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到创作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e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生是创作的灵感源泉、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第一步,因而创作者十分重视。中国山水画目前面临巨大的转折点,但它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被大家看好和肯定。在不断探索中,相信中国山水画文艺事业会迎来不败的春天。
  关键词:写生 艺术创作 中国山水画 基本技能
   写生是写实性创作的灵感源泉、是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第一步,对于山水画的创作者而言更是十分重要。一个山水画创作画家通过其外出写生,对于自然界有了更加真切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仅仅是发生在视觉、听觉、触觉上,更是深入其内心的、注入到艺术家灵魂深处的某种力量。在经过了写生之后,再创作出的山水画作品便会变得更加富有灵性、栩栩如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写生对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非常重要之意义。
  一、中国山水画写生之艺术魅力
  写生即近距离的去观察和感知自然景观,更加注重其细节部分,从写生再到创作是一个从“0”到“1”的转变过程,那么如何做才能把这个“1”写好,这就是写生的关键所在。中国山水画由来已久,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也曾涌现过一批批优秀的画家和一件件珍贵的作品。山水画不同于其它的画作,它传递给观赏者更多的是它自身的某种意境和情感,祖国美丽壮阔的大好河山大多数人可能来不及一个挨着一个去观赏,可是山水画就给人人这个机会,看着这幅画就犹如同身临其境般,美丽雄壮的风景尽收眼前。山水画的创作来源于写生,当然写生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创作之中去,这也是山水画写生的魅力和真谛所在之处,是它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山水画写生和创作两者之间的联系
  1.写生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之所在
  中國山水画写生依靠着创作人员的一腔热情和强大的洞悉观察能力,把大自然的美丽通过绘画这一方式表达和呈现出来,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升华形式。写生是山水画创作最基础的一项,只有经历了写生,才能对山山水水有真真切切的感受,才能用最好的表现方式或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递给观赏的人群。通过写生,山水的细节部分得以展现,画作变得更加生动和求真。真正的山水意境可以情真意切的在画中表达出来,才能做到“画什么,像什么”的地步,这也是优秀艺术创作者其所必备的最基本技能。
  2.写生是其和大自然交流的一大途径
  人与大自然是需要进行交流沟通的,人应该和大自然一起和谐相处,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之处。人人都可以写生,不止是创作者。画家的写生是创作需要,而大众日常生活写生可以作为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对于一名画家而言,绘画不止是需要想象力的,尤其是针对山水而言,单纯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图片、书籍或是看他人的画去进行创作,创作出来的山水画往往不尽如人意,先不谈大众会不会欣赏,在画家自己的眼中都不会过关,这样的创作是没有注入灵魂的创作。而写生解决的正是这一问题,写生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山水画没有灵魂的这一大难题。通过写生,画家实现了与大自然之间的交融沟通,从而使得美丽得以表达,真切的感知好过一切观望,笔者认为这大概也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艺术上的表现。通过写生,艺术创作者与大自然侃侃而谈,灵感得以迸发,我们才得以看到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3.写生是新手到大师的必经之路
  有许许多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者不懂得写生的重要意义,他们想在山水画领域大有造诣十分困难。他们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百度图片、书籍、杂志、摄影照片、画册或各种新媒体,通过观察大师的画作,开始自己的创作之路,这类人我们称之为新生亦或是菜鸟。一般菜鸟如何才能打怪、升级、通关成为一代大师,需要的是秘密武器办法。而对于新手画家和名画家而言,这中间的秘密武器办法就是多去写生。艺术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们明白写生与其过程具有非常重要之意义。通俗来说只有通过写生的创作才可以被称之为原创作品,通过观察别人的画作再进行自己创作,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能称其为临摹甚至是高仿或半仿品。其实简单来说,不管是一代艺术宗师也好,还是绘画名家也罢,他们就是不断的写生、创作、再写生、再创作周而复始的在这二者之间循环,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才有了如今的丰硕成果。所以,新手和大师之间只差写生这最艰辛的一步。最后,慢慢努力地做好了新手,也才有可能成为有丰硕成就的知名艺术家或绘画大师。
  4.中国山水画写生对于长远创作具有深远意义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进行写生的创作者往往精力充沛、在写生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写生所带给其自己的快乐。在与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之中始终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好心情,良好的心态对于创作而言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山水画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背后有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的不为人知的各种失败,这就考验着艺术创作者的心态,若不能有良好的心态,坚持克服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作品想要提升质量也很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或许会离成功更近一步。同时写生也会成为画家一个十分美好的经历,为以后的创作做铺垫。从创作能力的角度来看,通过写生进行创作的画家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观察力自然强大。而不断的写生、创作、再写生、再创作,锻炼的不仅是画家的耐力、心力、整体把握控制力、还有熟练程度。耐力和熟练程度在山水画创作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的艺术创作提供技术支撑。不论是从哪一层面进行分析,写生对于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而言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就长远创作来看。
  三、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思考
  山水画在我国虽然由来已久,有着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中国古代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可谓是达到了顶峰,其中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擅长山水画的画家也不在少数。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由于山水画的性质属于文艺不被看好,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发展阶段。好在后来错误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改正,山水画又得到了缓慢的发展推进。那么就当代而言,我国山水画的发展又何去何从、如何发展,以下将针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展开一系列讲述。   1.素材源于生话,结构需合理深刻
  一切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山水画只是把生活具体到了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去。只需要把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利用得当就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加料”、“装饰”,有时候加法做得太多不一定是件好事,适当的减法也不一定就是坏事。自然已经很美了,多余的装饰都是无谓的。把生活素材运用在创作之中去,就会深入人心。另外构图也一定要考虑清楚,构图是决定一幅画作的定位和核心的因素,就像是一个支架一样支撑着整幅画。所以构图一定要坚实稳定,千万不能松垮或散乱,山水画的构图一定是让人看得懂的,它不像科技图那样具有金属感,山水画带给人们的就是一种单纯的真实的美,所以山水画作构图主要讲究的就是稳定合理而又深刻。
  2.线条顺畅优美,运笔流畅自如
  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和软笔书法很是相似,在书法上运笔十分重要,山水画也是如此。很多时候,笔墨的轻重、运笔的轻重缓急都会影响一幅画的最终呈现效果和对山水的还原程度。通过笔墨的轻重颜色变化和运笔的轻重,画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就把山水描绘的栩栩如生;倘若是运笔不当,即便是一幅画上運用再多的色彩也是无济于事。再者就是线条,山水画讲究流畅与留得住,流畅的线条摆在欣赏者眼里给人一种气息舒畅流动的感觉,心情自然也好。其重要线条也需要留得住,它可以使山水画作视觉效果更加坚实宏伟。可如果是一幅“呆板”的画估计没有人太多人愿意欣赏,更不会去花费重金投资收藏。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长相甜美清新的女性更容易吸引更多的眼球,美好的绘画艺术作品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和收藏。
  3.工具不讲究贵,适合自己的操作、实用的才是最好的
  有一句古话“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其意思是没有米和菜就根本没办法做饭。引申过来,没有工具画家也没法绘制画作,再好的画家也需要创作绘画工具和材料。记得以前有一个漫画讲的是一个年轻女孩脏兮兮坐在地上捧着一碗面,第一个男人给她一把宝马车钥匙,第二个男人给她一百万支票,第三个男人给她一双筷子。到最后,女孩选择的居然是第三个男人。很多时候我们考虑的因素都太多了,其实最需要的就是最适合我们的就好,就像面条需要筷子一样,每个画家都需要一套自己的专属创作绘画工具。这些个体画家喜欢使用的绘画工具当然是各式各样的。但工具没有必要要求多么的名贵,只需要适合自己、符合自己的创作习惯,画家本人使用起来非常舒服与喜欢就行。
  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与写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去实践尝试各种先辈使用过的绘画创作方法、工具与材料,找到适合自己,或自己非常喜欢的点作为突破口。在这种长期的写生实践与艺术创作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磨合出来的适合自己的最佳绘画艺术工具、材料和方法。最终,每一位绘画艺术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画宝贝。
  结语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中国山水画目前虽然面临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但是它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被大家看好和肯定。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之中最重要环节就是写生,但是写生终究还是要回归于艺术创作的,不能永远停留在写生而不回归创作。在众多艺术创作方法之中,相信每一个山水画画家都可以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成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大自然的艺术家,也相信我国的山水画文艺事业会迎来不败的春天,逐渐地蓬勃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文阁.浅说中国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渊源和中国山水画的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9,(2).
  [2]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 南京市: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6).
  [3]曾润,张乐.论后工业时代艺术作品中的“精、气、神”——场由“神鸟”引发的沉思[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8).
  [4]孟艳双.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 燕山大学,2014(6).
  [5]曾润.吴冠中油画对现当代绘画的影响[J].大舞台,2013(12).
  [6]王岳先.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3).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派”要得以成立与形成,既要有底线的规范性标准。也要有高级的境界性标准,前者要求“中国艺术语言”的独立,后者则要求“美学的品格”的成就。中国乐派、中国美术派和中国电影派如果要得以成立,最终有赖于“中国音乐语言”“中国视觉艺术语言”和“中国电影语言”的独立发展。“新的中国性”艺术观,要在时代性与本土性的张力间来建构,与此同时,还要反对“民族主义”“传统主义”和“自动主义”三种观念。当
期刊
[摘要]“现代”漆画产生于-20世纪初期,并随后影响了整个20世纪以至当代漆画的发展。不但在表现题材、风格形式、制作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有发展,也有了更多色彩的运用、各式辅助工具的创制、以及化学稀释剂的迭代更新。同时,许多漆画家和相关研究者也开始总结现代漆画与当代漆画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涌现出数量巨大的漆画家群体,其基础则是由20世纪30年代以吴埜山、雷圭元为代表的艺术家所开启
期刊
[摘要]生态媒介和生态电影是晚近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主旨皆是为了反思、批判以求突破环保电影的叙事框架和人类中心立场,进而回归于能量流动和循环的媒介本体。但生态电影仍然有所不足,因为它忽视了媒介演进的第三个阶段,即聚合网络。为了对抗日益蔓延的数字网络,生态电影随后至少引申出三个重要发展。首先是波拉·维勒盖特·马里孔蒂(Paula Willoquet-Maricondi)所提出的以疏离和间距为前提的物导
期刊
【摘 要】 回顾艺术学理论(即艺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的建构历史之路,厘定学科在当下的问题并寻求更可为的事,是艺理学的现实命题。本文以反思和建构之法,从“难与行”“视角与解读”“共同与价值”三大认识维度,系统论析了艺理学认识论。研究认为,学科的困难始终有解决之道,艺理学是探究获知艺术的理性实学,成理达用是其任务目标和统一价值观。总之,作为一门穷究艺术之道理学问的艺理学,需要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揭示出自
期刊
【编者按】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设计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其形态和内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生活的艺术,它充分折射了社会变革和观念价值的巨大变迁。为此,我们刊发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为《中国现代设计思想—生活、启蒙、变迁》(曹小鸥著,2018年1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获第27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金奖,《中国美术
期刊
摘 要:此研究以正仓院的唐代乐器研究入手,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代表性资源。对正仓院礼乐的器形纹饰、工艺材料等进行深入挖掘,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器形纹饰,总结出不同纹样类型所蕴含的不同文化背景与各自的特点。并对不同纹饰的装饰构成形式进行概括总结,尝试由此探索出其中所印证的丝路文化交流的印记。由正仓院礼乐器形纹饰出发,展现我国盛唐礼乐纹饰视觉符号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关键词:正仓
期刊
一  “美学”一词中国古代没有,是从西方引进的。实际上,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在西方出现得也很晚。美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认识论范畴。据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载,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才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给它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k)。这个来源于希腊文的名词有感觉或感性认识的意义。他把美学与逻辑看作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名理思维,而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感性
期刊
【摘 要】 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民歌、歌舞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以及民间的、文人的、宮廷的、宗教的器乐曲,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专业音乐的形态与背景。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释放,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心灵记录和具有独立认知价值的历史传承。它们与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相依相和,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音乐遗产。《中国风》系列作品就是对这些宝贵遗产进行提炼和再创造,通过已经成为当下国际主流文化的交
期刊
摘 要:超现实主义运动在1925后进入其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催生许多优秀男性艺术家的同时,也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固定在男性视角中。二战后,一批女性超现实主义者在运动提供的哺育环境中逐渐成长,她们反思前期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探索着属于女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莱奥诺拉·卡琳顿是其中的代表,她的创作生涯是超现实主义的女性主义转向这一过程的缩影。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现代艺术 女性主义 卡琳顿   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华夏乐府行动计划的构想与实践探索,并以此为案例,在分析其产生背景、酝酿过程及形成整体轮廓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音乐研究面临向“传承”拓展转型的问题。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音乐研究经历了“集成”和“非遗”两个阶段,现在随着国家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以“传承”为关键词的阶段,传统音乐传承不仅要关注音乐非遗项目本身,还要探索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脉,还需要关注其在当代不同文化生态—民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