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铸品牌 深度树权威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铅与火的时代步人光与电的时代。平面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和挑战。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企业报如何适应这一媒介生态的变化,是近年来专家们思考、研究、实践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报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呈蓬勃之势。随着市场经济进入深度竞争阶段,面临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报只有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才能确保自身的影响和地位。
  
  创新理念强化企业报的服务意识
  
  企业报有两种市场。即企业高中层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群众读者群体。过去,企业一直以来走高端路线。报纸主要是给企业党政机关干部看的。即使普通职工能看到报纸。也不感兴趣。企业报没有读者市场,“喉舌”作用就很难发挥到位,所以企业报的办报理念和观念必须创新。
  国企的政企分开后,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从产品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制也逐步实行,党组织职能发生转变,起保证监督作用。这样。作为企业自办的企业报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报的任务也随着企业的变革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报敢于突破原有的办报模式,在坚持报纸的正确方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此后。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国内合作企业、集体企业等企业自己所办的企业报,均按照企业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贴近企业、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企业报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长江航运报》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四开四版改为对开四版后。提出:报纸是总经理实现中心地位的工具,是党委实现保证监督的手段。是长江海员职工群众的知音。这家创刊于1954年、历经55载的企业报确立了“为繁荣长江航运事业。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报宗旨。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阐明了我国新闻工作是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当然也是办好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报必须遵循的方针。在我国的新闻战线上。企业报不可或缺,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处于我国经济建设第一线。离生产实践最近、离职工群众最近;是我党最直接面向工人阶级进行璐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教育的舆论工具。作为社会主义骨干企业党委、行政和广大职工的喉舌和心声,在今天“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其地位和作用。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其影响力、渗透力、吸引力也将与日俱增。近年来,《长江航运报》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由“小报”改“大报”后的《长江航运报》围绕集团企业中心工作默默耕耘,及时准确地报道企业重大决策和部署:重点搞好典型经验的报道;着力报道开阔职工视野的信息;加强树立改革新观念的引导。坚持让职工写与写职工。让职工在版面上唱主角,是该报近年服务企业的一贯追求,长江海员的无私奉献和普通工人的酸甜苦辣始终是采写、刊登的主要内容。由此赢得了职工读者,真正成为领导干部、职工群众的良师益友,起到了“解惑、解渴、解难”的作用。在行业内及其上下游相关领域里的权威性、公信度、影响力无可替代。
  
  积极参与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报纸的任务、功能和作用在不断延伸和发展,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发挥自己参与决策的作用。企业报由过去的单一功能发展为既是党和政府在企业的喉舌,联系群众的桥梁。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参谋、开拓市场的“窗口”、企业信息的总汇、发现人才的渠道、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开发智力的阵地、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器等。企业报的任务、功能和作用本身。就要求它必须为企业服好务。作为企业报的《长江航运报》以企业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中外运长航集团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投资方向、职工思想政治等方面工作,积极主动地全方位参与决策,为企业各级领导当好参谋。
  同时。企业报姓“企”,扎根于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贴近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最贴近职工的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参与决策的条件。企业报参与决策的形式有多样:一是刊发信息给领导者提供制定决策的依据,导致决策的制定;二是刊发带有倾向性意见的调查报告、内参,影响决策的制定:三是刊发带有鲜明观点的文章,促使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所谓通过刊发信息来影响决策。是指某些新的、刚刚露出点头的。还不为决策者或还不完全为决策者了解掌握的东西,信息能帮助决策者们消除对这些东西不确定的认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如何对付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新、快、准的信息对决策者们的作用尤为重要。
  有时企业报参与的决策,是那些决策者们已经知道,但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时则是决策者们情况已掌握,也引起了重视,但执行起来将出现担风险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记者深入调查。力陈利弊得失,敢于直言。在全方位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力。企业的改革是错综复杂的。会不断地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企业党委不可能事事都先定规矩口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吃透了企业党委的意图,并认定其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就要敢于打破沉默,敢于开“第一腔”。
  企业报参与决策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工作,这就需要认真研究中央的政策,认真学习、准确领会企业党委的指示精神,同时努力掌握时代跳动的脉搏,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党委的支持、争取到领导的重视,不然,在参与决策中就有可能帮倒忙。企业报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就会提高企业报在企业中的地位。使企业报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突出特色做足行业文章
  
  企业报立足企业,服务企业,是企业报办出企业特色的根本。相传一个波斯人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在巴黎大街上走,引起不少市民的好奇围观,称赞欣赏;第二天他换上了巴黎市民的服装上街,结果再也没人理睬他了。这一浅显的例子,足以证明保持企业报特色的重要性。
  “记录航运史,情钟母亲河”,是《长江航运报》的追求。水味特色、江河海风格是该报在贴近性上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兄弟企业报及社会报的重要一点。曾经有作者建议我们报纸办得味道多一点、杂一点,诚然这样的变化要求也是不可少的,但反映企业特色的水味不能变。半个世纪以来,《长江航运报》逐步成了为航运职工、广大读者和新闻界专家认可的,具有浓厚的水味、船味,大气势的独特风格。当然,随着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企业的横向联系不断扩大,新闻宣传还将不断拓宽,达到面向水系,辐射内河,涉足海洋,从广阔的报道面和更深的意义上寻找新题目。但是求新求变、求宽求深。这一切都要以突出特色为本。
  我们总是对有特点的人和事记忆深刻些。国乒元老张燮林的神奇“魔板”打得对手找不着北,丁松的削球在世锦赛上绽放奇葩。观看他们的比赛给人以愉悦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有特色的企业报也会给人较深刻的印象。报纸要办出特色,不能靠搜奇摄异。哗众取宠,不能靠虚张声势,编假造大,而要靠自己的本色和特点,企业报越是有企业味,越能独树一帜,越能得到企业乃至社会的承认。《长江航运报》先后开辟了“长江潮”、“江海潮”栏目,从本企业角度出发,编发长江流域经济信息,视野、写法独一无二;“舷边夜话”、“船舱漫笔”栏目,以长江海员特定的话题。娓娓动听谈家事、企业事、天下事;“踏浪行”、“航行灯”、“浪花朵朵”栏目,都以水味见长。这些栏目内容均是水上新事、奇事、好事、坏事。或扬清、或激浊,表现出长江海员丰富多彩生活的不同层面。这样,水味特色不是单调的,而是立体的、多样的,因而是其他报纸不可替代的。
  企业报与生产实践最贴近、与职工最贴近,往往有不少可以成为好稿的新闻。由于人手、文字能力有限而留下许多遗憾。于是《长江航运报》采取“集体舆论,充实提高”的办法,千方百计编写好,材料不够,就利用电话、传真、电邮、QQ等一切手段。补充采访,对稿件“打磨”。每半年挑选一次重大题材,确定深度报道选题,提前做好深度挖掘的准备。年底,从一年的报纸上挑选出约20篇。分别给新闻界专家教授,请他们到报社来讲评。这样做效果很好,该报连年在省级好新闻评选中取得好成绩。多年来。长江航运报社在实现品牌差异化、挖掘深度、打造精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水味”品牌个性。继荣获首届全国二十佳企业报之后,一直位列同行优秀报刊。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都市报的挤压下,党报的发行与广告大部分都处于萎缩状态。党报面临着两种命运。一种是固步自封,彻底与市场无缘;一种是坚持改革。与时俱进,在媒体的进一步变局中赢得读者。  《河南日报》于2005年1月1日彻底改扩版,提出了“政经大报。权威媒体,高端互动,关注民生”的口号,并增加了旅游、汽车、地产、健康专版,从专版开办的那一天起,它就担负起了双重使命,一是作为政经新闻的有效补充
期刊
随着电脑、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报纸又从“读图时代”进入了“视觉时代”。“视觉时代”,包括图片、绘画、图表在内的新闻的图像化方式——新闻图示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手段。在平面媒体新闻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报业咨询专家马利欧·加西亚就认为:“图表、图片和文字的联姻应备受重视——最好你在最初学习报道时,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图表、图示的制作,历来是欧美报纸的强项。其专门的图表制作部门
期刊
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是中国3G时代开启的标志。但对于普通公众,3G还仅仅是频繁见诸媒体的一个新名词。3G时代距离国人还有多远?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中国3G手机时代。    从精英到大众:3G手机谁做主?    当前中国近6亿的手机用户是3G手机的潜在用户群,但由2G到3G的受众转
期刊
在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国内各大新闻媒介纷纷发挥各自优势,在第一时间公开震情。全面深入地报道抗震救灾,实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传播领域里一次成功的舆论引导实践的典型案例。在这次新闻舆论大会战中。值得一提的是“5·19”汶川大地震哀悼日期间,国内部分报纸版面头版的留白设计。此举在国内报纸版面设计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更是一个创举。    留白,一直被称为报纸版面设计
期刊
摘要:“动众”的概念源于新兴媒介为人们提供的越来越多的在移动状态下可以使用的信息接收方式,如手机短信、公交车栽电视、电子书、火车广播设备等。“动众”的媒介使用特征就是移动状态下的收听和收看,其节目的设置就是力图适应受众处于移动状态下的各种表现。“动众”市场因其目标受众的“舍金量”而成为媒体争夺的“奶酪”。  关键词:“动众” 广播 移动电视    “动众”。顾名思义就是移动中的受众。“动众”是一个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传媒格局日益开放,我国媒体的灾难报道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权威性和公信力兼具的党报如何报道突发灾难性事件,并有力地肩负起监测环境和疏通民情的职责,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对改革开放前后三次地震的报道加以研究,由此总结我国党报灾难报道观念的演变,以期有所启示。    框架理论与新闻报道框架    1974年,框架的概念被高夫曼引入文化社会学。他认为。框架是人们或组织
期刊
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形成了央视、省级卫星频道、地市级电视台三足鼎立的格局。近年来,在有线电视迅速普及、观众收视资源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竞争也空前激烈。从表面上看。独播剧大战此起彼伏、娱乐节目风起云涌、情感谈话类节目和方言节目热度不减,但是,新闻节目依然是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是电视媒体构建核心竞争力、彰显社会影响力,进而通过吸引观众眼球获得更多广告资源的最重要的市场博弈要素。  提起电视新闻节
期刊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符号通过网络这一特定的传播渠道大行其道。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大众文化现象。  如果评比近年网络最火爆的一个字。那么“图”绝对是最佳选择。网络论坛上的问候语由“今天你网了吗?”到“今天你图了吗?”:一个名为“一日一囧”的专
期刊
摘要:从2004年7月第一份手机报出现以来,手机报已经历了5年的发展,展现出了新媒体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总结2009年“两会”手机报的特点,可以发现手机报的传播内容已不仅仅是在复制传统媒体的新闻,而是越来越多地自采自编,个性化特征初显;手机报的传播面体现出明显大众化基础上的分众化特点;手机报的互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手机报 传播特点    从2004年7月第一份手机报出现以来。手机报已经
期刊
摘要:数字技术的进程如此迅猛,使得影像的承栽方式日新月异。如今,观者“参与”影像作品已经成为数字影像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装置影像和互动影像都不同程度地让观者“参与”其中。观众的“参与性”直接反映了影像作品的类型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影像创作中。观者“参与性”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并影响着影像的传播效果。  关键字:观者“参与性” 观影方式 影像装置 互动影像 视听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