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书香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条船能像书,使我们远离家园;也没有任何骏马,抵得上欢腾的诗篇。这旅行,最穷的人也能享受,没有沉重的开支负担;运载人类灵魂的马车,取费是何等低廉。”
  书籍赛航船,诗歌如骏马,它们载着人类的灵魂和思想,也将搭载读书的人们,走向美好的远方。美国作家狄金森的这首诗,读来,如深水行船,风帆大张。
  是啊,没有一条船能像书籍,可以让所有人享受到那种“潮平岸阔,汪洋可观”的精神愉悦,享受到那种“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的丰足之美。
  那种无可比拟的享受,来源于字里行间的智慧之光对心灵的照耀。
  读书,使知识丰盈,也使精神得到感化。阅读,是慢慢滋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一点点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书,没有白读的,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世上有多少智慧的人,就有多少美好的书。《论语》里,蕴含着智慧的思考;《史记》里,寄寓着严肃的历史精神;马克思的学说,有着人世的激情;魯迅的作品,充满深刻的批判精神;列夫·托尔斯泰,在从容沉静中体现了对道德的执著;而歌德的诗句,则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在辛辣的讽刺中,呼唤着奋斗的热情。我们深入其问,便能瞭望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它们隐在一页页纸张、一行行字迹、一册册卷本里面,无声无形,又无处不在,一点点沁人心脾,一寸寸重塑身心。
  读小说,我们与主人公一起泅渡命运之河,如同自己在尘世中翻山越岭。也许,面对生活中那些最高明的煽情,我们曾苦涩一笑,无动于衷。但人性中自然而然的真实和优美,却让我们泪水纵横。
  读历史,那些正史野乘、志怪笔记,读之如喝春茶、饮醇酒,陶陶然,熏熏然。若有所思那一刻,宛然书鱼返回故乡,有荷有荇,有藻有柳,那柳枝很软,藕花很红,湖水很清很平。
  我们也读诗、读散文。那些诗句文辞中,有美景如画,有思辨如神,有忧患如山。也许,我们读到的是山顶雪球一样堆积的云朵,纯而浓厚;陌上人一样站立的树,远而亲切。读到的是“万壑有声含晚籁”“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幽美、沉凝,是“绿杨阴下缫车响,紫楝风中煮饼香”那样实打实的日子、心贴心的风情。或许,读到的是读书人窗前不熄的灯火,梅树下似睡非睡的野凫;江南岸边的新绿,塞北沙场的飘雪……
  人一生,要读的书,太多了,也许到了天荒地老的人生边上,浩渺的书海,我们仍然泅渡不尽。那么,别着急,且让我们从容读来,养颜,养心,养智慧。
  读书,真的能修气质、美容颜吗?《韩诗外传》里有个故事:春秋时,闵子骞仰慕孔子的才学,拜孔子为师。开始时,他脸色干枯蜡黄,一段时间以后,竟慢慢红润起来。子贡感觉奇怪,问其原因。闵子骞说:他在没读书之前,一心想着做达官贵人,因此寝食难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读为人处世之书,辨是非,知美丑,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变好了。
  也是,一个人经常在文字里优游忘我,仰观宇宙,俯察人生,他的胸襟如何不宽绰?他的气血如何不畅达?他的容颜如何不改变?
  董卿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她相信读过的书,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她表现得更出色。读书给人力量,更给人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书读过就读过了,如过眼烟云,不复留存。然而,非也,它们会潜在气质里、谈吐上、胸襟中,沉淀在我们的精神里,化作立心立身的钙质。
  也许就是如此,人类史上那些经典,吸收超越了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有着坚硬的内核,含钙量更高,让你初读有点茫然懵懂,但读透了,补益会更多、更大、更远。“展一卷书,神与之交,气与之合,魄附其上,而魂游其中,至掩卷仍如梦如冥,大汗淋漓,口存余香,乐至醍醐灌顶,物我两忘”,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更是摆脱愚昧、洗去心灵尘埃、补养精神钙质的过程。
  人在时间里都会渐渐老去,然而,只要手握书卷,老去又有什么要紧?生命里经历过的那些书籍,一定会以某种方式潜入骨骼、融于内心。一条皱纹里,刚好藏得下一首动人的诗。

怦然心动


  诗人狄金森把读书视作乘船航行,书籍这条大船“载着人类的灵魂和思想,也将搭载读书的人们,走向美好的远方”。到了作家杨绛这里,读书成了更有趣的事儿,她把读书当成串门儿:“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JL——‘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在名家大师面前,读书无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享受之旅。其实,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亦没有白读的书。宋朝的皇帝赵恒在《励学篇》中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何时,读书永远是一件令我们自己受益终生的事情。

【文题延伸】浸染书香;徜徉书海;读书之乐……(小引)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问题来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可以让学生透过历史知识发现历史中人与事的逻辑与规律。在《北宋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追问,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分析逻辑,生成智慧。  [关键词]初中历史;追问;历史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7501  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读史才可以明智呢?笔者给出的答案是:于
[摘 要]“三步五生”课堂与“让学引思”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践行“三步五生” 是实现“让学引思”的最佳途径。要践行“三步五生”,实现“让学引思”,教师应坚持课前导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学。  [关键词]三步五生;让学引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7401  2016年我市教育局围绕“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展开了一系列
一、 问题的提出  诗词是人类最简洁最美丽的语言,是文学的桂冠。诗人高洪波说“诗的声音是天籁。”叶嘉莹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心物相接,感受频繁,真情激动于中。”诗咏情言志,怡情益趣。中华民族是诗词的故乡,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10篇。优美的诗,丰富了孩子的视野,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滋润了孩子的童年,为孩子终生打下诗意的基础。  可惜,我国
【考题回放】  心中的彩虹  提示:  你见过天上的彩虹吗?每当雨过天晴,赤橙黄绿青蓝紫,常常会有一道色彩缤纷的天桥架在空中,那便是彩虹。她的艳丽,她的娇美,引发了我们多少美妙的遐想。你心中也会有美丽的“彩虹”吧?如果有的话,她会是什么呢?是你的一种美好回忆,还是你的一种珍贵的体验?是你的一种坚定信念,还是你的一种向往境界?是你的一种青春企盼,还是你的一种不懈追求?……  无论她是什么,她都是伴随
[摘 要]随着学科内容的增多及学习难度的增大,不少刚升入初中的新生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学习兴趣减退,成绩开始下降。这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有个人的因素,跟小学和初中教学的差异也有关系。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语文考查能力要求等差异,教授七年级语文课程时注意与六年级教授方式方法的不同,兼顾学生的基础,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集中化办
凯西的妈妈从凯西三姐弟的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又受到了强尼的欺负,不禁皱起了眉头。“看来,我们要反击才行。”妈妈说道。第二天,她从杂货店买了一袋棉花糖回家。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12岁的凯西带她的弟弟安东尼和托比参加社区专为儿童举办的“拓荒俱乐部”活动。弟弟们高兴极了,一到活动现场就去找他们的同龄人玩去了,凯西则帮大人们分发礼品。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弟弟们跑来向凯西抱怨:那个叫强尼的家伙又找他
数学‘学困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笔者认为可从“识”、“情”、“理”、“法”、“联”、“恒”六字人手,做数学“学困生”的人格矫治工作,    一、以“识”为前提,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要教育好数学“学困生”,首先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数学“学困生”,俗话说:“出水的荷花有高低”,“人的五指有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随后,人教社回应,称地动仪相关内容确实从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上撤下,原因是改编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专门讲述了張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存在和可能的工
上海开放大学的专家在“智慧父母成长手册”系列沙龙上说,某一线城市曾抽样调查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占比竟高达56.28%。尊重家庭之爱的隐形边界,除了通常的心理边界,还有重要的法律边界,没有这个观念的家庭难免会冲突不断、问题丛生。在家庭教育和生活中,要把握适度的心理边界,保护自己,传达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让自己或让他人感到舒适、受尊重;还要明晰法律边界,从而
登古城,敲神钟,沧桑之音在这片土地上回旋开来,道尽了古都的历次变迁。苍老的古城墙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岁月的滚滚前进而慢慢老去。多少个王朝的更替,多少次黄河的咆哮,都随着漫天的黄土而被永远埋葬。  站在博物馆前,望着身后骊山的葱葱绿树和乡间朴素的农人,我的内心一片欣然。迎面吹来了风沙,也吹来了如山峦般绵长、厚重的历史与风情。  初见秦始皇兵马俑,那气势如滔滔江水般向人们涌来,似壶口瀑布的咆哮震撼天地;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