14亿美元罚款及保证金后,美国商务部正式解除对该公司的出口禁令,中兴可以重新向美国公司购买零件,恢复正常生产。  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本是关于中国企业的
期刊
作为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北京周报》创刊61年来一直承担着对外介绍中國的使命。2019年两会期间,《北京周报》将全媒体报道和外宣结合,紧紧围绕国外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前后方即时互动、跨部门合作及多媒体平台融合,高效、高质、高量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国内外读者实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回反馈,表示他们看到周报报道的深度解读后,对中国的发展更有信心。  《北京周报》通过这次两会报道也认识到,只要坚持“深度
期刊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国图书对外传播渠道,五洲传播出版社(以下简称“五洲社”)提出了“中国书架——中国图书(外文版)影响力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国书架”)。2016年该项目相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书香”工程和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该项目旨在整合国内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内容的外文版图书资源,实现中国外文版图书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使
期刊
温州是著名侨乡,迄今有68.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在海外联结起强大的温州网络、资源网络。温州市着眼温州侨乡优势,创新实施“海外传播官培育工程”,让国际友人讲中国故事、让温籍华侨讲家乡变化,走出了海外传播的一条新路子。2018年6月1日成立的温州市海外传播示范基地,更是实现了海外传播从“零散”到“聚合”的转变,形成了国际传播+涉外服务于一体、线上线下相融合、传播内容实现“中央厨
期刊
《北京周报》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时政新闻周刊,自创刊以来就肩负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使命,以新闻立刊,以言论见长,以传播中国声音为己任,客观报道中国的最新发展,公正评述国际重大事件,引领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表达。  《北京周报》的诞生,是党和国家历史的选择。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这次会议期间,代表团的同志们感到我国现有的外宣刊物已不能适
期刊
戴雨果(Hugo de Burgh),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Westminster School of Media Arts and Design)教授、中国传媒中心(China Media Centre)主任、中国国家外专局高端国际专家项目(PRC International Expertise Programme)特聘教授,中国媒体研究专家。其领导的中国传媒研究小组近年来在中
期刊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和坎坷,但总体保持稳定前行。去年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在经贸领域出现一些分歧,对两国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关系史上的冲突和对抗更是被美国一些媒体津津乐道,而合作和友谊则被极力淡化。特别是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初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反华演说使中美关系的下行趋势再度加剧。他的演讲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建构的美中关系
期刊
白天,工厂的工人们将黄铜板做成圆筒状,给金属键涂上厚厚的胶水;夜幕降临,他们拿着自己制造的萨克斯走上街头,开始演奏。  抚慰人心的旋律从玉米地、集市和广场中流淌开来。  这是中国北方一个名为四党口的村子独属的音乐,这个约有4000人的村庄里最响亮的声音就是萨克斯的声音。  村里的农民带着萨克斯下地干活,在日落时分吹奏出欢快的爱国曲调;孩子们在学校的萨克斯乐团演奏;店主们将美国萨克斯乐手肯尼?基的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