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学生成为可怜的“多余人”!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一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现在的很多课堂,教师教的时间往往大大超出学生自己学的时间,“学生”部分的参与少得可怜,几乎成了课堂的“多余人”。本文就以河津实验三中杨老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视频——《乡愁》实录为例,从学生意识、学科意识和技能意识三维度针对其教学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 学生意识 学科意识 技能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 not Make Students Become Poor "Superfluous Man"!
  ——R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Video "Homesickness"
  LV Cuic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 The class time should be the students' time. An eligible class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part. However, teachers' teaching time is, very often, much more than students' learning time at present. Students do not participate in class much. Moreover, they almost have become "superfluous men" in the class. This article wants to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student consciousnes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skill consciousness, taking Teacher Yang's teaching video -- Homesickness as an example to do a single comment.
  Key words students' consciousness; subject consciousness; skill consciousness
  看了河津实验三中杨老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视频——《乡愁》实录,不禁觉得心情有些沉重。这是一堂以“模拟上课”形式来演绎的公开课,相比于“有学生”的课堂,“模拟上课”无疑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饶是如此,才更能彰显教师的学生、学科意识以及师范技能功底。
  1 学生意识
  什么是学生意识?学生意识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自觉关注。这堂课,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学生意识。前面也有说到或许是受了“模拟上课”的限制,但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论有无学生,都应做到“有学生”、“无学生”一个样。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应以牺牲学生为代价来“成就”自己的口才。
  首先,从教学程序上来说,老师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做到“先生后师”。杨老师虽然有叫学生先自读,但着重强调的是“了解一下诗的内容”。学生在不熟悉内容的情况下恐怕很难感受和体会到诗的语言美,更别说加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说“下面听老师范读”就难免有“先师后生”的嫌疑了。再则,一个环节加以两项任务,难免让学生有“应接不暇”之感。之后,杨老师让学生再次自行朗读。本来是很好的一个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更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可以再细细地去品味,只是老师又加了一句“组长领着,来试着读一下。”这样一来,就由原来的将学生“捆绑”在自己身上改为“捆绑”在“组长”身上了,并没有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另外可以注意到的是,老师在一开始并没有划分小组,也没有规定小组长,如此一来,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就会造成分组不明的混乱。
  其次,从教学对象上看,因为这是一堂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老师很难与“学生”做到良好的互动交流。杨老师虽强调说:“我们的课堂,我们来主宰。”但纵观整堂课,学生显然并没有获得课堂的“主宰权”,而是一直被老师“捆绑”着、压抑着。可以注意到,这堂课老师提问学生、叫学生起来回答的次数少之又少,在个位数左右。
  2 学科意识
  现今语文课越来越存在“泛语文”甚至是“非语文”化的倾向,归其一点,就是学科意识不够强。
  在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现如今的很多老师都是有所欠缺的。一开始的课程导入,杨老师采用的是音乐导入法——采用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她说:“音乐,可以叩开人的情感大门。今天,在我们的讲课之前,首先,听一首歌。”一说“乡愁”就说“爱国情感”,就好比一提《边城》就要学生概括理想社会的特点一样,存在着“泛语文化”的倾向。笔者认为,这里的音乐改为罗大佑的《乡愁四韵》会来得更为贴切和妥当一些。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堂课杨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有三个:(1)诵读诗歌;(2)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3)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这难免让人感觉到这堂课主要集中于文本内容和精神的层面,徘徊于文本语言之外,又出现泛语文化的倾向了。笔者认为,将第二点改为“赏析诗歌,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来得更好,直接凸显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语言形式表达的重要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堂课对语言的学习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26分55秒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学了方法就要用”,听一听席慕容的《乡愁》,听完之后用前面讲到的方法来赏析这首诗歌。在这里笔者有一点疑问,老师只花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直接“灌输”学生以赏析的方法,而没有很好地对余光中的《乡愁》从语言层面去好好体会,下面又如此仓促地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学生如何能做好呢?有主次颠倒的嫌疑。文章最后的总结,并没有回顾全课、紧紧围绕课文展开,而是一味地抓住“乡愁”这个字眼抒发“乡愁是什么”,这难免存在“泛语文化”的倾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宁愿先将“语”、“文”讲到位,再去进行拓展,再问学生:“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示?”应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挥、自由想象,而不要强行设定一个主题。语文教材的文本不应只是一个由头。
  3 技能意识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技能意识了。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也能从中看出一名教师的语文修养和技巧能力。纵观整堂课,杨老师上得还是很不错的,只是细细琢磨之下,还是有一些小瑕疵。
  从“说话”说起,可以看出一开始的杨老师还是有些紧张,她把“激情澎湃(p€鄆)”读成了“激情澎‘b€鄆’”。3分38秒的时候,老师把成语都说错了,她把“有的(d€欤┓攀福╯h )”读成了“有的(d )放矢(sh€欤保蟮佳。≡谧约豪仕惺璧氖焙颍拱选胺兀╢€閚)墓”读成了“f€閕墓”,普通话方面还有待加强。当然,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像杨老师将“后来啊”的“啊”读成了“ya”,这是正确的,当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i”时,“啊”要读作“ya”,体现了杨老师一定的汉语言文学修养。
  其次,板书方面,这也是笔者不太满意的一个方面。先不说字不是很好看,它既不是行书,也不是楷书,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板书的排布也不是很合理。老师自己也说到拿到一首诗歌,首先要分析它的语言,那么在罗列的要点中就应把“语言美”排在第一位,而不是放在最下一位,板书最好有顺序地、有逻辑地分布,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不是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未免随意性太大了。
  纵观整堂课,杨老师还是很有激情的,有很多可取之处,也一直面带笑容。但是,在这笑容的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时间,学生的“笑容”。“泛语文化”的倾向、学生时间的侵占等,都是现下语文老师们值得深思的一些问题。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笔者在这里呼吁一声:“请把课堂还给学生吧,不要让学生成为可怜的‘多余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自颁布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毕业生按时还贷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选取高校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贷后管理作为切入点,结合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工作,建立高校贷款学生“诚信小组”互助团体,通过“体验式”的诚信教育和贷款学生团体自我管理的方式,探讨高校贷款学生诚信教育和贷后管理的新途径,以推动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循环、
期刊
摘 要 针对广西民族地区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作为骨干院校建设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工学结合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一体化教学改革出发,完善工学交替、顶岗人才培养;引进技能竞赛培养机制,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回归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实现民族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民族
期刊
摘 要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基础。本文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课程标准,用以指导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职业能力 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train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去城市务工,致使农村“留守孩子”也不断的增多,他们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我市留守孩子的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他们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农村留守孩子 教育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Left-beh
期刊
摘 要 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强大的扩充功能使其能成为英语学习的有力工具。如果高职英语教师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将会使它成为学习英语的利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关键词 高职生 英语学习 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Help Students Turn Smartphone into a Tool for Learning E
期刊
摘 要 高等学校教师,曾经是让人羡慕不已的职业,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较为优厚的生活待遇、人间净土般的工作条件等等,其较高的社会地位常被津津乐道。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社会与工作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一职业已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来自科研、教学、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均严重地困扰着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成长 压力 和谐  中图分类号:G451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本校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促进青年教师职业成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自我评价、学习现状、专业意识及专业需求主流尚可,但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结论:青年教师工作负荷大,影响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使部分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倦怠情况,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关键
期刊
摘 要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学生活动,是学校校风和精神的集中反映。由于当前活动组织者对校园活动缺乏分类意识,导致对于活动数目和参与人数的盲目追求,使学生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学生活动的分类,以西北工业大学学生活动开展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别活动的特点,并提出了不同的计划、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建议,为更好的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学生活动 分类 特点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根据《指南》精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导和促进幼儿学习的活动和过程。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幼儿能够“乐学”和“会学”,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应以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发展进程为线索。本文将立足《指南》中科学领域“探究”的核心,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分析案例《纸板顶顶乐》,促进广大教师反思幼儿园自主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幼儿科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 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适应企业、行业、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寻求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工院)对日服务外包方向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产教融合的制约因素并列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服务外包 商务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