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区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顺序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托青岛地铁某区间断面非对称小净距岩石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重点研究了岩石地区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不同施工开挖顺引起的拱顶沉降、地表沉降、净空收敛、衬砌内力和中间岩柱的应力特征,分析大小断面隧道先后施工情况下的相互影响规律性。研究结果:大小断面隧道不同先后施工顺序工况下地表和隧道拱顶的总沉降相差较小;先行施工小断面隧道较先行施工大断面隧道,对隧道净空收敛、衬砌内力及中间岩柱的应力影响小,采取先施工小断面隧道后施工大断面隧道的顺序更为合理。
  关键词:岩石地区、小净距隧道;数值模拟
  1引言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地铁正线每隔5座~6座车站或8km~10km设置停车线或在合理区段范围内设置其他配线,综合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车站规模等因素,常将一部分配线放在区间内施做,从而出现较多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然小净距隧道洞体间施工相互影响较大,隧道施工后引起围岩应力重分布,左右线隧道二次应力场在中间岩柱处相互叠加,使得中间岩柱应力增加,而处于不利受力状态,如何保证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稳定是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关键[1-2]。
  本文依托青岛地铁某岩石地层中断面非对称小净距地铁隧道的不同施工顺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拱顶沉降、地表沉降、净空收敛、衬砌内力和中间岩柱的应力特征。
  2工程概况
  依托工程左线隧道开挖宽度14.2m,高度10.6m,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利用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初支厚度0.35m(C25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间距0.5m;二衬采用C45混凝土,厚度0.6m。右线隧道开挖宽度6.5m,高度6.8m,采用台阶法施工,利用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初支厚度0.3m(C25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间距0.5m;二衬采用C45混凝土,厚度0.3m。左右线隧道间最小净距约1.8m。
  场区第四系厚度约0.6~3.0米,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全新统海相沼泽化沉积层(Q4mh)及上更新统陆相洪冲积层(Q3al+pl)组成。场区内基岩以粗粒花岗岩为主,煌斑岩、细粒花岗岩呈脉状穿插其间。受王哥庄断裂影响,在场地构造破碎带影响范围内的大部分钻孔穿插有糜棱岩、碎裂岩等构造岩。隧道洞身主要穿越强风化及微风化岩层。
  3隧道施工动态数值模拟
  3.1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本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根据其围岩性质和设计需要选取合理的区域及尺寸建立模型。所建立模型尺寸为长119.6m,高75m。模拟时,地层采用平面单元,模型地表面为自由面,周边采用法向变形约束条件,底部采用全约束条件。计算中土体采用摩尔-库仑模型,初始应力场仅考虑土体自重应力场,不考虑地层的构造应力。
  本节针对如下两种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通过工况对比,分析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顺序的合理性。
  方案一:先大后小,即先施工左线大断面隧道,后施工右线小断面隧道。
  方案二:先小后大,即先施工右线小断面隧道,后施工左线大断面隧道。
  3.2计算结果
  3.3計算结果分析
  1)对比上述计算结果,方案一及方案二施工完成后,地面和拱顶最大沉降均发生在靠近大断面的一侧,方案一沉降结果略大于方案二,但相差较小。
  2)由于中间岩柱为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薄弱部位,两种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均对中间岩柱产生多次扰动,中间岩柱的净空收敛(水平位移)为两侧隧道施工后的位移叠加。方案二中间岩柱体水平位移小于方案一,较方案一施工后最大水平位移减小约49.15%,有效的控制了中间岩柱的水平位移。
  3)方案一中初支结构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左侧大断面(正弯矩102.67kN·m,负弯矩156.31kNfalsem);方案二中弯矩最大值发生在右侧小断面(正弯矩71.08kN.m,负弯矩92.77kNfalsem),且均位于中间岩柱一侧。因此,从弯矩峰值大小来看,小断面先施工时,峰值弯矩比大断面先施工降低了40.65%,大幅度初支弯矩。
  4)两施工方案的中间夹持岩柱最大压应力均发生在靠近小断面隧道侧拱脚处。大断面隧道先行时,中间岩柱最大压应力为122.54kN/m2;小断面隧道先行时,中间夹持岩柱最大压应力为87.63kN/m2,后者较前者降低约28.49%。
  综上,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引起围岩应力重分布并产生偏压效应[3]。从沉降、净空收敛、中间岩柱应力分布、初支结构受力等几方面分析,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后围岩应力重分布,围岩压力偏向于中间岩柱及小断面隧道侧,从而产生偏压。并且先施工大断面隧道较先施工小断面隧道,其产生的偏压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先行施工小断面隧道后施工大断面隧道更有利于工程安全。
  4结论
  本文以青岛地铁实际工程为依托,针对岩石地区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不同的施工顺序分析围岩及结构变化状态,并结合既有工程经验,得到以下结论:
  1)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后(先施工大断面或先施工小断面),将引起地层应力的重分布,因断面尺寸差异原因,围岩压力向中间岩柱及小断面侧倾斜,从而产生偏压。
  2)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较高,其中间岩柱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多次扰动,呈现出多次扰动后的应力叠加状态及偏压状态。中间岩柱的稳定性是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
  3)岩石地区或其他地层条件下,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开挖顺序能有效的减小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偏压效应,并改善中间岩柱和先行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
  4)从沉降、净空收敛、中间岩柱应力分布、初支结构受力等几方面分析,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采用先施工小断面隧道后施工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顺序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朱汉华,赵宇,尚岳全.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2):317-321.
  [2] 王小林,张亮,李冀伟等.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黄土地铁隧道施工顺序对比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9:100-10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应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各类工程项目都在积极的展开建设,建筑工程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项目类型,它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随着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也开始逐渐的注意到了建筑耗能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考虑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只有应用新型环保材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
期刊
摘要:有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研究最早起源于19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在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人们开始了城市绿地系统方面的探索研究,其发展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探索到鼎盛的 4 个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日趋严重,城市内的生态系统不断地退化,甚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在大城市均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雾霾、酸雨等现象),生态恢复问题成为未来城市
期刊
摘要: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以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远程监控,采集病人身体中的各项数据,使病人在家就可以看病,有效减少了病人上医院的次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实现了对病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身体各种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将信号传输到医疗监护系统中心,医护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期刊
摘要:基于汽车的人机工程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车—环境系统,目的在于对驾驶舱内部的环境和舒适性加以改善,保证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安全与高效,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从视野校核、坐姿校核、应用校核等方面出发,结合人机工程学的具体内容,对汽车内部空间加以布置,保证人—车—环境系统所具有的性能能够得到最优化的展示。  关键词:人机工程;汽车;总布置设计;应用  汽车生产商必须对人机工程的合理运用给予足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不知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近年来,园林施工技术措施及难点处理受到社会的各界的重视,本文结合我国园林施工技术的现状,从优化的角度进行对园林施工技术展开简要研究,对其难点处理进行探究,以期对我国的园林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园林;施工;难点;工艺  前言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是一门多学科结合的学科,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层面的要求
期刊
摘要:煤炭行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行业,对于煤矿开采与生产来说,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初步的机械化操作模式,煤矿机械种类繁多,操作模式众多,而煤矿机械设备一般操作原理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加之井下环境恶劣,噪音、震动、油污、粉尘等不仅干扰井下操作人员而且对煤矿机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操作人员来说,长期处于这种嘈杂、恶劣的工作环境,难免因紧张、疲惫而形成操作失误,而产生机械故障的现象。而随着我国机械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土岩组合地层深基坑“吊脚桩”应用情况及设计特点,分析了“吊脚桩”上部及下部的设计思路、分析方法,通过实际工程的计算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均满足设计控制标准。结论:“吊脚桩”是适用于土岩组合地层的基坑支护形式。  关键词:土岩组合;吊脚桩;深基坑;微型钢管桩;桩撑体系  引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青岛、大连、广州等地深基坑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土岩组合地层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在各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结合目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可以了解到,在国防以及航天等领域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但是,在高分析材料成型以及控制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加强对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本文主要针对高分析材料成型以及控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当前国内外抑制信号二、三次谐波绝大多数采用的方式就是在功放后加开关滤波器。通过以往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在45dbm/路辐射功率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实现二次35dbc与三次40dbc(基于当前国内开关滤波器的标准),但该技术就目前而言仅在低频、窄带信号中能够有效开展,在高频和宽带环境很难发挥出最佳效应。但是通过以往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以及总结的经验发现,如果运用得
期刊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为民机的维修性设计提供新的方法。针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需求,文章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维修对象模型优化方法,然后阐述了虚拟仿真场景建模技术,最后分析了基于维修性分析的过程仿真技术。  关键词:维修性;模型处理;场景建模;过程仿真  民机维修性仿真是对民机的维修性设计结果进行评估,目的是验证由设计赋予民机的特性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维修性要求,并及时将发现的维修性问题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