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以一份诊断书的形式,阐述了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探究学习所遇到的困惑,对症下药,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学习;诊断书
探究学习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为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变得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质疑、思辨、探讨和交流中获得提升,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新事物在发展的进程中却遭遇了困难。
一、病情说明: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初中薄弱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困生比例大,学生在学习目标、习惯,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了困惑:
(一)第一阶段病情:探究学习初期,伴随学习方式的转变,原来沉闷、枯燥的思品课堂“动”了起来,但同时,课堂管理成了难点。学生自控能力較差,在活跃和开放的课堂,学生们容易兴奋、失控,往往表现为讨论跑题和行为越位。结果,课堂多了涣散,少了专心,探究任务常常不能按时按质完成。
病因分析: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课程改革下的新型课堂,学生和教师是有效管理的两个核心,其作用尚未得到调整,“旧管理新模式”自然是矛盾突显。
(二)第二阶段病情:经过有效的课堂管理调整后,学生的探究学习步入轨道。然而,新问题也伴随出现:一是探究兴趣不浓。学生经历了兴奋期后,开始对部分探究的主题缺乏兴趣,失去学习的冲动。二是探究能力不强。对于很多丰富和现实的探究内容,学生虽有热情,但缺乏方法和技能,有心无力。
病因分析:疏忽对探究任务和能力的调控。学生的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创设的情景和问题则变得了无生趣;脱离了对学生技能和方法的指导,探究则变得无从入手。
(三)第三阶段病情:探究学习常常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然而通过学习评价的反馈,笔者发现,表面上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了探究任务,但实质上学习成果是由个别出色学生完成,学困生只是旁观者,直接从出色学生处获得学习结果。
病因分析:忽视对个体的关注。学生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注重探究成果,忽视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的差异性,无疑是不尊重学生的成长。
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革和创新,也是薄弱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契机。根据我们的学情,笔者经过反思和探讨,总结出如下的针对性策略,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用。
二、药方分析:对症下药,提高探究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管理,构建和谐有序的探究课堂。1.教师搭建和谐环境。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观察全局,及时调控,保证动而有序,活而有效。另一方面,我们要融入课堂互动中,与学生亲切交流。表扬时不吝啬赞美的语言;批评时和风细雨、声声入耳。一个充满平等、尊重、民主的课堂里,师生关系融洽,“亲其师,信其道”,课堂管理自然水到渠成。2.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更有利于课堂的有效管理。因此,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课堂管理评价表,该表操作实用性强,通过自评与互评,督促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二)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动力。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探究任务的设计是否科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提高探究学习实效性的关键。笔者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世界、挖掘兴趣点,巧妙创设情景和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原动力。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内容时,笔者就选取石井河作为探究对象。石井河的两岸,是学生世代生活的地方。然而近年由于污染严重变得恶臭难闻。对此,学生感触特深,探究兴趣油然而生。探究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长辈访谈、资料图片回顾石井河的昔日美景,通过实地观察、专家释疑了解今天的污染状况及成因。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何从自己做起,保护石井河?”,并在社区发起倡议书保护环境。可见,源于生活的探究,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三)授之以匙,打开探究学习的大门。良好的探究方法和技能,不仅能让学习事半功倍,更可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学生基础薄弱,探究能力较差,据此,笔者在指导时尽量做到具体、清晰、操作性强。例如,在学生搜集资料时,我根据农村学生资讯少、观念落后的特点,手把手教他们从网络、报纸、电视、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资料并筛选有效信息;在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时,我细致地教他们问卷设计的目标、原则,并提供一些成熟的问卷给予参考;此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技能培训,如倾听,表达,交流,说服,质疑等,让学生掌握“钥匙”。
(四)分层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探究学习不应搞“大锅饭”,而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此,我注重分层探究,关注个体差异,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需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华文化”内容时,我们开展“广府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基础探究任务为“了解广府文化的代表、发扬和传承广府文化的意义、发扬和传承广府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包括学困生都能根据现有认知和能力完成探究,我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拓展探究为“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广府文化为研究对象,挖掘其文化根源,并就如何推广和传承提建议”。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探究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分层探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激发学习潜能。
三、药效反馈:探究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为了确保实验的真实性,检测上述药方的有效性,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对比测试,采用了同样本的测试题。从实验班与对比班测试成绩数据对照表明,有针对性地调整探究学习的策略,有利于减少学困生比例,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从学生探究学习情况调查数据也充分显示,上述药方效力良好,能改善存在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S],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
[3]徐学福,《探究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月.
[4]王晓春,《课堂管理,会者不难》[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学习;诊断书
探究学习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为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变得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质疑、思辨、探讨和交流中获得提升,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新事物在发展的进程中却遭遇了困难。
一、病情说明: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初中薄弱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困生比例大,学生在学习目标、习惯,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了困惑:
(一)第一阶段病情:探究学习初期,伴随学习方式的转变,原来沉闷、枯燥的思品课堂“动”了起来,但同时,课堂管理成了难点。学生自控能力較差,在活跃和开放的课堂,学生们容易兴奋、失控,往往表现为讨论跑题和行为越位。结果,课堂多了涣散,少了专心,探究任务常常不能按时按质完成。
病因分析: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课程改革下的新型课堂,学生和教师是有效管理的两个核心,其作用尚未得到调整,“旧管理新模式”自然是矛盾突显。
(二)第二阶段病情:经过有效的课堂管理调整后,学生的探究学习步入轨道。然而,新问题也伴随出现:一是探究兴趣不浓。学生经历了兴奋期后,开始对部分探究的主题缺乏兴趣,失去学习的冲动。二是探究能力不强。对于很多丰富和现实的探究内容,学生虽有热情,但缺乏方法和技能,有心无力。
病因分析:疏忽对探究任务和能力的调控。学生的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创设的情景和问题则变得了无生趣;脱离了对学生技能和方法的指导,探究则变得无从入手。
(三)第三阶段病情:探究学习常常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然而通过学习评价的反馈,笔者发现,表面上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了探究任务,但实质上学习成果是由个别出色学生完成,学困生只是旁观者,直接从出色学生处获得学习结果。
病因分析:忽视对个体的关注。学生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注重探究成果,忽视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的差异性,无疑是不尊重学生的成长。
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革和创新,也是薄弱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契机。根据我们的学情,笔者经过反思和探讨,总结出如下的针对性策略,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用。
二、药方分析:对症下药,提高探究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管理,构建和谐有序的探究课堂。1.教师搭建和谐环境。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观察全局,及时调控,保证动而有序,活而有效。另一方面,我们要融入课堂互动中,与学生亲切交流。表扬时不吝啬赞美的语言;批评时和风细雨、声声入耳。一个充满平等、尊重、民主的课堂里,师生关系融洽,“亲其师,信其道”,课堂管理自然水到渠成。2.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更有利于课堂的有效管理。因此,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课堂管理评价表,该表操作实用性强,通过自评与互评,督促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二)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动力。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探究任务的设计是否科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提高探究学习实效性的关键。笔者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世界、挖掘兴趣点,巧妙创设情景和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原动力。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内容时,笔者就选取石井河作为探究对象。石井河的两岸,是学生世代生活的地方。然而近年由于污染严重变得恶臭难闻。对此,学生感触特深,探究兴趣油然而生。探究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长辈访谈、资料图片回顾石井河的昔日美景,通过实地观察、专家释疑了解今天的污染状况及成因。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何从自己做起,保护石井河?”,并在社区发起倡议书保护环境。可见,源于生活的探究,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三)授之以匙,打开探究学习的大门。良好的探究方法和技能,不仅能让学习事半功倍,更可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学生基础薄弱,探究能力较差,据此,笔者在指导时尽量做到具体、清晰、操作性强。例如,在学生搜集资料时,我根据农村学生资讯少、观念落后的特点,手把手教他们从网络、报纸、电视、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资料并筛选有效信息;在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时,我细致地教他们问卷设计的目标、原则,并提供一些成熟的问卷给予参考;此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技能培训,如倾听,表达,交流,说服,质疑等,让学生掌握“钥匙”。
(四)分层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探究学习不应搞“大锅饭”,而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此,我注重分层探究,关注个体差异,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需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华文化”内容时,我们开展“广府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基础探究任务为“了解广府文化的代表、发扬和传承广府文化的意义、发扬和传承广府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包括学困生都能根据现有认知和能力完成探究,我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拓展探究为“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广府文化为研究对象,挖掘其文化根源,并就如何推广和传承提建议”。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探究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分层探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激发学习潜能。
三、药效反馈:探究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为了确保实验的真实性,检测上述药方的有效性,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对比测试,采用了同样本的测试题。从实验班与对比班测试成绩数据对照表明,有针对性地调整探究学习的策略,有利于减少学困生比例,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从学生探究学习情况调查数据也充分显示,上述药方效力良好,能改善存在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S],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
[3]徐学福,《探究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月.
[4]王晓春,《课堂管理,会者不难》[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