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粤甘携手脱贫奔小康始于2014年,在人才选派、培训、医疗卫生、教育及产业发展上,甘孜州均得到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作为甘孜州的一個县,丹巴县同样受益于广东省的对口支援扶贫工作,但又有自己的扶贫特色。勤劳智慧的丹巴人民积极创新,探索出具有丹巴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
2019年暑假,我来到丹巴中路乡,通过村民走访、入户调查、与专家访谈,以及和村民共同参加敬山仪式、古道修复、藏族晚会等活动,并电话采访政府各部门获取信息,探求丹巴的发展模式。
我还深入了解了丹巴的农业、旅游业和村民收入状况,探索当地政府和登龙云合森林学校(以下简称森林学校)推动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内的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运作及发展方向。
一、丹巴的发展模式
1.探索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中心模式,打开精准扶贫新思路
丹巴在藏地建立了首个聚焦全球视野的研学旅行基地和乡村旅游合作社,探索出“政府 社会企业 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全新模式,构建环境教育与社区发展中心,将精准扶贫与环境保护结合,以森林学校模式推动社区、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发展。
以社区协议保护为原则,通过创新模式,促进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提升综合发展力,通过智力输入,授人以渔,帮助丹巴原住村民开创可持续发展道路。
2.推广生态文化及民族文化研学,带动高附加值旅游
中路藏寨提出了发展生态文化研学旅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探索体验式学习与当地社区互动的深度研学。
以森林学校为核心,挖掘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具有藏区特色的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开拓研学路线,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开发文创旅游产品,打造丰富的旅游产业链,将精准扶贫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有机结合,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比如,丹巴藏族石砌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道修复是重要的研学内容,由非遗传承人主持藏族敬山仪式后正式开始。修复后的古道保留了自然风貌,不仅方便了村民上山劳作,还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线路。
森林学校的理念是尽量让经济利益都流向当地村民,所以,学校校舍的改建全部聘用当地工匠,研学者也被分派到村里的民宿,让更多的村民深入参与生态旅行活动环节,进而增加收入。
森林学校具备国际性的发展眼光,从2018年起,开展了中英志愿者共建生态旱厕、百名挪威高中生研学之旅、古道修复等近三十次的研学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一千多位游客。
作为甘孜州政府授权的海外旅游推广独家代表,森林学校多次在国内外旅游论坛、节会上推广丹巴县旅游资源。
3.因地制宜,打造保护区及藏区内的自然环境教育基地
由于藏区缺乏生态环境教育,村民并不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价值。同时受生计和经济的影响,环境教育难以常态化。
森林学校在保护区建立了首座高原种子植物展厅,它是当地高原植物数据资源库。展厅小而精,保存了青藏高原的诸多珍稀植物标本。
高原植物展厅能让藏民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一些藏民还根据当地高原植物的特点制作标本,开发了文创产品,增加了收入。
森林学校还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共同设计课程,目前,已研发在地智慧、户外教育、自然艺术、自然科学和社区共建五个主题,数十个课程模块。经幡印制、锅庄学习、碉楼搭建、藏餐制作等都被编入在地智慧课程。
4.建立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
在丹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森林学校推动中路乡旅游合作社在呷任依村作试点。2018年6月,“丹巴县中路乡康参呷任依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到2020年6月,呷任依村已有90%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森林学校为合作社带来30万元的年旅游收入,村里每户每年增加收入4 000元以上。
合作社成立后,还引进了薰衣草并种植了80多亩,为相关农户增加了 8 000~10 000元的收入。薰衣草园参观体验还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项目,并衍生出香包、干花、精油等商品。
合作社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带领研学者体验农活、修复古道、做藏餐、跳锅庄等,并组建中路乡运输车队,负责接送游客。这些措施出台后,游客在中路乡的旅行时间从最初平均2天增加到目前的7天,为村民带来了更多旅游创收的机会。
5.授人以渔,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森林学校授人以渔,推动村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培训课程包括民宿管理、游客接待、安全救护等。合作社成立后,森林学校重点培养大学毕业返乡年轻人,鼓励他们积极返乡就业,并招募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森林学校的培训和引导,藏民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加了旅游收入,增强了文化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保护传统文化。
森林学校所在地丹巴县中路乡呷任依村探索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了丹巴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化发展,助力丹巴成为甘孜州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二、丹巴精准扶贫的对策
1.发展森林学校为本地学生的研学基地
为了让本地学生也能参与研学,建议森林学校先培训一批丹巴本地学生作为小导游,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学生研学团队合作,实现手牵手、互帮互助,助力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
2.增强文化创意、文旅融合,提升旅游附加值
在旅游产业链上增强文化创意、文旅融合,通过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宣传、工艺品制作、歌舞表演等,提升旅游附加值。
3.积极开辟旅游线路,推出“网红打卡地”
建议丹巴继续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比如,以墨尔多神山、大鹏神山等为代表的自然之旅线路,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藏寨碉楼等为代表的文化之旅线路,以森林学校、村落探访、古道修复等为代表的研学之旅线路。
4.增强互动,推进电商社区建设
在合作社的“康参有声”公众号上增设互动模块,介绍丹巴风光,推荐旅游路线、民宿等,推进电商社区建设,关联旅游合作社的网店,方便人们购买合作社的农副产品。
5.修建硬面道路
中路乡呷任依村不少道路仍是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公益募捐等筹款方式,尽快在村里修建硬面道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6.组织赛事,推广线上课程
建议组织“我爱丹巴”征文及摄影类赛事,吸引游客积极参赛,宣传丹巴。作品可放在“康参有声”公众号上让网友投票,提升活动参与度。目前,森林学校大力推广线上直播课程,获得了公众的积极反馈。
2019年暑假,我来到丹巴中路乡,通过村民走访、入户调查、与专家访谈,以及和村民共同参加敬山仪式、古道修复、藏族晚会等活动,并电话采访政府各部门获取信息,探求丹巴的发展模式。
我还深入了解了丹巴的农业、旅游业和村民收入状况,探索当地政府和登龙云合森林学校(以下简称森林学校)推动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内的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运作及发展方向。
一、丹巴的发展模式
1.探索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中心模式,打开精准扶贫新思路
丹巴在藏地建立了首个聚焦全球视野的研学旅行基地和乡村旅游合作社,探索出“政府 社会企业 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全新模式,构建环境教育与社区发展中心,将精准扶贫与环境保护结合,以森林学校模式推动社区、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发展。
以社区协议保护为原则,通过创新模式,促进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提升综合发展力,通过智力输入,授人以渔,帮助丹巴原住村民开创可持续发展道路。
2.推广生态文化及民族文化研学,带动高附加值旅游
中路藏寨提出了发展生态文化研学旅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探索体验式学习与当地社区互动的深度研学。
以森林学校为核心,挖掘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具有藏区特色的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开拓研学路线,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开发文创旅游产品,打造丰富的旅游产业链,将精准扶贫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有机结合,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比如,丹巴藏族石砌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道修复是重要的研学内容,由非遗传承人主持藏族敬山仪式后正式开始。修复后的古道保留了自然风貌,不仅方便了村民上山劳作,还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线路。
森林学校的理念是尽量让经济利益都流向当地村民,所以,学校校舍的改建全部聘用当地工匠,研学者也被分派到村里的民宿,让更多的村民深入参与生态旅行活动环节,进而增加收入。
森林学校具备国际性的发展眼光,从2018年起,开展了中英志愿者共建生态旱厕、百名挪威高中生研学之旅、古道修复等近三十次的研学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一千多位游客。
作为甘孜州政府授权的海外旅游推广独家代表,森林学校多次在国内外旅游论坛、节会上推广丹巴县旅游资源。
3.因地制宜,打造保护区及藏区内的自然环境教育基地
由于藏区缺乏生态环境教育,村民并不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价值。同时受生计和经济的影响,环境教育难以常态化。
森林学校在保护区建立了首座高原种子植物展厅,它是当地高原植物数据资源库。展厅小而精,保存了青藏高原的诸多珍稀植物标本。
高原植物展厅能让藏民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一些藏民还根据当地高原植物的特点制作标本,开发了文创产品,增加了收入。
森林学校还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共同设计课程,目前,已研发在地智慧、户外教育、自然艺术、自然科学和社区共建五个主题,数十个课程模块。经幡印制、锅庄学习、碉楼搭建、藏餐制作等都被编入在地智慧课程。
4.建立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
在丹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森林学校推动中路乡旅游合作社在呷任依村作试点。2018年6月,“丹巴县中路乡康参呷任依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到2020年6月,呷任依村已有90%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森林学校为合作社带来30万元的年旅游收入,村里每户每年增加收入4 000元以上。
合作社成立后,还引进了薰衣草并种植了80多亩,为相关农户增加了 8 000~10 000元的收入。薰衣草园参观体验还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项目,并衍生出香包、干花、精油等商品。
合作社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带领研学者体验农活、修复古道、做藏餐、跳锅庄等,并组建中路乡运输车队,负责接送游客。这些措施出台后,游客在中路乡的旅行时间从最初平均2天增加到目前的7天,为村民带来了更多旅游创收的机会。
5.授人以渔,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森林学校授人以渔,推动村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培训课程包括民宿管理、游客接待、安全救护等。合作社成立后,森林学校重点培养大学毕业返乡年轻人,鼓励他们积极返乡就业,并招募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森林学校的培训和引导,藏民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加了旅游收入,增强了文化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保护传统文化。
森林学校所在地丹巴县中路乡呷任依村探索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了丹巴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化发展,助力丹巴成为甘孜州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二、丹巴精准扶贫的对策
1.发展森林学校为本地学生的研学基地
为了让本地学生也能参与研学,建议森林学校先培训一批丹巴本地学生作为小导游,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学生研学团队合作,实现手牵手、互帮互助,助力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
2.增强文化创意、文旅融合,提升旅游附加值
在旅游产业链上增强文化创意、文旅融合,通过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宣传、工艺品制作、歌舞表演等,提升旅游附加值。
3.积极开辟旅游线路,推出“网红打卡地”
建议丹巴继续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比如,以墨尔多神山、大鹏神山等为代表的自然之旅线路,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藏寨碉楼等为代表的文化之旅线路,以森林学校、村落探访、古道修复等为代表的研学之旅线路。
4.增强互动,推进电商社区建设
在合作社的“康参有声”公众号上增设互动模块,介绍丹巴风光,推荐旅游路线、民宿等,推进电商社区建设,关联旅游合作社的网店,方便人们购买合作社的农副产品。
5.修建硬面道路
中路乡呷任依村不少道路仍是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公益募捐等筹款方式,尽快在村里修建硬面道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6.组织赛事,推广线上课程
建议组织“我爱丹巴”征文及摄影类赛事,吸引游客积极参赛,宣传丹巴。作品可放在“康参有声”公众号上让网友投票,提升活动参与度。目前,森林学校大力推广线上直播课程,获得了公众的积极反馈。