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游园设计彰显过程评价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e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纸笔”的评价方式正成为全国各地小学低年级期末考试的主流。基于“玩转数学”课程实施的理念开展的“游园活动”的期末考试,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读懂需求——策划活动方案;其次,观察儿童的游园活动,读懂价值——把握过程探究;最后,分享儿童的游园成果,读懂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游园活动”旨在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重建课堂文化,重构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自觉、自然、自由的个性生长。
  【关键词】玩转数学 游园活动 模块游考 过程评价
  近几年,浙江省各地陆续取消低年级期末统测,各校“非纸笔”测试的评价改革也逐步深入,游园会、大闯关、嘉年华、校园争章等活动层出不穷。笔者所在的学校基于“玩转数学”课程实施的理念,开展了“游园活动”的期末考试。如何设计“游园活动”,更好地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笔者提出了“过程性评价、游园式活动、家长点赞单和鼓励性评语”等多项评价元素(图1),多维度结合、多层面观察去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和素养发展。
  一、学业评价面面观——阻碍学力知多少
  一年级小学生初入学堂,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可是到了期末,他们还是很难把题目读全,而且即使教师帮助他们读了题目,也有很多學生因为无法跟上节奏,或没有正确理解题意,而没能正确答题。因此传统的纸质笔试,确实不足以正确评价此类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而且对于之前很少接触“考试”这种评价制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些平添的紧张情绪也会让学生在考试之中无法正常发挥,而造成评价不当。因此一年级小学生需要一种贴近他们生活的,既不会给他们带来过重负担,又能够较全面地对其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现状一:评价方法的缺乏——影响了学习生长力
  现今的课堂,作业和考试成了便捷、精确的评价方法,但这两种方法评价的只是知识与技能方面,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就显得苍白。低段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通过对低段教师的交流访谈,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见表1)告别了过去的对和错的二值判断,开始注意到对学生的鼓励和启发。调查发现,目前教师的语言评价比较笼统,诸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坐姿很端正”之类的话比较空洞,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的用语更是让他们胆战心惊。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不想说”“怕说错”的想法,导致数学课堂死气沉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力提升。
  现状二:“玩转数学”的变革——推进了学习灵活力
  “玩转数学”课程的实施倡导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自主的发展。基于该理念下的游园活动的设计,将有助于变革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游园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评价形式,鲜明地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新理念,既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评价改革的一个亮点。
  二、游园设计科学化——探寻学力好路径
  (一)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读懂需求——策划活动方案
  鉴于以上原因,学校依据2014年颁发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评价的意义。随着“游园式考试”期末评价的逐渐盛行,那么,如何充分考虑到低段数学游园活动中“模块”设计的趣味性、实践性以及整合性,赋予它新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学力?笔者在多次游园活动的实践基础上,就如何完善低段数学游园活动的“模块”设计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使多元化的评价更好地促进低段学生今后的发展。
  1.八个项目,全部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实施。其中,六个项目为必选项目,两个项目为挑战项目。即每个项目一次只接受一位学生参与,同时由一位教师记录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2.每位学生手上均有一张项目活动提示纸,请老师在提示纸上打“√”,学生六项活动都打过“√”后,才能离开活动室。
  3.每位教师手上均有所主持项目的记录纸(见表2),按记录纸的要求对学生的游园过程做好记录及评价。
  (二)观察儿童的游园活动,读懂价值——把握过程探究
  在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中,内容以试题为主,只能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测评,而对于听说、实验探究、口语交际、团队合作等学习目标,便有些捉襟见肘,并且缺乏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身边的实例出发,设计出有童趣性、实践性、整合性和挑战性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游园热情,关注学生的过程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趣味性的玩转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游园模块的设计力求从学生兴趣出发,针对教学实践,围绕教学目标,从单一“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使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主动的学习过程,让游园变得更“精彩、有趣”,这样学生也会乐此不疲。模块的形式可以是游戏类的,可以是绘画类的,也可以是情境类的,还可以是口头类的,等等。
  【活动内容】“我是游戏小超人”
  【活动方式】学生按抽签要求,玩扑克游戏。
  题组抽签:
  (1)请按老师排出的牌的规律,接着往下摆。
  (2)请选3张牌组成一个得数为20的算式。
  (3)请随意抽出9张牌,进行一定顺序的排列。
  【材料准备】数量不定扑克牌多副。抽签罐一个,抽签条多个。80张记录单。
  【操作提示】
  (1)教师记录学生的问题及扑克牌的组合。
  师:请抽题,要老师帮你念题吗?
  Q1-T:老师在按规律摆牌。老师的下一张牌应摆什么?你能帮我摆一下吗?
  Q2-T:请抽出3张牌,列出得数是20的算式。
  Q3-T:请抽出9张牌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2)请学生陈述玩游戏的思路,教师记录。
  2.实践性的玩转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明确提出要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给学生提供实验性强、探索性深的实践机会,注重学科评价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我是小小银行家”
  【活动方式】老师扮作顾客存钱,学生为银行工作人员。
  【材料准备】20个五角硬币,60个一角硬币,50个一元硬币,20张10元纸币2,0张5元纸币。80份记录单。
  【操作提示】
  学生进入该活动对应的桌子(3号单),教师把信封里的钱存进银行,请工作人员(学生)帮着数一数。(每次信封里的钱,由教师随机安排)
  师:纸币有多少钱?硬币有多少钱?
  教师提醒学生记录自己的清点,如“你要记录一下吗?”
  教师观察學生如何清点、计算。如是否分类,有无碰到障碍,如何解决;记录学生的陈述。
  当学生完全不知道从何入手时,教师提醒学生可以用“帮助卡”,提示:你要不要先数数纸币有多少钱?数完纸币再数硬币,数钱的过程要让他大声说出来。如果数硬币中出现错误,提问:你认不认识这些硬币,如学生回答认识,提问:你要再数一遍吗?给足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
  3.整合性的玩转活动,激发学生的品质思维。学科整合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整合相近学科的教材资源,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加强游园活动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游园活动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是电脑小达人”的设计,学生限时3分钟在计算机上进行20以内的计算和七巧板的拼图体验,教师则如实记录学生的操作记数和正确次数。实现了计算机与数学的整合,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的有趣性,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整合性游园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
  (三)分享儿童的游园成果,读懂发展——采用多元评价
  游园活动结束后,教师收集学生过程性记录并根据记录进行计算、分类、归纳、推理、符号化、元认知、问题解决、数感等多方面的综合数据分析,撰写多元化的期末数学评语。形式如表3所示。
  结合活动反思,我们在二次设计中跟进了基于学生差异的设计模块及团队意识培养。
  在二次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考虑的不仅是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还注重团队的互助意识。增设了学习站互助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可申报学习站站长,帮助相对较弱的学生一起通关。同时,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形式多样的题卡,学生可以随机抽取模块题目。如“乐高变变变”题卡设计如下:
  题卡A(平面乐高):
  ①搭建板上呈现2个一组的排列规律,请你接着往下搭。
  适当地分层,既能让学生吃得饱,又能让学生吃得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自在地学习。
  三、评价改革常反思——促进学力多发展
  笔者结合以往的游园式考试,对深入推进多元化的评价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多元评价主体,扩充多维评价内容
  “游园式考试”最终还是学期结束的终结性考查,如何将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测和记载,让“游园式考试”真正实现学业评价功能?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关注评价改革过程中评价主体的互通和评价内容的互联。
  (二)设计多样评价方法,完善低段评价体系
  弱化单元测试,强化作业记录、随堂测验、课堂表现、作品等长周期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比重,建立过程性评价与“非纸笔”考试的优势互补机制,形成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水平评价相结合、选择性评价与基础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多元评价体系。
  (三)整体进行多元化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
  课程改革本身还处于从“浅水区”向“深水区”纵深推进的过程。因而,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
  这场没有试卷的评价,充满了童趣,但剥去“欢乐”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是考试评价实质的深切变革:它实现的是从外部目标导向注重学生客观需要的转变,弱化的是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凸显的是评价的发展和促进作用。它不再充当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裹脚布”,而是为学校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增添活力,提升学力。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求智校区 310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儿童学习某个数学知识前,自身会存有很多原初认知。这一原初认知与儿童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往往存有差异,且呈现多种形式的相异类型。着眼当前教学中对“相异”类型分析不到位,相应的调正、吸引、丰厚策略不到位的现象,提出基于相异构想的基本教学理念,以期正确评估学习过程中的相异构想及对应调正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相异构想;类型;调正  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
【摘 要】数学单元复习课普遍存在知识点多、杂、乱等特点,当前的许多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没有新意,无法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对教师而言,不复习不放心,复习了感觉是走过场,这一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的复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赋予复习课一条主线,至始至终贯穿课堂,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模式。  【关键词】数形结合 复习内涵 认知策略 思维品质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一般对新授课教学
【摘 要】北师大版新教材非常注重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年级学生已有识字量和数学教材所需识字量之间不平衡所产生的矛盾较大,从而对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在调查、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学科整合及进行主题式拓展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字教学 学科整合 主
【摘要】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师驻校(驻园)培养模式,被称为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在培养高质量幼儿园教师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继开展了本科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又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驻园培养模式。实践证明,驻园培养模式充分尊重了教师的生命成长规律,从而找到了中国教育体制下大学与幼儿园及地方政府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共同兴奋点。这一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反思性教育实践者,从而实现幼儿
“这里有七彩斑斓的珊瑚,这里有五光十色又凶猛的水母,这里有小巧可爱的热带鱼,这里有凶猛的鲨鱼,这里有调皮的海豚,这里有温顺的白鲸,这里有可爱的海象,这里还有憨态可掬的海豹”。这里是哪儿?没错,这里就是——宁波海洋世界。   我最感兴趣的鱼是“小高鳍刺尾鱼”和“狐狸鱼”。小高鳍刺尾鱼的体态呈卵圆形而侧扁。口小,位于头中间上下颌齿較大,齿固定不可动,齿形扁平而边缘有缺口。   狐狸鱼的体态为:头部
【摘 要】教学导入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联系新旧知识关系的纽带。通过对“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的导入的课例进行研究,可以将之归纳成四个方面:一是从观察数量的角度寻找变量关系;二是从结合图形的角度寻找变量关系;三是从自学联想的角度寻找变量关系;四是从链接旧知的角度寻找变量关系。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导入都应始终穿行在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生长点之间,做到寻根而入,顺势而导。  【关键词】正比例的意义 教
【摘 要】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阅读整理,发现问题,分析比较,建立模型,求解模型,解决问题,优化建构,完善模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建模思想;两步计算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建模的意识对待和处理教学内容。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摘 要】数学习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三角形内角和”练习课的习题如何选择才能更好地按认知规律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对“三角形内角和”不同教材的习题从习题类型、习题数量和习题异同点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练习课的习题优选提供启示。  【关键词】教材比较;练习课;习题
7月7日,我们如约举行2018年第6期《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全刊导读活动。本期教学月刊共分6个栏目,17篇文章,分别为:本期话题、备课之窗、课堂新探、教学反思、观点主张、期刊导读。每一篇文章的背后凝聚了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与感悟,每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正如本刊的宗旨:“为课改服务,为教师服务。” 《教学月刊》注重理论指导,突出实践应用,相信仔细阅读本刊,一定会为
【摘 要】在数学“小实验”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习学并进 数学小实验  一、一道习题争论的启示:数学“小实验”学习的独到价值  一年级数学下册“七巧板”是学生喜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