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里有侗、苗、土家族等中华儿女的聚居,有语言、服饰、习俗等各异的璀璨文化,有小桥、流水、木屋等独特的风景建筑—集人文、地理等中国元素—充满神秘且空灵—“The Mystery of Xiangxi”—“神秘湘西”。艺术源于生活
关键词:自然;风景;文化;艺术;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36-01
一、艺术源于生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条主脉,大自然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艺术源于生活。
中国拥有壮丽山河,处处都是美丽的诗篇。大湘西的人土风情是无数绘画者神往的地方,“炊烟袅袅,云漫山间”、“鸟语花香,山明水秀”、“男耕女织,小桥流水”,无论是朝晨暮夕还是晴雨风霜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这就是水彩画“神秘”“空灵”的来源。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把天、地、人并立起来,且把人放在中心地位,这也说明了人的重要性。天有天之道,即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即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具体阐述为:天道即阴阳,地道即柔刚,人道即仁义。天地人三者别具一格,却又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天地之道的原则是生成,人之道的原则是实现,二者缺一不可。人类的一切收获多源于天地赋予的青睐,水彩风景绘画更是需要大湘西这样天然、淳朴、淡雅、恬适的环境。令处于喧嚣而竞争激烈的人们忘记工作的烦恼,放下生活的忧虑,静静地体会着大自然给予的清香的空气,温柔的风雨,纯真的生活。全身心的憧憬着眼前的景象,用手中的色与笔勾勒出美丽的意境。
“天人合一”之道恰恰反应于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立于天地之间的祥和与美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本观念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别于西方哲学最显著的地方。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凝聚了五十六个民族的传承,不同的地域里有着属于他们别具一格的风俗人情。山水滋养着人民,人民保护着土地。认树木花草自由生长,养育着这片土地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湘西的苗村古寨,侗族服饰,山水人家等特色,都完好的传承着祖辈们的风俗。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验着祖国大湘西的天然与神秘,让我们感知,要有优秀的创作,就要有无数次对生活经验的品读—艺术源于生活。
二、艺术高于生活
好的创作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经验地不断积累与实践,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共鸣,即艺术高于生活。
自然给了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绘制美图得手,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在生活中寻觅,寻觅别于城市的喧嚣。时代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来往无忧的便利交通,畅通无阻的网络通讯。却忽略了所剩无几的古寨,勤勤恳恳的牛马,其乐融融的邻舍。走进大湘西,你就会深刻的体会到真正的“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温馨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的画面。
湘西人民总是这样说“神秘美丽的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字画里,在宋祖英的歌声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像沈从文这样的前辈们,有着对祖国、家乡的亲和情怀的炽热与深沉。对生机勃勃的自然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饱含无限的深意。让欣赏者聆听到来自自然与天宇的呼吸,用胸襟感受到“大音希声”的“天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就是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形象体现。
正如初学绘画时老师总会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正如一栋大楼的地基,只有地基建好了,才能顺利筑城大厦”。同理,源于生活的真实就是精品绘画的基础,只有切身的体会了大自然的生命,才能够品味出人间的悲喜忧患,才能结合生活的体验和自我修养的精神创作出附有震撼力的作品,引起观者的共鸣,犹如身临其境,品得老酒,闻的山歌,有些许微醺的陶然。
成功都是来自无数次失败的磨练后的,绘画更是个熟能生巧的艺术。所谓的灵感,无非也是在无数次的亲身体验的总结,体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风雨鸟鸣,用手中的笔墨勾勒出内心的恬静、淡雅,亦或者是热烈、奔放,或写实或抽象,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水彩风景路的自我心得
水彩画就像一个人的名字,“水”就是他的姓,“彩”是他的名,二者如影随形,缺一不可。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万物,使大地充满生机,遵循着自己的本性活动。正因如此,水是“无为”的,亦是“无不为”的。也正是如此,形成了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本质特征。一幅水彩画是否能成功,不仅要由水分的运用决定,同样重要地位的技能就是色彩的表现。色彩不单独指水彩画颜料,还包括有油性、粉质、蜡质画棒、彩色铅笔或炭精条等,把这些与水彩画颜料结合使用,通常能表现出较特殊的画面效果。好的作品是集水、彩和技能于一身的精神表现。如湘西著名水彩画家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锡忠,他的《风云湘西》、《山寨晨曦》、《苗乡风情》等水彩作品,无一不形象的体现出来自湘西的语言文化,画面中独特的表达技法和熟练的水色运用也恰恰带着观者进入了湘西神秘、空灵的意境。完美的用艺术语言阐述出“天人合一”,综合创作者源于生活的积累而又高于生活的思维创新和形式的体现。在中国,水彩画受到儒家与道家的思想观念的深厚影响,这是中国水彩画能在仅仅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就形成独立的精神和艺术的原因。在生活中随处都有美的发现,心中刻刻都有美的呼唤。水彩画的韵味亦是如此,因为它有这样独特的美,才能存在整个绘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
作为一名美术学者,更需要用心去体验生活,感悟自然,用真诚的心与自然界的人、物等一切做到“天人合一”。唯有这样,所创作的东西才有精神意义,呈献给欣赏者的作品才能包含意境,传递情感,实现价值。
参考文献:
[1]《神秘湘西》老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1
[2]《边城》沈从文,沈从文出版社:人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7-1
[3]《画品》南朝齐,谢赫
作者简介:马艳茹(1991-),女,汉族,河北张家口市人,美术硕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水彩。
关键词:自然;风景;文化;艺术;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36-01
一、艺术源于生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条主脉,大自然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艺术源于生活。
中国拥有壮丽山河,处处都是美丽的诗篇。大湘西的人土风情是无数绘画者神往的地方,“炊烟袅袅,云漫山间”、“鸟语花香,山明水秀”、“男耕女织,小桥流水”,无论是朝晨暮夕还是晴雨风霜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这就是水彩画“神秘”“空灵”的来源。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把天、地、人并立起来,且把人放在中心地位,这也说明了人的重要性。天有天之道,即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即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具体阐述为:天道即阴阳,地道即柔刚,人道即仁义。天地人三者别具一格,却又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天地之道的原则是生成,人之道的原则是实现,二者缺一不可。人类的一切收获多源于天地赋予的青睐,水彩风景绘画更是需要大湘西这样天然、淳朴、淡雅、恬适的环境。令处于喧嚣而竞争激烈的人们忘记工作的烦恼,放下生活的忧虑,静静地体会着大自然给予的清香的空气,温柔的风雨,纯真的生活。全身心的憧憬着眼前的景象,用手中的色与笔勾勒出美丽的意境。
“天人合一”之道恰恰反应于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立于天地之间的祥和与美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本观念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别于西方哲学最显著的地方。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凝聚了五十六个民族的传承,不同的地域里有着属于他们别具一格的风俗人情。山水滋养着人民,人民保护着土地。认树木花草自由生长,养育着这片土地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湘西的苗村古寨,侗族服饰,山水人家等特色,都完好的传承着祖辈们的风俗。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验着祖国大湘西的天然与神秘,让我们感知,要有优秀的创作,就要有无数次对生活经验的品读—艺术源于生活。
二、艺术高于生活
好的创作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经验地不断积累与实践,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共鸣,即艺术高于生活。
自然给了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绘制美图得手,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在生活中寻觅,寻觅别于城市的喧嚣。时代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来往无忧的便利交通,畅通无阻的网络通讯。却忽略了所剩无几的古寨,勤勤恳恳的牛马,其乐融融的邻舍。走进大湘西,你就会深刻的体会到真正的“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温馨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的画面。
湘西人民总是这样说“神秘美丽的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字画里,在宋祖英的歌声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像沈从文这样的前辈们,有着对祖国、家乡的亲和情怀的炽热与深沉。对生机勃勃的自然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饱含无限的深意。让欣赏者聆听到来自自然与天宇的呼吸,用胸襟感受到“大音希声”的“天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就是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形象体现。
正如初学绘画时老师总会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正如一栋大楼的地基,只有地基建好了,才能顺利筑城大厦”。同理,源于生活的真实就是精品绘画的基础,只有切身的体会了大自然的生命,才能够品味出人间的悲喜忧患,才能结合生活的体验和自我修养的精神创作出附有震撼力的作品,引起观者的共鸣,犹如身临其境,品得老酒,闻的山歌,有些许微醺的陶然。
成功都是来自无数次失败的磨练后的,绘画更是个熟能生巧的艺术。所谓的灵感,无非也是在无数次的亲身体验的总结,体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风雨鸟鸣,用手中的笔墨勾勒出内心的恬静、淡雅,亦或者是热烈、奔放,或写实或抽象,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水彩风景路的自我心得
水彩画就像一个人的名字,“水”就是他的姓,“彩”是他的名,二者如影随形,缺一不可。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万物,使大地充满生机,遵循着自己的本性活动。正因如此,水是“无为”的,亦是“无不为”的。也正是如此,形成了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本质特征。一幅水彩画是否能成功,不仅要由水分的运用决定,同样重要地位的技能就是色彩的表现。色彩不单独指水彩画颜料,还包括有油性、粉质、蜡质画棒、彩色铅笔或炭精条等,把这些与水彩画颜料结合使用,通常能表现出较特殊的画面效果。好的作品是集水、彩和技能于一身的精神表现。如湘西著名水彩画家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锡忠,他的《风云湘西》、《山寨晨曦》、《苗乡风情》等水彩作品,无一不形象的体现出来自湘西的语言文化,画面中独特的表达技法和熟练的水色运用也恰恰带着观者进入了湘西神秘、空灵的意境。完美的用艺术语言阐述出“天人合一”,综合创作者源于生活的积累而又高于生活的思维创新和形式的体现。在中国,水彩画受到儒家与道家的思想观念的深厚影响,这是中国水彩画能在仅仅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就形成独立的精神和艺术的原因。在生活中随处都有美的发现,心中刻刻都有美的呼唤。水彩画的韵味亦是如此,因为它有这样独特的美,才能存在整个绘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
作为一名美术学者,更需要用心去体验生活,感悟自然,用真诚的心与自然界的人、物等一切做到“天人合一”。唯有这样,所创作的东西才有精神意义,呈献给欣赏者的作品才能包含意境,传递情感,实现价值。
参考文献:
[1]《神秘湘西》老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1
[2]《边城》沈从文,沈从文出版社:人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7-1
[3]《画品》南朝齐,谢赫
作者简介:马艳茹(1991-),女,汉族,河北张家口市人,美术硕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