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如何破局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31日,随着上证指数击破2100点心理关口,创下41个月新低,股市哀鸿遍野,信心备受打击,成交量也达四年新低,悲观者甚至担心2000点大关难守。
  自2008年以来,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始终位居全球主要股指跌幅榜首,这与同期中国宏观经济状况是极不匹配的。五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以上,但股指却下跌超过60%。反观全球其他市场,虽然经济增速远低于中国,但其资本市场却下跌有限,今年美欧及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集体上涨,与A股的不断探底形成鲜明对比,难怪投资者怨声载道。
  我们当然理解,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错综复杂,既受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又取决于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投资的是未来,投资者对未来乐观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过去的增长纪录。不过,历史经验和市场规律均证明,资本市场应当与其所依托的经济体宏观趋势基本一致,完全背离的走势是不正常的。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站上6124点高峰,投资者一度欢欣鼓舞,现在看来,那更多代表了资本市场扭曲发展的极致疯狂。彼时,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超70倍,市场资金忘乎所以,新股发行首日涨幅动辄200%-300%,超募现象严重,不少公司透支了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A股成为发行方名符其实的提款机,市场如此竭泽而渔,是这五年来长期下跌的重要隐患。这与行政介入过多、新股发行审批造成供求不平衡是分不开的。
  经过五年下跌,疯狂终于回归冷静。当前市场的萎靡,则体现了投资者对进一步改革的观望,甚至悲观预期。而欲解决资本市场的问题,唯有通过继续改革,铲除痼疾,方能破局。
  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其成长注定要经历波折。这其中,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监管理念、投资者保护以及权贵资本的介入。
  以投资者保护为例,A股市场是典型的重融资索取、轻保护投资者的市场。根据万得资讯统计,截至2011年底,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共融资超过4.3万亿元,而按照普通公众投资者持股比例30%计算,普通公众投资者获得分红累计不足5400亿元。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分红仅占筹资额的13%,长期投资价值不高。而且,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的打击力度偏弱,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法律仍未能建立。这既无法发挥投资者自发约束市场的力量,更打击投资者对整个市场的信心,危害巨大,且长期迁延。
  监管理念和针对权贵资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市场的发展走向。应该看到,近些年来监管理念也在更新,正在逐步去权力化,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尤其今年以来,新政频出,新股发行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幅降低交易费用,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完善分红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等。诸多政策皆立足市场长期发展,不着眼于短期涨跌,值得肯定。
  新任证监会管理层推行的证监系统大换岗,意在为破除既有利益格局、推动进一步改革做准备。但以目前权力格局看,建立纯净、健康的资本市场,需要有更坚决的改革行动。
  A股市场有大量背景强大的国企上市公司,其调动资源影响监管的力量一直为人侧目。一些地方政府则是资本市场另一大利益集团,受其阻挠,数年来ST股退市制度未能彻底推行,变成有形无名的摆设。近年来,某些权贵资本继续进入资本市场,如何对其监管和约束,同样考验着监管部门。而仅靠证券监管部门,无法斩断扰乱市场的势力。
  从长远计,彻底纠偏资本市场,需要自上而下的决心和行动,以市场理念推进改革,减少行政干预,着眼“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减少寻租空间,减少对市场的扭曲。
  以新股发行改革为例,监管部门迟迟未放下审批的权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仍不充分,市场供求关系一时难以改变,导致股价继续扭曲,新股发行排队超长,壳资源成为稀缺成为炒作对象。诸多危害,都触及整个市场核心问题,必须及早解决。
  虽然市场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需坚定推进,一以贯之。近期,又有好事者希望证券监管系统采取措施维护市场的短期稳定,甚至有人建议,希望金融机构寻找市场亮点,尽量烘托股指。这些传闻和异动,均会在市场改革困难之际增加新的变数。我们相信监管层有远见卓识,不会再因一时之需,随意超越监管边界,干扰市场的自我调节。
  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结构性改革还有很多,会触及不少既得利益群体,为此更需要管理层摆脱惯性思维,不惧股指波动,坚定推进良策。若一再瞻前顾后,只会迟滞改革,带偏市场方向,增加机会成本。
  从另一方面看,当前市场估值中枢较以往有显著降低,施行重大结构性改革的成本也随之降低,正是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唯有通过坚定的市场化导向改革,恢复资本市场的健康基因,才能真正提振投资者信心,重新参与市场。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正向共振,亦将因此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又是一桩校园血案,同样毫无征兆,同样触目惊心。  12月14日早7时40分左右,一名男子冲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小学,用菜刀接连砍伤23名小学生,部分学生手指被砍断、耳朵被砍掉,一些受伤严重的学生颅骨开裂,碎片进入脑部。所幸的是,23名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并已得到较好的医治。  行凶者在现场被村民与学校老师合力制服,5公里外的文殊乡派出所民警亦在接警10分钟后赶到现场。三天后,当地警方发布
期刊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发展,金融业传统的业务界限日渐模糊,由于混业经营可以实现客户資源共享,降低经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我国金融业也已呈现混业经营的主流趋势。  中信集团率先发展起来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資产管理、期货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业务;兴业银行向旗下信托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增資,使经营范围覆盖银行、证券、信托三个领域;交通银行先后成立了基金、信托、金融租赁、保险等子公司,旨在打
期刊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人们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期待也在上升。长期看,作为面向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更为开放的资本账户有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活力,然而近期是否已经具备加快开放的条件却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毕竟,一个恰当的开放战略,对于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趋势、利益和代价  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资本管制曾经非常流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期刊
银行新增贷款减速,成为进入2012年后困扰经济研究者的一个难题。按照中国央行的统计,2012年1月份,中国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不足8000亿元人民币,大大低于市场预估的1万亿元,以及过去两年的水平。  进入2月份,银行惜贷的情况似乎更加严重,按照媒体估计,中国商业银行在2月前20天的新增贷款额也小于800亿元人民币,按照这样的增速,2月份中国银行业的新增贷款将难以超过7000亿元。  按照此前媒体的
期刊
在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凌晨,世界再次目睹了过去两年来经常在欧洲出现的一幕:一群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欧元区政治家宣布“最后一次会议是成功的,一项彻底解决目前欧元危机的计划已经获得一致同意”。  我们已经数不清这样一幕近来已经上演了多少回,也数不清这些计划已经失败了多少次。因此,我们怀疑最近的计划将重蹈覆辙。为什么会这样?欧洲政治家为什么这么难找到解决办法?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说,
期刊
近日,欧洲领导人和决策者纷纷休完传统暑季假期,重返工作岗位。与中国的春节假期一样,欧洲暑假期间暂停办理正常业务。欧洲股市的夏季清淡即将结束,交易也将回归正常。随着9月的到来,欧元区危机在8月的诡异平静局面可能被打破。  直觉告诉我,在休假结束后,许多投资者和资产经理人对于欧洲的前景仍是一筹莫展。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巨头”10月公布报告时,希腊的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经济萎缩和两次议会
期刊
2012年房地产行业将下行触底,预计全国销售量价齐跌,而低点将出现在三四季度;地方政府债务将陆续进入还款期,加上保障房建设支出,资金面较为紧张;地产公司信托融资大量到期,财务压力也将增大;而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出台政策将具备对冲效应,同时会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总体而言,2012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各方博弈态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目前地方政府直接和间接的主要负债有三类,
期刊
几年前,有地方保险监管部门行文限制某些保险公司增长过快,引起业内外议论。最近,又有地方保险监管部门停止市场份额过高的几家保险公司的新单业务,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地方监管者给出的表面理由是“非理性竞争影响消费者利益”,但实际上可能考虑的是,几家大公司的市场集中度太高,影响到中小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这实际涉及垄断和反垄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就是个别监管人员陷入了对垄断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个问
期刊
2011年末,中国证监会、监察部、公安部有关内幕交易案件的联合调查显示,内幕交易犯罪逐渐成为证券市场的主流犯罪,呈现易发多发的态势。中国资本市场法律监管实践将继续把打击内幕交易行为作为执法、司法的重点,集中监管资源、推动司法解释、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  然而,正是在严打内幕交易违法犯罪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中的疑似内幕交易行为依然频繁。  2011年11月23日晚(周三),重庆啤酒公告
期刊
自2012年2月盛大网络宣布完成私有化之后,阿里巴巴又被卷入私有化话题的风口浪尖。无论阿里巴巴是否意图并成功完成私有化,因两大网络巨头的明星企业效应,“海外上市公司私有化及其出路”再次成为资本市场争相讨论的话题。  笔者作为在资本市场从业多年的法律工作者,试从中国法律角度分析海外上市公司私有化后的可能出路途径——再度回归上市。    私有化概念及动因  私有化的出路总是与其选择私有化的原因一脉相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